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813号令落地!农村修路变天了,农民出行、赚钱全靠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00:00 2

摘要:农村公路就像乡村的“毛细血管”,连着千家万户,也牵着乡村振兴的节奏。2025年9月15日,国务院813号令《农村公路条例》正式实施,农村修路从怎么建、谁来管到咋养护,全来了个大调整,每一项都和农民的生活、增收绑在一起。今天咱们用大白话,把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掰扯

农村公路就像乡村的“毛细血管”,连着千家万户,也牵着乡村振兴的节奏。2025年9月15日,国务院813号令《农村公路条例》正式实施,农村修路从怎么建、谁来管到咋养护,全来了个大调整,每一项都和农民的生活、增收绑在一起。今天咱们用大白话,把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掰扯清楚。

一、修路责任明确了,地方政府兜底管到底

以前农村修路,有时候会遇到“没人管”的尴尬。现在813号令直接把责任钉死在地方政府身上。简单说,你老家的路归哪个地方管,当地政府就得从头到尾负责到底,从规划路线、组织建设到后期养护,一个环节都跑不了。这样农民再遇到路坏了、没人修的情况,直接找当地政府就对了,不用再“到处问”。

二、修路质量升级了,耐用还安全

过去有些农村路修得“偷工减料”,大车一压就裂,下雨天还积水。现在新条例对公路的技术标准卡得很严。比如通村的主路,路面宽度、厚度都有硬指标,还得配上排水沟、防护栏。这样的路不仅耐用,农民开车、骑电动车也更安全,拉农产品进城也不怕路颠坏了。

三、修路钱好凑了,社会资本也来帮忙

修路离不开钱,以前主要靠政府拨款,资金有限。现在除了财政支持,还鼓励企业捐款、村民自愿出钱出力(但绝对不强迫)。这么一来,修路的“钱袋子”更鼓了,那些偏远山村的小路也有机会修成硬化路,再也不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四、路修好得养好,专业队+村民一起干

路修好不是终点,养护才是关键。新条例要求组建专业养护队伍,同时也鼓励村民参与日常维护。比如村里可以设公益性岗位,让有劳动能力的村民负责扫路、补坑洼,既能挣点零花钱,又能让路一直保持“干净平整”的状态。

五、路通了,产业和出行都跟着“活”了

农村路一变好,直接带火的就是产业和出行。就说村里的桃子、茶叶,以前路不好运不出去,只能贱卖;现在路通了,能直接拉到城里市场,甚至网上直播带货都方便,农民增收可不就有盼头了。另外,公交车、快递车能进村了,农民看病、取快递不用再跑十几里地,和城里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有人可能问,“我们村的路啥时候能按新政策修?”其实各地会分批推进,优先改造那些破得厉害、影响出行的路段。大家可以多关注村委会的通知,也可以主动去问问乡镇政府。

还有人担心,“社会资本修路会不会收过路费?”这点完全不用担心,农村公路是公益设施,条例明确禁止乱收费,农民走自己村的路,一分钱额外费用都不用花。

说到底,813号令让农村修路更规范、更长久,最终受益的还是咱们农民。你觉得你们村的路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或者对农村修路新政策有啥不明白的,都可以在评论区聊聊。

来源:小南粤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