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么一来,MATX 机箱就成了很多人的心头好。体积不大不小,性能和扩展也基本够用,放桌上刚刚好。但想找个称心如意的 MATX 机箱,真的太难了。要么就是薄皮铁罐,质感拉胯;要么就是为了做小,连稍微长点的显卡都塞不进去,逼你妥协性能。咱们想要的“高颜值”和“真能
现在这年头装机,性能早就不是唯一追求了。把电脑当成 一 件桌面艺术品来“折腾”,可能才是更多人想要的乐趣。
这么一来,MATX 机箱就成了很多人的心头好。体积不大不小,性能和扩展也基本够用,放桌上刚刚好。但想找个称心如意的 MATX 机箱,真的太难了。要么就是薄皮铁罐,质感拉胯;要么就是为了做小,连稍微长点的显卡都塞不进去,逼你妥协性能。咱们想要的“高颜值”和“真能打”,就这么难两全吗?
好在,乔思伯 T7 来了。
看到它的第一眼我就知道,这回对了。它身上有 T 系列那股熟悉的味道,金属加实木的组合,质感真没得说。关键是,它这次把显卡限长干到了 280mm,直接就把小机箱最大的性能短板给补上了。它好像在说:“谁说小就不能强?”
▼装机完成效果图
▼实木是传统的代表,铝材则是科技的典范,两者在各自领域都能把质感很好的体现出来,而 T7 则完美将其进行融合,有种时空碰撞的错觉。
▼乔思伯 T7 标配了玻璃 / 铝合金两种侧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换成玻璃后更方便查看内部硬件
▼机箱尺寸控制的很好,加上又是立式设计,放在桌面不会占用太多空间 。另外,乔思伯 T7 也是少有的适合左侧摆放的箱子,高透侧面板可以轻松观察到内部硬件运行情况。
▼机箱正面大量的 mesh 网孔,后面可以安排两把风扇,RGB 透光比较克制,还能提供更多的进风量。
▼机箱下半部分是北美黑胡桃实木,足足 10mm 的厚度,质感和触感相当出色。
注意,这个带开关的侧板也是可以左右对调的,放桌面右侧也不影响开关机。
▼顶部配备了实木手柄。不过从固定方式和整机承重效果来看,与其说是方便移动,倒不如说是装饰效果。
▼机箱采用的主板倒置、显卡在上的固定形式,内部空间还是比较紧凑的,建议在机箱外安装好散热,再整体放入。
PS:强烈建议采用 MATX 主板,像我这样使用 ITX 主板虽然装机比较方便,但右侧空间余量太大了,显得很空旷。
▼机箱对显卡的兼容性很高,最大支持 280mm 长度,普通双风扇乃至小型三风扇显卡都没问题,但是,如果前面板加装了散热风扇,那显卡就只能支持到 255mm。不过本次装机的耕升 RTX 5060 Ti 追风只有 245.5mm,配合起来相当完美。
▼换成 MATX 规格的话,显卡电源线可以从上面出来,整洁性会好很多。
▼显卡顶部的 RGB 信仰灯。
▼乔思伯 T7 对风冷高度支持到 165mm ,基本涵盖主流的旗舰级台式散热器,这里搭配的是双塔六热管的乔思伯 HX6280,最大 280W 的解热功耗,可以很轻松的压制 230F处理器。
▼主板是七彩虹 CVN B860I GAMING FROZEN V20 登陆舰, 8 + 1 + 1 + 1 相数字混合供电,配合 90A 高规格 DrMOS,搭配 I7 级别处理器也毫无问题,黑银配色风格也和机箱很搭。
▼尾部视角,机箱下部是电源放置区,最大支持 220mm 宽度电源,这里搭配的台达 GX850W,机箱左上角还有个 T7 的型号标示。
▼新版大陆特供小黑盒,参数方面 10 核 10 线程,虽然这代大核没超线程了,但得益于架构和工艺的提升,依然比上代 i5-14490F 多线程性能更强。而且这货采用的台积电 N3B 工艺,功耗不高,满载也就 121W。价格方面千元左右,对比初上市 1999 的定价可谓香爆了。
▼这套机箱最大支持 MATX 规格主板,选择七彩虹 B860I 登陆舰的原因很简单,就图它是 ITX 的版型,不管是安装还是散热都更好些,千元出头的价格,和很多 MATX 的板子都差不多了,性价比很高。
▼主板采用银黑配色,大面积寒霜合金散热装甲,完整覆盖核心发热区域,装甲不仅厚实,表面还做了雾化处理,橙色的“86”字样标示了主板型号,细节做工相当精致,黑白撞色也能适合不同主机风格。
▼ 8 + 1 + 1 + 1 相数字混合供电,CPU 供电部分给到了 90A 高规格 DrMOS,就算搭配 I7 以上处理器也能正常运行。
▼双 DDR5 内存插槽,合金骨架 + 强化 SMT 工艺 + HIGH-V 电压增强多管齐下,保证信号传输稳定性的同时解锁更高电压,实现更好的超频性能。
▼存储方面主板提供了双 M.2 插槽,其中 一 块在主板背面。正面插槽走的 CPU 直连,支持 PCIe 5.0 x 4,并配备了独立的散热模块,下方为 PCIe 5.0 x 16 扩展插槽,配备了金属骨架,可以为大型显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耕升 GeForce RTX 5060 Ti 追风是张非常标准的双风扇显卡,245.5mm * 142.5mm * 40mm 的长宽高,也就代表了大部分机箱都能完美兼容,顶部的 LOGO 也支持 ARGB 灯效。
▼显卡造型沿袭上代风格,纯白配色搭配红色点缀,简洁不失优雅。正面搭载两把“炫风之刃”7 扇叶风扇,102mm 规格在同级别显卡里还是比较少见的,风扇的外框几乎都贴到了边缘。
▼显卡顶部是明显的三分区,中间的导流散热鳍片方便散热,8Ping 供电接口居于正中。左侧的英文字符通电后有 RGB 灯效。话说这个级别的显卡好处是对电源要求不高,也不用强求 ATX3.0 / 3.1 新标准。
▼显卡背面为一体式金属材质,虽然没有太多花哨的设计,不过这种黑白配的色调看起来挺养眼的。
▼右侧做了镂空,方便气流通过快速带走热量。这里也能看到显卡搭载的三根 6mm 镀镍热管,配合风扇、散热鳍片以及铜底直触,形成名为「风盾 Mini] 散热结构。
▼既然是 Intel 平台,肯定上高频,金百达这套星刃黑颜值价格都比较到位。8000MHz 高频也不用折腾超频啥的
▼两片式高强度金属马甲,单面 2mm 加厚铝合金打造出立体切割造型,棱角分明的几何线条贯穿散热片主体,搭配暗黑色电泳工艺涂层,呈现出哑光金属质感与细腻触感。马甲表面通过 CNC 精密加工形成多层次凹槽纹理,既强化了散热面积,又营造出未来机甲般的视觉张力。
▼内存的灯效做的相当出色,顶部的导光条内置 16 颗高亮灯珠,侧面做了镂空,马甲与灯棒接触面还贴有银色反光膜,灯效方面支持 1600 万色 RGB 动态显示,可呈现彩虹波浪、彗星拖尾等 10 种预设光效。通电时光线过渡均匀无颗粒感,与金属马甲的暗黑底色形成强烈视觉对比
▼散热是乔思伯 HX6280,双塔六热管,解热能力直接干到了 280W,压制主流高端 CPU 都绰绰有余。我这套白色款,它也有黑色的版本给别的搭配。
▼散热器体型较大,纯白涂装覆盖了整个塔体和风扇,质感非常细腻,内部的 六 根 6mm 镀镍热管采用了逆重力结构,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热管在某些角度下因重力影响导致的效率下降问题。
▼乔思伯在玩铝材这方面,真是没服过谁。HX6280 整个散热塔的主材都是铝,连最顶上的那块盖板都是整块铝材 CNC 出来的,表面的拉丝纹理做得特别细,摸上去质感 一 流。而且,它还在盖板上下两头藏了两条 RGB 灯带,通电后有种低调的精致感。
▼宽大平整的高精度 CNC 铜底,可以确保与 CPU 的完美接触。内部采用全鳍片、铜底钎焊工艺,这种“硬连接”的方式可以最大化导热效率,让热量被迅速带走。
▼乔思伯 HX6280 在兼容性上花了不少心思。它标配了 12cm +13cm 的非对称双风扇组合,较小的 12cm 前置风扇有效规避了高马甲内存(如金百达星刃)的安装冲突。同时,密集的散热鳍片底部也做了抬高处理,为内存预留了高达 43mm 的安装高度,这兼容性考虑得是真周到。
▼来看看乔思伯 T7 的本体。这是 一 款用料堪称奢侈的 MATX 机箱。210 x 305 x 403 mm 的紧凑尺寸,内部却能轻松容纳 MATX / ITX 主板、165mm 风冷、280mm 显卡,并有黑 / 银两种配色选择。
▼T7 标配了铝合金与玻璃两种侧板,用户是追求金属的整体感,还是展示内部硬件的光效,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偏好进行自由互换。
▼机箱外壳是 3mm 厚铝合金与 10mm 北美胡桃木的惊艳结合,由 1mm 的钢板骨架支撑,上手就给人一种沉甸甸的信赖感。最妙的是上下分仓处那道圆润的线条,不仅在视觉上做了分割,更像是为冰冷的金属注入了木艺家具般的温度,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中式现代美学”。
▼机箱的快拆设计非常到位,所有侧板都是这种圆柱 + 卡扣的形式固定,无需螺丝刀就能将机箱彻底拆开。
下面的侧板也能手动拆下,前置接口的线材也固定在上面。
▼细节控看过来,乔思伯T7 在这方面真的没得挑。整个机箱的边角都处理成了圆润的弧度,上手摸着特别舒服,完全不割手。连固定的螺丝都是沉头设计,拧进去之后跟面板齐平,强迫症表示 一 本满足。
▼内部是经典的上下分仓结构,电源藏在下面,上面留给主板和显卡这些发热大户。除了前面提到的硬件兼容,还能加装 三 个 120mm 风扇,塞下 三 块 2.5 英寸或者 一 块 3.5英寸硬盘,扩展性拉满了。
▼上下两张防尘网,需自行安装。
▼内仓底部,预留有硬盘安装位,乔思伯T7内部最多可以安装2个2.5英寸+1个2.5英寸硬盘,或者3个2.5英寸硬盘。
▼T7 的理线设计非常友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 是背部提供了约 10mm 的走线空间,满足了基础理线需求。
▼二 是底部的电源仓堪称“理线天堂”。它最大支持 220mm 的长电源,当安装常规140mm / 150mm 电源时,多出的空间就成了一个天然的“线材收纳盒”,再复杂的线缆也能轻松隐藏,让机箱内部保持整洁。
▼游戏加加整机跑分:总分 127621、工作站性能 M-174550。CPU 单核性能评分 33617分、CPU多核性能评分 251893分、GPU性能评分 87091。
▼CPU-Z 常规测试,Ultra5 230F 单核性能 752,多核性能 7270,比酷睿 i5-14490F 强
▼CINEBENCH R23 测试成绩,单核 1963、多核 15778
▼内存测试,读取速度101567/s,写入速度 98344MB/s,拷贝速度 100.40GB/s,延迟83.1ns。
▼3D Mark 性能测试,基于 DirectX 11 的 Fire Strike,实测下来整机总得分为 31978分,其中显卡分数 41426分,物理分数 30535分,综合得分 12115。
▼基于 DirectX 12 的 Time Spy ,实测下来总得分为 15006分,其中显卡分数 15887分,CPU 分数 11420。
▼网游测试利用 CS2 进行, 1080P 分辨率 + 低画质,平均帧率能达到 464.4517.1FPS ,1%Low 帧率 187.2,
▼单机大作跑了黑神话.悟空,基于 2K 分辨率 + 高画质 + DLSS 性能 + 帧生成 ,帧率达到 115FPS ,最低帧率 98FPS,95% 以上场景都能达到 104FPS 以上。
▼地平线5 应该算是 Windows 平台优化最好的赛车游戏,画面表现也是相当不错,本次测试基于 2K 分辨率 + 极端特效,实测下来平均帧率达到了 188FPS。
▼赛博朋克 2077 在 2K 分辨率 + 预设光线追踪:超速 + 4X 帧生成,平均帧率达到 133.98FPS,最小帧率 116.45FPS。
▼切换到 4K 模式 + 光线追踪:超级同样能跑出 119帧。讲真,耕升 RTX5060TI 的实际游戏表现挺出乎我意料的,16GB 的显存跑 AI 也靠谱。
▼散热方面,处理器和显卡功耗都不高,加上散热给力,就算这么紧凑的小箱子,压测 10 分钟也毫无压力。处理器温度不到 65°、显卡温度 72°。
你的电脑,应该是什么样子?是深夜里闪烁的霓虹,还是 一 杯清茶旁温润的木头?
或许我们都忘了,在成为性能怪兽之前,PC 首先应该是生活的 一 部分。乔思伯 T7 做的,就是抹去科技与生活之间的那道边界。当你的指尖划过胡桃木的纹理,当它安静地融入你的书房,你感受到的不再是冰冷的硬件,而是一个有质感的“伙伴”。
它用一种近乎偏执的方式,将铝的精准与木的温情融合,创造出一种可以“被触摸”的东方哲学。它证明了,强大的性能,不必总是张牙舞爪;精致的美学,也无需牺牲实用。
来源:昭华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