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卖20亿颗,溜溜梅要IPO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21 17:42 1

摘要:12年前,杨幂这句魔性广告一度霸占各大卫视黄金档,也带火了一个蜜饯零食品牌溜溜梅。4月16日,溜溜梅背后的溜溜果园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和国元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你没事吧?没事就吃溜溜梅。”

12年前,杨幂这句魔性广告一度霸占各大卫视黄金档,也带火了一个蜜饯零食品牌溜溜梅。4月16日,溜溜梅背后的溜溜果园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和国元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始于占地不足十亩的夫妻档小公司,农民出身的杨帆实现了他年轻时代“走出去”的梦想。这匹休闲食品垂类行业的新晋黑马,一年卖出20亿颗青梅,成为徽派创业大军最新一员。

走出一个梅子IPO

执掌着“中国第一梅”溜溜果园,媒体照片上的杨帆笑得温厚、朴实。很难将他和1988年辍学打工时的青年形象联系在一起。

彼时正值改革开放的浪潮,19岁的杨帆离开家乡安徽芜湖,拿着50块钱踏上了北漂之路。从最初的推销员到创立自己的商贸公司,杨帆逐渐在北京站稳了脚跟,并于1997年推出“凯旋”品牌,在膨化食品领域小有积累。

三年后,杨帆决定回到家乡继续创业,成立芜湖市凯旋食品有限公司,主营糕饼系列产品。然而,90年代末食品行业竞争激烈,徐福记等众多大企业的存在使得跨区域拓展市场变得异常困难。一次偶然机会,杨帆发现团队开发的一款溜溜梅产品反响不错,遂展开了深入的市场调查。

经过不断探索与试错,杨帆意识到,当时国内的果蔬加工蜜饯市场缺乏统一标准,没有领头羊。大部分厂家工艺陈旧、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适应现代消费者的食用需求。在进一步南下寻找原料的过程中杨帆更是发现,与国内反响平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青梅在中国台湾、海外等地格外火热。

为什么在中国吃不到优质的青梅食品,反而要将其作为原料出口?杨帆的心里很是疑惑,也开始萌生另一个创业念头。

2006年,芜湖市凯旋食品公司剥离了其他业务,专注做一个产品溜溜梅,战略定位为“中国青梅食品第一品牌”,一手抓资源,一手抓市场。2009年,溜溜果园正式成立,并在安徽、福建等产区设立工厂。

2013年,杨帆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邀请当红女星杨幂为溜溜梅代言。随着“没事就吃溜溜梅”的广告语一夜走红,溜溜梅迅速进入大众视野,到2015年,溜溜果园的青梅产品成功占据全国市场领先地位,销售额亦突破10亿大关。

招股书显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溜溜果园在中国果类零食行业(按零售额计)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4.9%,其中在天然果冻行业市场份额达45.7%;在中国梅产品行业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7%。

冲刺A股失败,转身赴港

红杉已退出

此番赴港上市,溜溜果园其实走过了一段风雨路程。早在2019年6月,溜溜果园就已提交了在深交所上市的申请,但于同年12月8日撤回。

外界可能不知道,青梅果的产量和质量极易受温度、雨水等气候状况影响。彼时,因花期出现强霜冻,青梅产量和收购价格出现波动,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净利润出现连续下滑,2017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3.01个百分点。此外,产品结构单一也是当时制约公司发展的一大因素。

青梅主掌“调百味”的酸。受此启发,溜溜果园将青梅与其他食品相结合,开始走上“青梅+”的研发道路。至此,“万物皆可青梅”逐渐成为公司的拓品要点。

2019年,溜溜果园推出子品牌梅冻,瞄准需求健康、轻负担的年轻女性。依据季节周期,公司不定期开发夏季电解质冰沙梅冻、乳酸菌梅冻等功能性产品和时令限定口味,拓展消费场景。针对营养价值较为丰富的西梅品类,溜溜果园选择放大其健康属性,用每日西梅、无核梅干等产品吸引消费者心智。

时至今日,一个涵盖梅干零食、西梅产品及梅冻以及其他梅产品(梅精软糖及梅茶茶汤等)四大类别的产品矩阵基本成型。其中,2022-2024年溜溜果园梅冻产品收入分别为2.3亿、3.11亿和4.1亿元,以更高的毛利率和逐渐增长的收入占比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相比于4年前冲刺上市,如今的溜溜果园业绩有了显著增长。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溜溜果园的总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及16.16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0.99亿元和1.48亿元。

另一方面,随着良品铺子、三只松鼠、来伊份等零食巨头不断切入梅类产品赛道,溜溜果园在应对“平价潮”和提升消费者黏性上面临着不小的压力。2023年至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从40.1%降至36.0%。销售及经销开支则居高不下:报告期各期分别为2.83亿元、3.09亿元、3.1亿元。

溜溜果园是典型的重资产企业,布局建厂、加工到收购的各个环节,资金需求庞大。在递交招股书前,公司总计完成了A轮至D轮四轮融资。

招股书显示,2015年6月,红杉中国在A轮中以每股12.75元价格投资了1.35亿元,成为溜溜果园的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3.99%。但在去年6月,一纸回购协议宣布了红杉中国的全部退出,根据招股书披露的回购价格计算,其在9年的投资期内获利超过亿元。

后来,溜溜果园完成股改,接受来自一名自然人李青的约1.03亿元B轮融资。2019年底撤回上市申请后,深圳君荣接手了李青所持股份。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君荣的控股股东樊文花为本土面部护理品牌樊文花的创始人,法定代表人徐连政曾参与港股玩具上市公司布鲁可的天使投资。

2020年,溜溜果园相继引入诺享东辰、诺享谨鸿,完成C轮融资。而在最新的D轮融资里,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华安基金和兴农基金分别出资4000万元和3500万元。其中华安基金有由芜湖繁昌春穀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安徽省碳中和基金有限公司和芜湖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分别持股25%、20%和20%,兴农基金由芜湖市繁昌区财政局全资持股。

安徽,又一支创业军团

溜溜果园的总部安徽芜湖,位于长三角西南部,因一次直播谐音梗而彻底出圈。鲜少有人知道的是,这里和苏杭同属于水美鱼肥的江南,拥有着与名称相匹配的优厚自然条件,还坐拥近代江南“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誉。

“五大粮仓之一”的区域特色,让安徽与食品行业有了不解之缘。从地理区位来看,安徽地形复杂、资源有限,这些因素等促使当地人走出家乡,孕育出特色鲜明的徽商文化,也走出了一支零售创业大军。

同样来自安徽的陈先保,早年切入当时尚属空白的“煮制瓜子”细分赛道。他在包装上别出心裁地使用视觉效果更佳的牛皮纸,显眼之处写上产品的加工特色,并坚持在央视投放广告。如今,“恰恰”二字已经成为香瓜子的代名词,产品远销国内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5年,49岁的高丽娜与联合创始人邓九强携手在安徽马鞍山创立了现代牧业,率先开展国内奶牛规模化养殖模式。“从一棵草到一杯奶”,一个万头牧场最终扩展到覆盖7省区的26个牧场,奶牛存栏达25万头,年产鲜奶150万吨。高丽娜也被业界称为“乳业铁娘子”。

不久前,三只松鼠二度向港交所发起IPO冲刺。这个今天盘踞各大商超的坚果品牌,最初起源于2003年章燎原在安徽宁国创办的“詹氏”山核桃。2012年,章燎原抓住互联网电商机遇,用“三只松鼠”的品牌开启了线上经营。人称“松鼠老爹章三疯”的章燎原极其擅长草根营销,很快便打开了坚果市场的广阔蓝海。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王仁和米线、燕之坊粗粮、小菜园农产品……一个个从0到1的本土创业故事正在从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走出。

零售创业者,安徽尤其多。犹记得2022年3月发布的《安徽省“十四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将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全省食品工业企业规模总量力争达到4000亿元左右,形成一批产业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龙头牵引力强、产业融合度高的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

这算是中国创业江湖一道另类的风景。

来源:投资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