明朝福州龙舟盛景!朝鲜端午只荡秋千,鲁认日记道破差异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16:51 1

摘要:1599 年,朝鲜使臣鲁认在福州瞅见端午大场面:几百艘花里胡哨的龙舟赛得正欢,人们还往水里扔 “角饭”(就是粽子),他压根没见过这新鲜玩意儿。

1599 年,朝鲜使臣鲁认在福州瞅见端午大场面:几百艘花里胡哨的龙舟赛得正欢,人们还往水里扔 “角饭”(就是粽子),他压根没见过这新鲜玩意儿。

他在《锦溪日记》里说,朝鲜端午就爱荡秋千、祭祖先,跟中国差远了。

1599年,福州城西门外的护城河变成了“水上赛道”。

城濠是从西北方向的西湖引水而来,宽的地方有两百多步,深达数丈,简直是天然的龙舟场地。

当天,龙舟不要钱似的往水里扎,目测几百艘。

船身雕工精细,龙头、龙鳞、龙角,全都做得逼真又花哨,。,每艘船都有自己的“封号”,气场拉满。

船上还有船员穿着华丽的锦衣,鼓手和乐手轮番上阵,气氛比摇滚音乐节还炸。

他们还往水里扔“角饭”,也就是我们今天端午节吃的粽子。

可鲁认盯着粽子一脸懵,显然在朝鲜从没见过这玩意儿。

这场面,鲁认当时估计一边写日记一边在想:“这节日比我们那边婚礼还大阵仗。”

围观的明朝官兵一边看龙舟翻水花,一边好奇地凑过去问鲁认:“你们那边端午节是不是也这么热闹?”

鲁认引用了一句古语:“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翻译过来就是:你们太会玩了,但我们那边风格不一样。

朝鲜的端午节不搞龙舟,也不唱那些凄凄惨惨的“竹枝冤曲”,更别说粽子了,压根没这个吃法。

他们的端午节主打“秋千+诗歌+军营朗诵”。将军犒赏士兵的时候,会让壮士站出来唱诗鼓劲。

老百姓全围着秋千玩,那可是朝鲜端午的 “顶流项目”。

衙役听完还纳闷:“秋千不该是三月踏青玩的吗?”

其实早在 400 年前,中韩端午就走了不同路子。

中国这边有两个根源:

一是先秦时期的“恶月”文化,五月初五被认为是“毒日”,要辟邪驱灾;

二是南方百越的龙神祭祀文化,这直接催生了龙舟赛、粽子投水等操作。

后来融合了屈原的故事,才有了今天熟悉的端午节三件套:赛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

朝鲜端午 8 世纪从中国传入后,跟当地的巫教文化结合出了一套自己的节日体系。

虽然也有菖蒲水、艾蒿这些 “辟邪老传统”,打秋千、摔跤、赛马,还多了个全民祭祖的 “车衣” 仪式,反倒像咱们的清明节。

所以,别看中韩两国都叫“端午节”,但从节日的内核、习俗到饮食文化,全都不一样。

中国的端午节,是“辟邪+祭龙+纪屈原”的三合一版本,走的是南方水文化路线;

而朝鲜的端午,已经变成了“秋千+祭祖+娱乐为主”的另一种形态。

一个水上赛道,一个地面游乐园,完全不一样。

鲁认在明朝写下这段观察时,可能没料到这本《锦溪日记》在几百年后还能成为研究中韩端午差异的“文化硬核证据”。

现在一到端午,总有人争 “版权”。

说到底,文化哪有什么 “正版盗版”?就像甜粽咸粽各有所爱,端午过得开心、文化能沉淀,才是最实在的。

来源:小眼知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