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在线网·散文】八段锦——揉碎焦躁的晨光序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2:56 1

摘要:八段锦始于北宋,迄今已逾八百年,素有“长寿操”之称。这源自道家导引术的养生功法,后融入中医养生体系,与“拍八虚”相辅相成。如今,八段锦与拍八虚成了我调养身心的伙伴,每逢不适或念起,便会练上一练,练后只觉通体舒畅,神清气爽,这份坚持,已成了我日常里的滋养。

八段锦始于北宋,迄今已逾八百年,素有“长寿操”之称。这源自道家导引术的养生功法,后融入中医养生体系,与“拍八虚”相辅相成。如今,八段锦与拍八虚成了我调养身心的伙伴,每逢不适或念起,便会练上一练,练后只觉通体舒畅,神清气爽,这份坚持,已成了我日常里的滋养。

初识八段锦时,我是瞧不上的,爱人每日去体育场跟着老师练,总劝我同去,我却嗤之鼻,心想“就这么慢悠悠伸胳膊踢腿,能练出什么名堂”,我可不去练。我就偏爱快走,每天围着体育场跑道疾行十几圈,笃信唯有这般大汗淋漓,才算真的强身健体。对爱人的邀请,我不仅不领情,还常拿话奚落。

改变是几个月后悄然来的。失眠缠上了我,夜里翻来覆去,白天昏昏沉沉,感觉走路都是飘的。看着体育场里练八段锦的队伍日渐庞大,我心里也动了念头。起初不过是比葫芦画瓢,怕被人笑话,混在队伍最后,动作生硬得像做广播操,学上一招半式就想打退堂鼓。好在爱人每天都监督我,没有机会偷懒。

练了一个多月,奇迹出现了,失眠竟好了大半,连困扰我多年的鼻炎也悄无声息地没了影。这让我又惊又疑,难道真是八段锦的功劳,要知道,从前鼻炎发作时,鼻塞、头痛缠得人坐立难安,去医院也只拿到一堆缓解症状的药,医生总说“这病去不了根”。

没成想,这轻柔舒缓的八段锦,竟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让我重新尝到了呼吸顺畅的滋味。我忍不住在网上查起八段锦的门道,梳理着繁杂的信息,再对照自己的体会,忽然懂了——中医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原来就藏在这一伸一缩的动作里。

打那以后,我每天准时去体育场跟着老师练,听着口令抠每一个动作。十二分钟练下来,感受身体被带动的细微变化,连心里的焦虑和压力,也在这舒缓的节奏里悄悄放下,只剩满心的踏实。日子久了,胳膊腿渐渐柔软灵活,呼吸也能和动作贴得紧实,仿佛能摸到气血在经络里慢慢流淌,五脏六腑都跟着舒展开来。筋骨舒活了,肌肉也被轻轻拉伸,连带着紧绷的心情都松快了些。

练八段锦得讲章法,动作、呼吸、意念都有讲究,非得有专业老师指点才能练得对。只要方法对、肯坚持,身体自会给你答案,这也是我练出来的心得。“两手托天理三焦”,书上说这式能抻开浑身的“管道”,我却觉得是把夜里蜷在心里的烦心事,一并捋直了,颈椎的酸胀也顺着手臂往上爬,爬到指尖时,忽然就松了,像断了的棉线,轻飘飘落进晨光里。起势时不急着抬手,先让气血在指缝间绕一绕,像春日融雪的溪水,慢慢漫过卵石,再双手从腹前托起,掌心朝上,似托着两捧刚出笼的暖光。“左右开弓似射雕”,是把心里的躁气一点点往外放,那些堵得慌的烦心事,随着手臂的开合,都散进风里了。 我最偏爱“调理脾胃须单举”,左手往上托,右手往下按,身子像被一根无形的线往两头扯,胃里暖融融的,像揣了个温炉,呼吸也有了章法,吸气时慢得像闻花香,匀匀的,呼气时稳得像吹烛火,静静的。日子久了,吃饭香了,连看天上云的眼神,都慢了半拍。“双手攀足固肾腰”要弯腰,起初后腰硬得像绑了根棍,怎么也够不着脚踝,我便每天多弯半寸,如今指尖能顺着小腿滑到地面,能清清楚楚摸到筋骨在慢慢舒展,像雨后的藤蔓,一点点把蜷缩的身子伸展开来。收势时,双手交叠在丹田,身上沁出层薄汗,说不出的舒服,像心里被什么东西轻轻熨过,平平整整的。原来这八段锦,练的不只是筋骨,更是把日子里的急和躁,慢慢揉进了晨光里的日常。

八段锦本就是导引术,伸展肢体时,配合着呼吸,五脏六腑像被轻轻按摩,内则器官在一呼一吸间升降运动,外则躯干舒展、筋骨强健,气血循环顺了,身子自然就轻快了。

往后的日子,我还要带着这份与八段锦的缘分,接着往下走。也盼着更多人能走进来,尝尝这份古老智慧的现代馈赠,在一伸一缩、一呼一吸间,慢慢走向更健康、更从容的日子。

崔全英,文学爱好者,喜欢编织。

来源:青海在线网官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