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毅新剧《赴山海》口碑翻车,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了流量至上的行业怪象上。 这不禁让人反思,当“背台词”都成了稀缺技能,演员的门槛究竟该如何定义? 曾几何时,成毅凭借《莲花楼》积累了大量人气,晋升为古装男神。
成毅新剧《赴山海》口碑翻车,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了流量至上的行业怪象上。 这不禁让人反思,当“背台词”都成了稀缺技能,演员的门槛究竟该如何定义? 曾几何时,成毅凭借《莲花楼》积累了大量人气,晋升为古装男神。
谁料,新作《赴山海》播出后,粉丝滤镜碎了一地,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吐槽。 观众并非鸡蛋里挑骨头,而是成毅在剧中的表现实在让人难以恭维。
投资几个亿的大制作,竟暴露出如此粗糙的制作水准,导演、后期、演员集体掉线,剧中穿帮镜头频出,甚至惊现演员的台本和洞洞鞋,简直是侮辱观众的智商。 而作为男主角的成毅,更是首当其冲,成了众矢之的。
颜值方面,成毅的脸部状态大不如前,发腮明显,疲惫感十足,与《莲花楼》时期判若两人。 加之过于浓厚的妆容,更显得油腻邋遢。
造型方面,高马尾加刘海的“经典”搭配,从《琉璃》到《莲花楼》再到《赴山海》,仿佛复制粘贴一般,毫无新意。 服装配色更是让人迷惑,粉色、嫩黄色、天蓝色轮番上阵,让人怀疑是不是走错了片场。
更有甚者,有网友调侃,成毅的古装扮相,堪称“古装连连看”,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演技方面,成毅的表现更是让人失望。
夸张的表情、五官乱飞,丝毫没有展现出角色的内在情感。 特别是坐在轮椅上爆发的戏份,以及拉着两个男人边说话边吐血的桥段,尴尬至极,让人仿佛看到了早期琼瑶剧的影子。
而他标志性的“吐血戏”,也从之前的“美强惨”变成了如今的“矫揉造作”。哭戏更是模板化,眼泪是流了,但情绪却丝毫没有传递出来,仿佛只是在完成一项任务。 如果说颜值和演技还可以勉强接受,那么成毅的原声台词,简直就是灾难现场。
《莲花楼》时期就备受诟病的台词功底,在《赴山海》中丝毫没有进步。 关掉字幕,观众几乎无法听清他在说什么。
台词虚弱无力,毫无情感起伏,再激烈的剧情,也能被他演绎得平淡如水。 梦到父母被杀害的桥段,本应充满紧张和不安,但他却轻描淡写地说出一句“不要”,敷衍至极,甚至有网友调侃,他喊出的“不要”还不如斗地主时更有激情。
一时间,全网掀起了一场关于成毅台词的“听力测试”,网友们纷纷表示,这难度堪比八级英语。 成毅的“翻车”,再次将演员的专业素养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时,孙俪的一番话,显得格外具有含金量。 孙俪曾坦言:“如果你连台词都背不出来的话,就更别提表演了。”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演员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想当初,孙俪在拍摄《甄嬛传》时,为了背诵大量的古文台词,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她不仅要将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还要理解其中的含义,力求在表演中完美地呈现出来。
即使最终《甄嬛传》选择了配音,但孙俪对台词的认真态度,依然令人敬佩。 而在《安家》中,孙俪的原声台词,更是展现了她扎实的台词功底,一口地道的上海话,将角色的精明市井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了极强的代入感。
反观当下,一些流量演员,在片场连台词都不背,只靠后期配音来“蒙混过关”。这种不敬业的行为,不仅是对观众的不尊重,也是对演员这个职业的亵渎。 要知道,声音也是表演的一部分,好的原声台词,能够为角色增色不少。
正如《以法之名》中,董晴凭借铿锵有力的台词,成功塑造了一个寸步不让的律师形象,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流量明星的“翻车”事件屡见不鲜,他们拿着高昂的片酬,却交出如此粗制滥造的作品,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流量真的可以成为衡量演员价值的唯一标准吗?当业务能力无法匹配名气时,再多的流量也终将成为泡沫。
演员的自我修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声台形表”是老生常谈,也是演员的基本功。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或许有人会觉得,只要有颜值、有话题,就能走红。 但事实证明,真正能够走得长远的,还是那些脚踏实地、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员。
希望更多的演员能够像孙俪一样,坚守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ый этик, 磨练演技,用实力赢得观众的尊重。 你认为,演员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是颜值、流量,还是扎实的演技和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ый этик?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来源:霏霏推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