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买你东西,不代表认可你的价值观!” 考研名师汤家凤这句怒怼,直接把 “良心企业家” 于东来推上了热搜巅峰。
“买你东西,不代表认可你的价值观!” 考研名师汤家凤这句怒怼,直接把 “良心企业家” 于东来推上了热搜巅峰。
前有罗永浩手撕西贝预制菜闹得沸沸扬扬,后有汤家凤硬刚于东来引发全网热议,短短十几天,预制菜话题连带一众名人彻底 “出圈”。
一边是被网友捧为 “商超界天花板” 的胖东来创始人,一边是考研学子心中的 “数学救星”,这俩人怎么就掐起来了?
于东来接二连三的言论到底藏着什么争议?所谓的 “良心企业家” 真的变味了吗?
这场舆论大战的导火索,得从罗永浩的一顿饭说起。
9 月 10 号,罗永浩突然发文吐槽:跟同事去西贝吃饭,发现端上来的全是预制菜,味道差就算了,价格还死贵。
这话一出,立马引发网友共鸣,不少人跟着吐槽 “早就觉得西贝不对劲”。
可西贝老板贾国龙的反应堪称 “火上浇油”,直接回怼罗永浩是 “诬陷”,还放话要起诉他。
本以为是场实力悬殊的较量,没想到罗永浩压根没在怕的。
不仅晒出当天的消费菜单自证,还公开悬赏十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
被逼到墙角的西贝想了个 “自证清白” 的招:开后厨直播。
结果这波操作纯属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直播间里的画面把网友看傻了:干净的厨房里见不到一口炒菜锅,全是装满水的大锅;
厨师长直言不讳,后厨没有明火,全靠电磁炉加热;
烤羊排是提前几天做好的,卖不完第二天接着卖;
就连给孩子吃的烤鱼保质期 18 个月,西兰花更是长达 24 个月,一份鸡翅卖一百多,本质就是加热即食的预制货。
“这哪是餐厅,分明是加热点!”“用廉价预制菜卖天价,这不是骗钱吗?” 网友的愤怒瞬间爆发,纷纷站到罗永浩这边。
眼看营业额直线下滑,贾国龙终于扛不住了。
9 月 15 号,他公开发布致歉信,承认部分菜品是预制菜,还承诺会整改。
罗永浩见对方认错,也表示不是针对西贝本身,这场风波看似要平息了。
就在罗永浩和西贝僵持不下的时候,向来有 “良心企业家” 标签的于东来突然插了一脚,这一插直接把自己插成了争议焦点。
9 月 12 号,于东来发文力挺西贝:“任何事没有完美,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企业让我可以找到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
这话在当时引发一片哗然,毕竟罗永浩已经拿出了不少 “实锤”,网友实在看不懂,以 “品质过硬” 著称的胖东来创始人,为啥要帮涉嫌 “欺客” 的西贝说话?
更戏剧性的是,当西贝后厨直播暴露了 18 个月冷冻鱼、24 个月西兰花的真相后,于东来悄悄删了力挺的内容,还把账号设成了私密状态。
网友本以为他是意识到不妥要收手,没成想两天后他又 “卷土重来”。
9 月 15 号上午,于东来第二次发文力挺西贝,说自己是出于好意,还夸西贝 “很优秀”,呼吁大家 “多一些善念”,别指责西贝,帮它 “走向美好”。
这番操作连罗永浩都看不下去了,当天就在微博回应:“于总是我尊敬的企业家,但希望您弄清楚真相前,别被损友误导。” 话里话外都是劝他别掺和,免得砸了自己的口碑。
可于东来像是 “轴” 上了,当天下午又第三次发文,一边劝罗永浩 “理解西贝”,一边让西贝 “反思不足”。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西贝确实理亏,他却非要站队,曾经的 “良心企业家” 滤镜,瞬间碎了一地。
有网友直言:“支持胖东来的东西,但于总这次的做法真的看不懂,这是在为预制菜乱象站台吗?” 还有人说:“再喜欢胖东来,也不能认同这种不分对错的‘和稀泥’。”
于东来的 “迷之操作”,终于把考研界的 “纪检委” 汤家凤给炸出来了。
9 月 17 号晚上,汤家凤没讲数学题,反而对着镜头炮轰于东来,视频两小时点赞破百万,相关话题点击量直接冲过 50 亿。
“我特意慕名去胖东来买过东西,不得不说,东西新鲜、服务还好,确实配得上‘商超天花板’的名声。”
汤家凤先夸了胖东来,话锋一转直接开怼:“但买你东西,不代表认可你的价值观!你于东来只能代表你自己,代表不了我们这些消费者!”
他的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声,有网友在评论区附和:“我去胖东来是为了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不是为了听老板讲‘歪道理’,更不是要认同他的所有观点。”
还有人说:“企业家的本分是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优,不是拿着‘良心’的招牌去替乱象说话。”
当然也有人质疑汤家凤 “蹭流量”,但更多人觉得他说出了关键:消费者和品牌的关系,本质是 “价值交换”—— 我为优质商品付费,你提供匹配的品质和服务,至于老板的价值观,从来不是 “必选项”。
就像有人喜欢喝某品牌奶茶,但不认同创始人的言论;有人常买某品牌家电,却不赞成它的营销理念,这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
于东来错就错在,把 “胖东来的口碑” 和 “自己的观点” 绑在了一起,以为大家认可前者,就该接受后者。
如果说力挺西贝只是让于东来口碑下滑,那他关于电影《731》的言论,直接让争议彻底 “引爆”。
9 月 18 号,是九一八事变 94 周年,而耗时十年拍摄、记录日军 731 部队暴行的电影《731》选择在这一天全球公映。
这部电影的意义不言而喻,不是为了传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提醒后人 “落后就要挨打”,珍惜如今的和平。
可就在这天,于东来却发文称:“世界有数不清的仇恨,传播美好比传播仇恨更能使人走向光明。” 这话一出,网上瞬间炸了锅。
“铭记历史不是传播仇恨,忘记历史才是对先辈的背叛!”
有网友愤怒地说:“那些在 731 部队暴行中惨死的同胞,他们的苦难能说忘就忘吗?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能轻飘飘一句‘传播美好’就抹去伤痛吗?”
还有人翻出旧闻:“当年捐钱造航母的时候,觉得于东来有家国情怀,怎么现在连基本的历史观都没了?”
确实,“传播美好” 没错,但 “传播美好” 的前提是 “尊重历史”。
就像我们纪念烈士,不是为了记恨谁,而是为了传承他们的精神;
我们揭露侵略暴行,不是为了挑起矛盾,而是为了警惕战争、守护和平。
于东来的话,错把 “铭记历史” 和 “传播仇恨” 画了等号,忽略了历史记忆的重要性。
这已经不是 “价值观不同” 的问题,而是触碰了 “历史底线” 的争议。
从被全网追捧的 “良心企业家”,到接连陷入言论争议,于东来的口碑起伏,给所有企业家提了个醒:
所谓 “良心”,从来不是靠口碑堆砌的 “完美人设”,而是始终守住 “本分”, 对产品负责、对消费者真诚、对历史敬畏。
胖东来的成功,源于它把 “消费者需求” 放在了首位:商品新鲜、价格公道、服务贴心,这些才是它立足的根本。
可于东来最近的一系列操作,恰恰偏离了这个 “根本”,忘了消费者反感预制菜,是因为 “被欺骗” 而非 “反对预制菜本身”;
忘了大家认可胖东来,是因为 “产品过硬” 而非 “老板的观点正确”;更忘了 “传播美好” 的前提,是 “不忘来路”。
其实消费者从来没要求企业家 “完美无缺”,大家能接受犯错,但不能接受 “是非不分”;
能理解观点不同,但不能容忍 “触碰底线”。
希望于东来能真正明白:胖东来的 “良心” 标签,是无数消费者用信任 “投票” 换来的,别让不当的言论,消耗了这份来之不易的认可。
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场风波也让我们更清楚:无论是选餐厅还是买东西,关注 “产品本身” 永远比关注 “老板人设” 更重要。
毕竟,好吃的饭菜、优质的商品、贴心的服务,才是最实在的 “良心”。
来源:南破青丝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