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的天空》始终将目光聚集于个体的人在与战争与政治的多重纠葛和激烈碰撞中的复杂境遇和传奇经历,在种种历史的偶然背后,显示出了历史的必然,曲折地演绎了主人公从一介草莽到高级将领的性格史和心灵史,从而以鲜活强悍的性格和人格的光芒照亮了苍茫深邃的历史的天空,丰富了
《历史的天空》是徐贵祥的长篇小说,2000年发表,2004年改编为同名电视剧,2005年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颁奖词——
《历史的天空》始终将目光聚集于个体的人在与战争与政治的多重纠葛和激烈碰撞中的复杂境遇和传奇经历,在种种历史的偶然背后,显示出了历史的必然,曲折地演绎了主人公从一介草莽到高级将领的性格史和心灵史,从而以鲜活强悍的性格和人格的光芒照亮了苍茫深邃的历史的天空,丰富了当代战争文学的人物画廊。
作者简介:
徐贵祥,1959年12月出生于安徽霍邱,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8年参军,现为解放军出版社科技编辑部主任兼副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国军事文学领域的杰出代表。
他被誉为“正面强攻”的军事文学作家,善于营构宏大的结构,严肃的主题,塑造充满血性与阳刚之美的军人形象。著有长篇小说《仰角》《历史的天空》《高地》等,获奖众多。作品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堂皇中正,雄浑大气,自带兵戎的寒光与威严的特点。
小说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到文化大革命落幕,宏大历史时代中,蓝桥埠涌现出众多平凡的抗战英雄,他们的命运紧随时代洪流起起伏伏,也让人看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这本书每天跟着我上下班,今天得以读完。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英雄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也让我跟着他们的成长、蜕变和光辉历程,忘却了生活的琐琐碎碎。
突破英雄形象,细腻刻画复杂人性
核心人物梁必达(梁大牙)不是传统英雄人物的“高大全”形象,而是一位极为复杂的草莽英雄。他是米店伙计,勤劳要强、性格豪爽粗犷,行事鲁莽,身上有农民的狡黠,后来又兼具了军人的果敢、有勇有谋。从“匪气十足”一步步成长为智慧的共和国将军,他的性格和人生轨迹具有多面性,让英雄变得鲜活真实、平凡可触,让人看到个人在历史大环境中的真实与坚韧。
梁必达的转变是外在雕琢+内在挣扎。说话粗鲁,“个人英雄主义、本位主义、小农意识、刚愎自用等等毛病”“没有什么信仰没有什么主义”,对待俘虏是“老子杀汉奸天经地义”......既有草莽的野性冲动,又有对正义的本能追求。蜕变离不开东方闻音的影响,更离不开杨庭辉、王兰田等优秀共产党人的帮助与指点。
杨庭辉力排众议重用他,就是看到了他身上的正气和杀敌时不怕死的拼命精神,“改造一个人好比搬一座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委张普景原则性极强,站在梁必达的对立面,时常批评反对,像一面镜子,又像警钟时刻警醒他,无形中约束其行为,鞭策其朝着正确方向前进(梁必达老年深切怀念张普景,说他是自己最佩服的人)。东方闻音是一名年轻的女战士,“以自己的美丽与坦诚感化了梁大牙这鲁钝的草莽英雄”,并帮助他学习文化,反思战争的伦理,开始认知人性。
梁大牙“爱动脑筋”,在战争中琢磨战术,学识字,每天记日记不间断,不断学习和总结......在战争中逐渐展现出智慧与担当,大风大浪中坚定如一。
虽然成长艰难,但人都是都是坚韧的、可塑的。烽火岁月,除了硝烟弥漫,还有个人的挣扎、成长,意志不坚定者叛逃,更多的人在互相磨合与坚守。
有评价说《历史的天空》是新抗战小说开山之作,为战争题材文学开辟了新的创作路径。
双线叙事,人物与环境有对比也有呼应
小说以梁必达、陈墨涵的命运为主线,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设,个人成长与历史变迁交织。这种双线结构,让故事层次丰富,可读性强,更能让读者在人物的对比与呼应中,去思考历史的复杂性。
陈墨涵家境富足,知识分子出身,理性而严谨,在国军里经历战争洗礼,信仰开始动摇并重塑,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痛苦与挣扎。在国共合作的复杂局势下,既要坚守理想,又要面对残酷现实。矛盾的内心,让他在历史转折点从迷茫到坚定。
梁必达则在一次次的战争洗礼中,逐渐摒弃个人英雄主义,学会了团队协作与战略思考,迅速成长。
都在磨难中淬炼,却对比鲜明。成长蜕变并非轻松得来,而是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不断深刻反思后,能力提升、灵魂升华。
书中对友情、爱情的细腻描写,则为铁血战场注入了人性的温度,也让人物有血有肉。
东方闻音牺牲,是最令人痛心的场景之一。她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梁必达的内心世界。她智慧、善良有勇气,让梁必达自愿改变,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和共产党。她的牺牲,不仅是对自己理想的坚守,更是对人性光辉的诠释,这种温情的存在,让读者和被她救的士兵一样,在历史的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书中人物,是历史的参与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从他们身上,我对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乡土风情有了更多认识。
偶然背后是必然,引发对历史必然性思考
从这点来讲,小说是深刻的!
开篇的偶然事件:想投国军的梁必达误入八路军营地,要去找八路军的陈墨涵却撞到了国民党军队。人物一出场,就让人感受到战争年代个人命运的阴差阳错,无奈、渺小与荒诞。
人物在偶然中又遇到了不同的人,各自成长与蜕变,最后殊途同归,聚在同一阵营,偶然又有了意义,这似乎又是历史的必然性。
人性是复杂的;放进时间长河,人性又是成长的。要想公正地评判一个人,要同时具备辩证和动态的眼光。
梁必达遇到最好的上级和纯洁坚定的知音,逐渐摒弃个人英雄主义,学会团队协作与战略思考,最终成为一位睿智的将领。这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历史赋予他的使命。
陈墨涵在经历了国民党军队的腐败和残酷后,最终选择带部队投共产党,这也体现了他在历史洪流中的选择和觉醒。
残酷的战争面前,个人情感、欲望和道德挣扎都可以理解,但人性有光辉就有阴暗。例如以“正宗布尔什维克”自称的李文彬,瞧不上梁必达的作为,后来落入敌手却叛变。朱预道(朱一刀)身上小人物烙印鲜明,义气重于一切,追求实际,文革期间,遇上生存危机,“忠诚”开始变质,信仰和友谊坍塌......他身上的灰色人性令人唏嘘。写到人性深处,让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变得深刻。
这是战争对人性的淬炼,更是他们自己一步步选择的必然结果。尽管个人的命运充满了偶然,但历史的车轮始终向前,对历史必然性的思考,并非简单的宿命论,而让《历史的天空》这部小说带有深刻的哲学意味。所以它是兼具历史厚重感与人性洞察力的经典之作,让读者在感慨命运无常的同时,也看到了历史的宏大与庄严。
“好人就是好人,放到哪里他都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放到哪里他都是坏人。”这是梁必达晚年讲出的经典之言。
人性充满复杂,但又坚韧;历史看似偶然,背后都是必然,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品格、选择以及在关键时刻的坚守。
现代世界,幸福稳定的背后,同样充满矛盾与挣扎,们可以像梁必达和陈墨涵一样,不管环境如何,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断成长与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人性的光辉始终是我们前行的灯塔。
来源:笑果潮流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