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竹条要这样绕才紧实,银饰粘在这儿更好看!”近日,南岸区鸡冠石镇石门社区会议室里温情融融、创意满溢,一场苗银竹编冰箱贴手工活动在此热闹开展。此次活动由石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南岸区蒲公英社会服务中心、南岸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共同举办,吸引了众多社区未成年
“竹条要这样绕才紧实,银饰粘在这儿更好看!”近日,南岸区鸡冠石镇石门社区会议室里温情融融、创意满溢,一场苗银竹编冰箱贴手工活动在此热闹开展。此次活动由石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南岸区蒲公英社会服务中心、南岸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共同举办,吸引了众多社区未成年人踊跃参与,让大家在指尖互动中触摸传统文化,在欢声笑语里体验创作乐趣。
活动当天,工作人员早早便将现场布置得充满艺术氛围——竹编材料整齐码放,精致的苗银配件错落陈列,小木框、胶水、剪刀等工具一应俱全。活动伊始,手工老师图文并茂地生动讲述苗银“错银”“錾刻”的千年技艺,细致解读竹编“经纬交织”的传统智慧,将两种非遗工艺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娓娓道来,孩子们眼中满是对传统技艺的好奇与向往。
创作环节正式开启,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迫不及待地拿起材料并动手实践。有的小心翼翼地编织成底座,有的认真比对苗银配件的位置。会议室里不时传来“你看我编的好看吗”“这个银饰粘在这里更可爱”的交流声,热闹又温馨的氛围里,一个个原本朴素的材料,在孩子们的巧手下渐渐蜕变——编织的肌理承载着自然之美,苗银的光泽点缀着民族之韵,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冰箱贴,成为孩子们与传统文化对话的“信物”。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苗银,原来竹条和银饰能做出这么好看的东西!”活动结束后,捧着自己作品的小朋友兴奋地说。这场苗银竹编手工活动,不仅让未成年人近距离触摸非遗、体验匠心,更以“亲子共作”的形式搭建起家庭与传统文化的桥梁,让文化传承从“认知”走向“践行”,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传统、守护非遗的种子。
未来,石门社区将持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深耕非遗文化传播,推出更多“可体验、可参与、可传承”的文化活动,让古老非遗在与现代生活的碰撞中焕发新活力,让传统文化在社区沃土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来源:南岸微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