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是偏偏有家AI客服公司,没咋吆喝,18个月就把估值干到100亿,手里攥着6.35亿现金,年收快摸到1亿。
常听人说风口上的猪都能飞”,但创业圈真飞稳的没几个。
可是偏偏有家AI客服公司,没咋吆喝,18个月就把估值干到100亿,手里攥着6.35亿现金,年收快摸到1亿。
要知道现在的AI赛道,个个大佬卷得头破血流,可是为啥它就这么能打?
其实光有创始人光环不够,关键是他们选对了赛道,美国的客服行业简直是个“吞金窟”,员工工资高不说,还留不住人,企业砸进去的钱跟打水漂似的。
刚好生成式AI最擅长跟人唠嗑,语音AI又赶上了成熟的好时候,简直是为解决这问题量身定做的。
更巧的是,现在用户也不爱等人工客服了,能自己解决的绝不排队。
还有投资圈大佬A16Z都放话了,语音交互以后会是AI应用的大突破口,老百姓接触AI可能最先靠语音,这也给这家叫Sierra的公司帮了大忙。
Sierra就盯准了客户体验这个痛点,别家还在搞关键词回复的机器人时,他们已经让AI能像老员工一样,听懂需求还能主动办事,这一下就戳中了企业的痒处。
和很多公司撒网抢客户不一样,Sierra一上来就专啃“硬骨头”,他们只做中大型企业的生意。
这算盘打得挺精:大客户客单价15万起,能撑起深度定制的成本;而且大企业客户多、问题杂,客服压力大,付费意愿也强。
更重要的是,大客户的对话数据多,能把AI喂得更聪明,形成服务越多越精准的循环。
看看床垫品牌Casper,2024年就跟Sierra合作搞了个AI客服Luna2.0,高峰时74%的咨询都能自己解决,客户满意度还涨了20%多。
和金融公司Brex合作后,员工都从自己干活变成“管AI干活”了,以前好服务得花大价钱,现在省钱还能服务更多人,省下来的钱再去拉新客户,这不就形成良性循环了?
而且Sierra可不是瞎找客户,从2024年初刚发布产品,就拿下了WeightWatchers、Sonos这些客户。
后来又拉上Brex、Casper这些横跨金融、消费、医疗的企业,一步步把盘子做大,这才有了后面的爆发。
有意思的是,Sierra自己不造大模型,专捡OpenAI、Anthropic这些现成的用,有点像“搭积木”。
但这玩法也有风险,AI容易就是瞎编信息,一升级还可能出乱子,轻则影响服务,重则搞砸业务。
所以他们花心思做了护栏:先搞了个AgentOS,能自动加密客户的隐私数据,免得信息泄露;还弄了个AgentSDK,企业不用管底层咋运作,直接告诉AI要干啥就行,门槛一下就降下来了。
更贴心的是,他们还加了个监督AI,专门盯着主AI别出错,就像给AI找了个监工。
去年6月又推出个AI开发生命周期框架,能保存每个版本的快照,出问题了能回滚,还能做测试,确保AI像老软件一样稳定。
就靠这套操作,企业才敢把真金白银的售后业务交出去。
最让人佩服的是它的定价方式,不按调用次数收费,而是按结果算钱,比如客户的问题真解决了才给钱,没搞定就白干。
Sierra自己都在博客里说,这样软件才不会躺货架上吃灰。
这招太聪明了,企业不用为没用的服务买单,Sierra也得拼命优化AI表现,毕竟多解决1%的问题,收入就多1%,这不就是双赢嘛。
不过这行也不是没风险,AI偶尔还是会说胡话,语音克隆诈骗的隐患也在,竞争对手还一堆,像Intercom旗下的Fin、GenesysCloudCX这些,都不是善茬。
而且Sierra主要做企业生意,客户拓展慢一步,或者对手冲得快,都可能出岔子,但至少现在来看,Sierra踩准了节奏。
说到底,这家公司能成功,无非是踩准了技术风口,找对了企业痛点,还把自己和客户的利益绑在了一起。
AI客服这门生意,看来真不是靠炫技就能成,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才是真本事。
来源:文渊的历史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