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学上,还真有说法支撑这种人格的魅力——它不仅让人活得舒服,也能让别人跟你相处得更自在。那英的这些表现,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的“人际交往高段位”。
最近,那英在《花儿与少年7》里火得有点“出圈”。不是因为唱歌,不是因为综艺包袱,而是她身上那种“山竹型人格”让网友纷纷表示“被圈粉”了。
什么是“山竹型人格”?简单说,就是外表看起来有点强势,大大咧咧,但内心其实很柔软、细腻、温暖。就像山竹的外壳硬,剥开之后却是甜甜的果肉。
心理学上,还真有说法支撑这种人格的魅力——它不仅让人活得舒服,也能让别人跟你相处得更自在。那英的这些表现,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的“人际交往高段位”。
在节目里,那英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真实、不端着。比如身体不舒服时,别人劝她休息,她却说:“我还行,我想和你们玩”;又比如别人给她让床,她也没矫情,直接笑着接受了,还调侃说“其实我心里特别美”。
这种不拧巴、不逞强的状态,其实就是心理学里说的“高度主体性”——你知道自己是谁,知道此刻自己真正的感觉是什么,并且敢于表达出来。
这类人,往往都很有“活人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诚”。他们不戴面具,不刻意取悦别人,反而更容易让人信任、亲近。而研究也发现,这类型的人通常更少焦虑,更幸福,人际关系也更稳定。
就像山竹,外壳虽然硬,但你知道那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一种保护。真正接触之后,你会发现里面是温暖又柔软的,让人很安心。
那英还有一个让人喜欢的点,就是她的“感恩”和“照顾”都做得刚刚好。
节目里,有后辈关心她,她没有逞强,而是坦然说自己不好受,还温柔地摸了对方的头。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却让人倍感温暖——她不仅接受了关心,还用行动回应了对方的好意。
心理学上,这被称为“感恩力”。感恩不只是说“谢谢”,而是真心感受到别人的好,并愿意回馈。这种人,往往心理更健康,幸福感也更高。
还有一次,在机场,有人行李超重,那英二话不说就帮忙分担,没有一点“前辈架子”。这种主动替人着想的行为,其实是“宜人性”在发挥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贴”、“好相处”。
研究显示,宜人性高的人,不仅人缘更好,争吵少,还更容易感到快乐和满足。而一个温柔体贴的人,往往也更容易被他人温柔以待。
最让年轻人喜欢那英的地方,可能是她“真的不说教”。
节目里,年轻人忙得顾不上吃饭,她不唠叨,直接塞了根香蕉在对方袖子里;队友手机掉水里,她不批评,反而塞了一颗糖给对方压惊;看到别人和小动物“说悄悄话”,她也能认真回应“我觉得它真的在听”。
这种对新事物、新行为的接纳,背后是心理学里所说的“开放性”人格。开放性强的人,好奇心足、接受力强、有创意,也更容易在艺术和职场中取得成功。
但遗憾的是,研究发现,随着年纪增长,大部分人的开放性都会下降,变得不太愿意接受新观点、尝试新鲜事。
所以,那英这一点就显得特别宝贵。她没有因为年纪而变“保守”,反而一直保持年轻的心态,包容、理解、不评判,这种“温柔又不干涉”的状态,才是和年轻人相处最舒服的方式。
如何也成为“山竹型人格”?三招入门:
学会觉察自己:每天花几分钟问自己“我现在感觉如何?我想要什么?”逐渐建立与自我的连接,不再为了迎合他人压抑自己。练习感恩:写感恩日记,记录生活中让你感动的3-5件小事;或者写一封感恩信,哪怕只是心里默默说一声“谢谢”。保持好奇心和开放心态:试试不同的路线回家、去没去过的餐厅、学习从未尝试的兴趣爱好,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山竹型人格”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慢慢练出来的。那英的魅力,不在于她“完美”,而在于她真实、温柔、宽容,这种人格,不只让人喜欢,更值得我们学习。
愿我们都能活成一个“外壳坚强、内心柔软”的人,既能忠于自己,也能温暖他人。
来源:墨兰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