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天气太“极端”:主汛期干旱创纪录,9月暴雨偏多2.4倍!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5:58 1

摘要:今年河南的天气像坐了趟“过山车”——从6到8月的持续干旱高温,到9月的暴雨“泼洒式”来袭,极端天气的反差让中原大地的秋收秋种面临特殊考验。最新气象数据显示,9月以来河南降水已打破1961年同期纪录,而10月阴雨仍将持续,这对秋粮收储和冬小麦播种都是一场“硬仗”

今年河南的天气像坐了趟“过山车”——从6到8月的持续干旱高温,到9月的暴雨“泼洒式”来袭,极端天气的反差让中原大地的秋收秋种面临特殊考验。最新气象数据显示,9月以来河南降水已打破1961年同期纪录,而10月阴雨仍将持续,这对秋粮收储和冬小麦播种都是一场“硬仗”。

今年主汛期(6-8月),河南遭遇了“史上最热”考验:全省平均气温28.8℃,较常年偏高2.4℃,创下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平均降水量仅303毫米,较常年偏少2成,多地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玉米、花生等秋作物一度面临“渴水”风险。

谁能想到,进入9月后天气彻底反转。全省已出现5次大范围明显降水,平均降水量达212毫米,较常年同期暴增2.4倍,同样刷新1961年以来纪录。这场“迟来的雨”分布不均:安阳、鹤壁、濮阳等豫北地区及郑州、洛阳等地偏多2-5成,驻马店、信阳局部略少,但整体来看,长期干旱的土地终于喝上了“饱水”。

不过,雨水太多也让人愁。豫北地区9月累计降水50-60毫米,豫南60-90毫米,持续阴雨让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部分地块出现积水,给秋粮成熟和收获蒙上阴影。

河南省气象台预测,10月上旬前中期阴雨仍将“霸场”:2-3日西部有小雨,4-6日全省大部迎来小到中雨。对于已经成熟的玉米、水稻来说,这场连绵雨可能导致籽粒发芽、霉变,直接影响品质。

河南省农业气象中心专家胡莉婷提醒,今年“三秋”期间降水偏多、气温偏高,需抓住一切降水间隙抢收。比如玉米成熟后,要根据精细化预报调度农机,在无雨时段快速收割;已收获的粮食若遇持续阴雨,务必启用烘干设备或通风储存,千万别寄希望于“靠天晾晒”。

对农民来说,这意味着要和时间赛跑:成熟一块收一块,烘干一批存一批,才能把雨水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雨水打乱了秋收节奏,也让冬小麦播种时间有所调整。气象部门预计,今年河南冬小麦适宜播种期较常年略偏晚,各地需按区域“错峰下种”:

- 豫北和豫西大部:10月10日-20日,丘陵山区可适当提前,利用土壤墒情好的优势抢播;

- 豫中和豫东大部:10月12日-22日,避开前期阴雨导致的土壤过湿时段;

- 南阳、驻马店地区:10月18日-28日,信阳稻茬麦区稍晚,10月20日-30日为宜。

农谚说“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今年的特殊天气下,更要遵循“看天、看地、看品种”的原则。土壤墒情好的地块可适当晚播防烂种,墒情不足的则要在雨后及时耕整,确保一播全苗。

1. 抢收技巧:玉米、大豆等作物成熟后,密切关注24小时预报,抓住连续2天无雨的窗口期集中收割,收获后立即转移至室内,用风扇、烘干机加速脱水;

2. 晾晒应急:若遇持续降雨,可将籽粒摊薄在通风的棚内,铺设塑料布防潮,必要时使用谷物烘干机,避免发芽霉变;

3. 播种准备:提前检修播种机,根据土壤湿度调整播种深度(湿田浅播、干田深播),豫南稻茬麦区注意排水晒田,确保土壤含水量适宜后再播种。

从极端干旱到暴雨偏多,河南今年的天气用“极端”诠释了农业生产的不易。但对勤劳的中原农户来说,顺应天时、主动应对,就能在这场与天气的博弈中争取主动。转发给身边的农民朋友,一起打好秋收秋种这场“攻坚战”!

来源:绿色闪光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