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手术室内,一场与死神的极速较量——凭借多学科团队的精准研判、高超技术和无畏担当,成功为一名合并多器官衰竭的危重患者实施了高风险手术,将其从“鬼门关”前夺回。
近日,在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手术室内,一场与死神的极速较量——凭借多学科团队的精准研判、高超技术和无畏担当,成功为一名合并多器官衰竭的危重患者实施了高风险手术,将其从“鬼门关”前夺回。
病情危殆:多病缠身,再遇致命急症
患者林大爷(化名)基础疾病复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多种慢性病,更在近期接连遭遇两次急性心肌梗死,先后植入八枚心脏支架,身体极度虚弱。此次,他因剧烈腹痛和高热被紧急送入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
入院后,病情急转直下。不到一天时间,林大爷心率超过120次/分,血压骤降至80/40mmHg,陷入休克状态。经过化验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最终确诊: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引发严重胆道梗阻和化脓性胆管炎。感染正迅速蔓延,生命体征极度不稳,患者已站在死亡的悬崖边缘。
决策两难:风险极高,但手术是唯一生路
救治面临巨大挑战。林大爷刚经历严重心梗和多次支架植入手术,心功能极差,被医学界普遍视为“麻醉和手术绝对高危”人群。常规的微创治疗路径——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因病情不适合,消化内镜ERCP技术也因患者情况被明确列为禁忌。
在此绝境下,医院迅速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胆道梗阻是当前一切危机的根源,唯有立即通过手术解除梗阻,引流脓液,才可能阻断病情恶化,为患者争取一线生机。然而,手术本身带来的创伤和麻醉风险极高,术中随时可能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甚至循环骤停。
精细闯关:120分钟守护生命律动
关键时刻,医院的专家团队展现了非凡的勇气与责任担当。
“患者病情危重,刻不容缓。麻醉手术科责无旁贷,我们必须全力以赴!”麻醉手术科主任侯立朝教授在全面评估后果断表态。
“立即手术!”肝胆外科主任李文岗教授的决策简洁而坚定。
8月14日晚,手术如期进行。侯立朝教授实施麻醉并全程严密监护,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志鹏主刀。手术方案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取石+一期胆管修补。
手术台上的每一秒都惊心动魄。患者脆弱的循环系统对麻醉和手术操作极为敏感,血压波动、心率变化、氧合维持……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麻醉团队目不转睛地盯着监护屏幕,精准调控药物,竭力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手术团队则细致入微地进行操作,精准清除结石,修复胆道。
整整120分钟,在高度紧张的氛围中,两个团队紧密配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终成功完成了这台高风险手术。
重获新生:患者转危为安康复出院
术后,治疗效果立竿见影。林大爷的感染指标显著下降,尿量逐渐恢复,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第四天的影像复查显示,胆道通畅,无残留结石。这意味着导致此次危重症的根源已被彻底清除。经过后续精心治疗和护理,林大爷最终从多器官衰竭的边缘被成功拉回,康复出院。
来源:福建卫生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