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句掏心窝子的,到底有多少人打心底烦透“客服”的工作?这活儿不好整,每天处理的都是些千奇百怪、扯皮拉筋的糟心事儿,搅得人脑壳痛得要命。
说句掏心窝子的,到底有多少人打心底烦透“客服”的工作?这活儿不好整,每天处理的都是些千奇百怪、扯皮拉筋的糟心事儿,搅得人脑壳痛得要命。
如果只是个把难缠的主儿还好,要是呼啦啦一群人找上门来,那阵势,谁遇上都得急得血压飙升、直冒冷汗!
就算是侯卫东这样的副市长,碰到“聚众闹事”这种群体性事件,照样一个头两个大。
这事儿怎么说呢?你办好了,那是分内的事,上头不会给你奖赏。可万一哪没弄好,捅了篓子,事情闹大,被捅到更上级领导那儿去,党内警告是轻的,搞不好乌纱帽都得掉(下课)!
不过,在《侯卫东官场笔记》这套书里,侯卫东是从基层小干部一步步干起来的,十年里碰上好些次群众闹事的场面。头痛归头痛,但每次他都真能把那“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巨大危机,悄无声息地化解了。
他到底藏着啥绝活?
01
老祖宗的法宝:劝为上,打为下!这招现在照样灵!
处理纠纷的法宝,五百多年前的王阳明剿匪时就用过。
朝廷派他去赣南剿灭土匪,那帮人藏在深山老林,总喜欢跟官军躲猫猫:官军来了,他们化整为零躲到密林里;官军一撤,他们又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打家劫舍,故伎重演。
对付这样一群难搞的山贼,怎么办呢?是死磕到底还是招安?王大人是个明白人,能招安尽量招安,实在油盐不进的才动真格。
侯卫东对付突然爆发的群体事件,路子一个样!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就是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把道理说通,让人心服口服,这才是上策!
说实话这年头,大家都在为生活奔波,谁吃饱了撑的没事去闹事?他们聚众搞事肯定是有目的,有诉求。只要揪出这个最根本的原因(病因),再对症下药,人群自会散去。
不过处理方式上得有一些讲究。如今是网络时代,手机人手一部,一味地强制性打压可能会适得其反,搞不好执法画面会被人家录下画面,恶意剪辑、断章取义,再编点假料发到网上,那可真是黄泥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所以,真刀真枪硬干是下下策,是最后的保底招。今天咱们就通过侯卫东亲历的几个实际案例,看看他是怎么操作的!
02
第一板斧:借势!——拿大场面唬住你!
插播一点题外话,我从小就爱看《动物世界》。从灵长类动物到人类的进化过程经历了约5000万年,但咱们骨子里跟动物还有不少相像的地方。
你看草原上,单个鬣狗啥也不是,见了狮子就得乖乖绕路走。可要是一大群狼或者鬣狗乌泱泱扑上去,落单的狮子反而危险了。 因为数量就是底气,群体从势头上就能碾压个体!
侯卫东刚当上副镇长那会儿,分管的工作之一就是“殡葬改革”。咱们中国人祖祖辈辈都是土葬,在青林镇这种山旮旯的偏远地带,土葬改火葬,难度大到离谱!
说实在的,人家办丧事你去拦棺材不让埋,非让人家抬去烧。那老百姓骂得可难听了,“生儿子没屁眼”都算轻的,有的老太太拄着拐棍戳地“邦邦”响,能把你祖宗十八代骂个遍!
侯卫东肩上的担子无比艰巨。
五月一号新政策正式执行,当第一例死者的信息上报上来时,一场腥风血雨的斗争即将开始。
农村的白事声势浩大,不仅是七大姑八大姨来,全村能动的人基本都会来帮忙张罗。要从这样一个庞大的送葬队伍里抢尸体,意味着铁定要和村民干上一架。
侯卫东一接到消息,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谁?青林镇派出所!他要求对方“派越多的人越好!”
他倒不是为了真要动手开战,而是要借派出所的公信力和威严,搞出一个强大的震慑场面!你们不是人多势众吗?那我侯卫东带来的队伍也不弱啊!
警车鸣着笛呼呼开过来,警灯呜呜闪,一排穿制服的人板着脸全场扫视,还有那一套行头装备。这架势一拉开,谁还敢乱来?警方甚至不用真干啥,光是这强大的存在感就能让对方后退!
所以这项棘手的工作侯卫东能够顺利推动下去,真的很大程度上是靠了派出所这股“势”,用他们的强大气场压住了场面。
一明一暗一正一邪,看谁还敢挑头闹腾?
非典期间沙州建隔离点,村民闹事那次也一样。
领导一声令下,几辆大客车满载防暴队员开进现场,拉起警戒线,车载大喇叭用威严的声音进行最后通告。部分村民一看这阵势不对,赶紧就往警戒线外撤。
为啥这么布置?还是为了造势!要在气势上直接形成碾压!政策就是这么规定的,现场的村民谁敢硬顶?
03
第二板斧:擒贼先擒王!——搞定带头大哥就破局!
一场大冲突的背后,肯定少不了一两个暗中指挥策划的人(主谋),不然不可能凭空就闹起来。面对乱糟糟的一团麻,关键一步是找出线头,揪出那个挑头搞事的,这就是“擒贼先擒王”。
把领头的搞定了,剩下的人群龙无首,自然就是一盘散沙,树倒猢狲散了。
侯卫东在青林镇开石场那会儿,一起开石场的小老板还有田大刀、村支书秦大江、曾宪刚这些人。
九十年代他们是第一批吃螃蟹的,忙着开矿赚钱,安全措施没跟上。
结果田大刀的石场首先出事,石头砸死了一名工人,他吓得落荒而逃。紧接着,秦大江的石场发生爆炸,一名放炮员因为操作不当,当场被炸得血肉模糊。
小山村里出了这种人命大事还得了?死者家属、凑热闹的村民一下子全围过来,涌到镇政府要讨个说法。
这事要解决,谁最需要安抚?毫无疑问是死者家属!家属稳住了,剩下的事就好说了。
后来侯卫东升到沙州当副市长,碰到一家老牌国企沙州绢纺厂快不行了。以前工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厂里包了,现在厂里效益差,连工资都发不出,拖欠的医药费更是几年都报不了销。
工人们三番五次到厂里闹也没结果(厂子根本没钱反而背着一屁股外债),于是工人们被逼得聚众闹事。
这次想找出谁是主谋就比较难了,因为大家情况差不多。侯卫东的对策是:选出五个工人代表,请他们到会议室单独谈判,把大家的诉求一个一个写清楚。
然后连夜开会研究,哪条能立刻解决?哪条需要时间?给多久期限能一一落实下来?这么一来,一场声势浩大的风波就此熄火了。
再后来非典期间,侯卫东的搭档出了车祸住院,抗击非典的重担落到他头上。市里研究决定把煤炭疗养院作为非典隔离点。这一下子就把疗养院隔壁的林安村村民点炸了!
非典来势汹汹,村民们闻之色变,一墙之隔万一病毒飘过来咋办?这不是把林安村变成了毒窝吗?
于是村民们哪怕是不吃不睡也要阻止这件事,甚至放风说半夜要去挖断附近的主干道,让那些“带病毒的”进都进不来。
果然,当第一批疑似病人进隔离点时,林安村的村民包围了那里,局势差点失控。
侯卫东听取了汇报,迅速分析:挑头的会不会是村干部?毕竟“县官不如现管”,他们在村里说话最有分量。而且村民闹事是为了集体的利益,村干部和村民是一条心的。
还有,作为土生土长的村干部如果一味帮政府说话,不仅要被村民骂,换届选举时可能选不上。但是村干部要想跟上面对着干,他们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
这么一排除分析,很快就锁定了目标:一个干瘦的七十岁老头林有德,他曾是多年的老支书,也是村里的主心骨,又对衙门里的门道门儿清,这次的刺头非他莫属!
这场纷争要平息,最关键点就是把他搞定!
04
第三板斧:安抚+拆解!——找个中间人说话,该给甜头就给!
每次遇到这种热闹,吃瓜群众不嫌事大。
可去排雷的人脑壳就大了,找到事情根源后,还得分步走。首先得找一个两边都能接受的中间人(比如有群众基础的村干部)去安抚大家的情绪,不让火药桶爆炸。
因为这个节骨眼上,矛盾双方由于各自的立场不同,直接对话更容易将矛盾激化。
而中间人没有太多的利益牵涉,说出来的话相对客观合理,人家多少能听得进。只要这个中间人能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多半就能把工作做通一点。
不过,那些闹事的人肯豁出性命使劲地折腾,前来说情的人如果只是空带着一张嘴,就算是说得唾沫横飞也不大好使,得拿出点实实在在的利益(甜头),不然人家凭啥听你的?
侯卫东处理田大刀、秦大江他们的矿难事故时,最终都是真金白银掏钱解决问题,给遇难家属几万块钱赔偿金,来安抚家属的悲痛心情(那个年头一条命才几万,说起来真让人心痛)。
轮到他自己的煤矿出了人命事故,他也悄悄嘱咐秘书,在明面上赔偿之外另给遇难家属追加了一笔补偿款。 如此一来,家属们拿到了比标准补偿金多得多的赔偿,也就不再闹腾了。
处理绢纺厂工人闹事也一样,核心是想办法弄来一些钱,工资能结多少先结多少,医药费能报多少就先报多少。让大家觉得没白折腾,拿到点实惠了才有台阶下。
不过现实中的冲突,也不是每次都一帆风顺。
比如在非典隔离点那个“林安村事件”里,那个老支书林有德就提了一堆历史问题,像硬化村里的机耕道啦,让政府拨款修村口的桥啦……
这些事根本不可能立刻解决。思想工作怎么做他都听不进去,铁了心要抗战到底,就是要挖断公路。而且村民们一大清早天不亮就扛着锄头铁锹真的开干了。
侯卫东这边呢?他早就料到了!然而等村民们开始挖路闹事时,反而是林有德傻眼了。为啥?
因为没过几分钟,警灯一片闪,一大帮防暴队员动作迅速就把现场围住了,大喇叭也开始喊话。
关键这些警察上来就有意绕开林有德本人,任凭他怎么喊“有本事来抓我啊!”,警察根本不理他!
专门抓的是当时带头起哄推警车、实际动手挖路的八个壮劳力和年轻人!
林有德这老油条本意是想让老人和妇女在前面打头阵(警方也知道不好拘留这种上了年纪的老人,走路都颤巍巍,碰着了就是地雷。要是在派出所出了事,警方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警方就直接跳过老人和妇女,抓外围动手的年轻人。现场看着人多,其实就是一盘散沙,一冲就散了。
这么一来,林有德反倒慌了神:自己这个带头闹事的主谋一点事没有,但那些被抓走的村民家属们不干了呀!肯定反过来找他闹,让人家去当炮灰,说说看,你到底跟谁是一伙的呢?
光是这些内讧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05
写在最后
在这本书里,刘坤一直看不惯侯卫东,他总觉得侯卫东升官全靠溜须拍马屁,根本看不到他扎扎实实干工作的那一面。
可有意思的是,刘坤唯一一次直面聚众闹事时,他却是原地傻眼,吓得直淌汗。而侯卫东呢,很快就找了个法子帮他下台阶。
用的无非就是上面这几招:揪出事情根源(病根)—找出关键人物(头头)—派出合适的中间人(润滑剂)—给出实际利益(甜头)—能说服的尽量劝(上策)—实在冥顽不化的捣乱分子,该强行震慑就震慑一部分,甚至故意耍花招,引发对手内部矛盾……
这些组合拳打出来,多大的风暴也能悄然化解了。不过在我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得拿出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堵住悠悠之口。
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也更让我相信一个道理了:
像侯卫东这样能从基层爬到高位的,哪怕他表面看着再平平无奇,他能稳稳坐上那个位置,背后一定有他独特的、别人学不来的招数。
来源:梧桐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