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直接就说,谁还不懂点事,球输了她也不给面子,嘴上从来不客气,网上就分两派,一派说她性格直爽,一派说她太尖刻,解说搞得跟吵架一样,这种风格确实少,全网都跟着吵,她好像也不在乎。
郭焱这人,说话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就是直,直播解说的时候,球打得绵软。
她直接就说,谁还不懂点事,球输了她也不给面子,嘴上从来不客气,网上就分两派,一派说她性格直爽,一派说她太尖刻,解说搞得跟吵架一样,这种风格确实少,全网都跟着吵,她好像也不在乎。
谁能想到,澳门冠军赛那次,她一句“这发球很标准”,就把之前好些年的风评给扳回来了。
人没变,还是那个人,变的是看她的人,态度不一样了。
从国乒出来的,郭焱什么没见过,直播里那句“陈熠差不多行了,懂点事”当时挺火,好多人不乐意听,孙颖莎的粉丝和球迷都觉得不舒服。
解说怎么还分人呢,小将赢了就不能好好说吗,大家觉得她偏心,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国乒那个地方,光球打得好不行,还得看你能不能扛得住外战。
孙颖莎那会儿是绝对主力,陈熠是新人,她要是赢了,自己人高兴,可万一后面输给外国人,这责任谁担,郭焱那句“懂点事”,说出来不好听,但那是教练才有的那种担心。
郭焱说话,不带修饰,听起来刺耳,你仔细想想,里面全是技术上的东西。
王楚钦输球,她说接受不了,不是乱发脾气,是看出来他心态有问题,林诗栋状态不稳,她早在亚洲杯就指出来了。
她不是为了出名,她是真的看到了,说出来就要得罪人,外面的人不懂,就说她“情商低”,说她想博眼球。
澳门冠军赛那场,孙颖莎对赫尔希,打得挺顺的,第二局发球裁判给了个提醒,网上都看蒙了,孙颖莎发球能有啥事,遮挡还是抛球高度,一直都挺规范的,怎么突然就出问题,有人说裁判找茬,有人说粉丝太护着,外面带节奏的也多。
郭焱在直播间,就说了一句,“这发球这么标准,我也奇怪裁判提醒什么,我们专业运动员看是没问题的,可能是裁判的角度不一样。”
网上一下就没声了,观众心里有底了,郭焱都这么说了,那就行了,别争了。
她自己是专业的,国家队出来的,冠军拿过,说话比网上吵半天都有用,王楚钦发球被人说,她也马上出来讲,主裁副裁都没说话,别瞎猜,没人觉得她护着谁,因为她讲的是规则。
郭焱不站队,她看的是比赛本身,是规则,嘴上不饶人,心里有谱。
这两年体育解说这个圈子,什么人都有,一边说球一边卖东西,生怕你忘了他还在卖袜子,还有那种嘴甜的。
运动员失误了也说是成长,什么都懂一点的,上来就评价世界冠军技术还要改进,还有那种往天上吹的,广告比解说多。
观众又不傻,谁是真懂球,说话硬点也爱听,那种软绵绵没干货的,听着没意思。
郭焱的“毒舌”,不是瞎说,是真有用,王楚钦输了,她点出问题,林诗栋心态飘了,她提醒教练组。
孙颖莎发球被质疑,她直接给个专业判断,她这张嘴,是二十年冠军生涯喂出来的,不靠粉丝,她看得到,也敢讲。
所以说这种人,嘴虽然直,但心是正的。
风评变好,不是因为道歉,她早就道过歉,没什么用,真正的变化,是大家开始能听懂她话里的意思了,就像小时候觉得爸妈烦,长大了才明白那些话是对的。
郭焱不会哄着你,也不讲什么心灵鸡汤,话就摆在那里,哪怕直接点出问题也不绕弯子,在一个什么都讲究包装的圈子里,她这种专业加嘴碎的,反而成了个宝。
“这球不能输,我接受不了”,“这发球很标准,裁判视角问题”,她不演。
大家也开始愿意听了,她的话不再是“嘴硬”,而是“有道理你就说”。
她不是为了博眼球,也不是为了讨好谁,她就是守着那份运动员的劲儿,场上拿金牌,场下也说明白话,被人误会那么多次,她也没变,好像也不打算变。
时代总归还是需要专业的人,她等到了,现在一句“发球标准”,全场安静,争议消失,大家才懂了。
不是郭焱变红了,是大家终于开始尊重说实话的人了。
来源:文史书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