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700多项,人流量破纪录!第22届东博会交出怎样成绩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0:33 1

摘要:9月21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分别在南宁举行闭幕新闻发布会,为主题为“数智赋能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的开放盛会画上圆满句点。

邕江潮涌,通联四海情谊;朱槿绽放,笑迎八方宾朋。

9月21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分别在南宁举行闭幕新闻发布会,为主题为“数智赋能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的开放盛会画上圆满句点。

9月21日,第22届东博会、峰会圆满落幕。图为在公众开放日最后一日,游客满载而归。梁枫 摄

曲终人不散,留下的壮阔和声余韵悠长、久久回响——本届东博会于9月17日至21日举办,共有234位中外部长级贵宾出席,其中东盟国家117位;1200多名国内外嘉宾出席开幕式;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汇聚60个国家3260家企业参展,东盟参展面积和规模在国内展会继续保持第一;1.1万多家企业、超3万人到会采购;会期共举办各类经贸促进活动88场,其中协会和企业主导的超过50%;截至9月21日15时,累计进馆人数达22.6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本届峰会于9月17日至18日举办,开展了4场主体活动、1场背靠背活动以及7场经贸配套活动,取得26项经贸成效……

闭幕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第23届东博会举办时间初定为2026年9月17日至21日,主题国将由菲律宾担任,中国“魅力之城”为长春市。在AI气息扑面而来的当下,东博会、峰会将加快升级发展,再续AI赋能、精彩蝶变的华章,以前所未有的“AI含量”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新能量。

AI成色足

转向数智赋能的“全新赛道”

人工智能是本届东博会的最大亮点,全面赋能办展办会全过程,重塑展会全新体验。在开幕式上,领导人演讲时7种语言AI翻译上屏、火爆全网的AI眼镜“无稿”致辞、主题短片VCR、主视觉画面首次使用AI技术匠心制作等,通过一个个可感知、沉浸式的AI应用场景,展现开幕式新的“打开方式”,树立了AI赋能展会新标杆。

在本届东博会首设的AI专馆里,无论是“丝滑”跳街舞、表演拳击、打太极的宇树人形机器人,还是既能现场制作冰淇淋、咖啡又能演奏架子鼓的智平方机器人,更甚是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天魁1号”、全球首款支持东盟小语种的AI交互式医疗专科数字人等多个首发首展AI神器,均令人眼前一亮。该馆展出的约1200项展品,涵盖大模型、智能机器人、数字服务平台/系统、AI终端产品等,汇聚多家头部企业最新成果,生动展现出炫酷科技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的美好图景。

展会期间,2025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圆桌会议等一系列AI主题活动广受关注。其中,AI大咖沙龙请来中国与东盟重量级嘉宾,吸引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代表、高校师生等800多名听众参与,展现了AI技术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巨大吸引力和广阔前景。

“AI东博智能体超级‘给力’,这一国内首个多场景会展应用大模型,支持中英文和8种东盟国家语言,首期实现智能云展、智能撮合、智能邀会、智能客服等17类功能,给各方嘉宾带来全新的展会体验。可以说,东博会正从传统的‘人工办展办会’升级为‘AI办展办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表示,AI加持的东博会正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从“传统航道”转向数智赋能的“全新赛道”。

此外,本届东博会的展区规划把握趋势主动创新,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首设的新质生产力专馆汇聚一批国之重器、流量爆款产品,如中国火箭长八甲、蓝箭航天朱雀三号等火箭模型;自主运营、国际领先的AIRSAT遥感卫星系统;全球首个跨境共建的“中国—东盟AI星座”模型等。首次展出的月球样品(月壤)成为热门“打卡点”。东盟国家展区新品频出,约有30%的首展企业,文莱清真预制菜、柬埔寨手工文创、印尼棕油美食等产品都是首次参展。

成果丰硕

本届东博会取得成果超700项

本届东博会人气高且实效好、成果丰。截至9月20日,据不完全统计,取得成果超700项,其中经贸项目签约超500项,多领域、多形式成果超270项。

一笔笔贸易订单落地,以AI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异军突起——

AI专馆贸易成交额超1.4亿元,其中南京AI组团贸易意向近4500万元,印度尼西亚机器人生产商以及多家国内外经销商意向采购金额达3000万元;

本届开幕式带火AI眼镜行业,迈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意向成交额380万元,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378副眼镜第一天就售罄,网上还收获1800副订单;

2025年中马企业合作对接会促成95项合作意向,涉及榴莲、燕窝等特色农产品,以及日用消费品、物流服务等领域;在中国—东盟农产品食品采购对接活动上,贸易成交及合作意向近7500万元……

一个个投资项目签约,制造业招商导向更加突出——

集中签约项目155个,其中产业类项目94个,“AI+”赋能千行百业项目44个,涵盖AI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涉及“AI+”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文旅等行业领域;

签署加工制造项目74个,投资总额占比88%,涵盖机械装备、石化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轻工纺织、信息技术等领域;

多场高层次会议和经贸促进活动均有合作签约,如在2025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医药产业投资发展会议上,签约30多个医疗医药产业项目;在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论坛上,25家银行与17家单位分别签署32项合作协议……

一次次携手共进,推动成果落地——

促成相关合作成果超140项,其中发布23个行业大模型、25个“AI+”应用场景、7个行动计划、4个倡议、10个平台,发起或建立5个机制,揭牌成立14个合作联盟或机构等。如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南A中心)、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启动建设;南A中心发布各类项目18个等。

发布涉及工业、医疗标准化、产供链、创新合作等领域11个声明倡议和涉及科技、人才培养、气象、标准化等领域的6个行动计划,并提交19个文件报告。

签署近100项战略合作协议,涵盖海洋科技、科技创新、临港产业、商业航天、跨境电商、检验检疫、教育等领域……

站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新起点,本届东博会抢抓新机遇、创造新场景、激发新动能、开辟新赛道,有力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双向奔赴”。

务实合作

构建人工智能合作“生态圈”

本届峰会同样亮点满满,呈现出高规格凝聚工商界共识、高质量实现“AI唱主角”、高水平服务“企业成主体”、高标准服务制度型开放、高质量实现区域联动等“五个高”特点,涌现出一系列务实合作的成果。

——坚持让“人工智能加持峰会,贯穿筹备、举办、会后成果全过程”,建设中国—东盟会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全国首个常态化服务国家级展会的人工智能综合体和峰会专属数字人,为中外客商提供智能匹配全链条服务。

——首次打造的沉浸式人工智能展示区,16家中国和东盟头部企业与科研机构带来的高科技新品,展现了AI赋能千行百业,吸引东盟国家领导人、部长级贵宾以及工商会和企业代表体验。

——首次发布《中国—东盟工商界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合作南宁倡议》《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案例集》《中国—东盟人工智能产业合作研究报告》以及《“十五五”时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研究》,为人工智能产业界进一步加强合作提供政策建议和路径指引,成立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联席秘书处框架下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构建人工智能合作的常态化、机制和“生态圈”。

——首次举办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圆桌会,首次将区域内“产、学、研、商”利益相关方邀请到同一会场进行交流,达成了合作共识。邀请南A中心负责人与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头部企业、科研院所同台对话,各方对东盟巨大的市场潜力表示高度期待,对用好广西平台给予高度认可。

——坚持让企业成为参会主体,来自世界500强、上市公司、行业巨头、行业领军企业的2000多位代表报名参会,面对面开展对接洽谈。截至目前,峰会AI智能撮合平台已为500多家企业撮合配对商务洽谈线索5300多条,其中为供应商、采购商撮合配对3529条,为投资方、项目方撮合1720条,让人工智能点亮合作商机。#云说壮美相约东博会##人工智能e企兴桂#

来源:广西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