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时银串每两不及七百文。徐康《前尘梦影录》云:“崇祯十三年,苏城净钱一千,值白银五钱零,通行之钱止四钱五六。”吾见明无撰人《启祯记闻录》二卷,又六卷:“顺治二年乙酉,新铸顺治钱,七百文当银一两。”元板《周易兼义》八本,价四两。绵纸抄本《礼记集说》四十二本,价二
宋元刻本,在明时尚不甚昂贵。观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所列之价目,在今日十倍而廉矣。中如宋版影钞李鼎祚《周易集解》十本,价五两。
其时银串每两不及七百文。徐康《前尘梦影录》云:“崇祯十三年,苏城净钱一千,值白银五钱零,通行之钱止四钱五六。”吾见明无撰人《启祯记闻录》二卷,又六卷:“顺治二年乙酉,新铸顺治钱,七百文当银一两。”元板《周易兼义》八本,价四两。绵纸抄本《礼记集说》四十二本,价二十两。
名人墨抄如秦酉岩手抄《太和正音谱》二本,价二两。周公谨弁阳山房抄本《绛帖平》二本,价一两二钱。其馀一二本之抄本,皆三钱五钱。其中最贵者,宋板影抄《杜工部集》十本,价三十两。《宋词一百家精抄》,价一百两。然宋词一家合一两,仍不为贵。而当时人称“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书于毛氏”。可见其收入时能出善价,故人称之云云。若以书目所载数目论之,则售出时固未尝一索高值也。大抵明时宋元本书,本不十分昂贵。《天禄琳琅后编》三宋板,徐锴《说文解字韵谱》五卷,卷后墨迹:“万历乙未年长至日,得于北京城隍庙,价银十两。子孙其世宝之。张诚父藏书记。”
其时银价,每银一两铸钱六百九十文。市止每钱四百五十文换银一两。见明贺仲轼《两宫鼎建记》上。盖记万历三十四年丙辰建乾清、坤宁两宫工费之事。董斯役者贺盛瑞,时为营缮司郎中,即仲轼父也。可见当日宋本书价不过如斯而已。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二十九卷。前、后《汉书》后略云:“余生平所购《周易》、《礼经》、《毛诗》、《左传》、《史记》、《三国志》、《唐书》之类,过二千馀卷,皆宋本,精绝。最后班、范二《汉书》尤为诸本之冠。前有赵吴兴小像,当是吴兴家物。入吴郡陆太宰,又转入顾光禄,失一庄而得之。”其书后归钱谦益,《初学集》载跋略云:“赵文敏家藏前、后《汉书》,为宋椠本之冠。前有文敏公小像。太仓王司寇得之吴中陆太宰家,余以千金从徽人赎出,藏奔二十馀年,今年鬻之于四明谢象三……癸未中秋日书于半野堂。”以一书而破中人之产,似乎近于好事。
然裒然两巨部,又重以文敏、弇州之藏,犹非太过。国初康熙时书价渐贵,王士祯《分甘馀话》二云:“赵承旨家宋椠前、后《汉书》,钱牧斋大宗伯以千二百金购之新安贾人,后售于四明谢氏,后又归新乡张司马坦公。康熙中有人携至京师,索价甚高。真定梁苍岩大司马酬以五百金,不售携去。后不知归谁何矣。”又《居易录》三十三,云:“《通鉴纪事本末》,宋刻大字,有尚宝司卿柳庄袁忠彻家藏印及陆子渊、项子京诸印。浙江人携至京师,索价百二十金。留二日,而还之。”是时银价甚贱。《居易录》九云:“近自洋铜不至,钱日益贵,银日益贱。今岁屡经条奏,九卿杂议,究无良策。
即每银一两抵钱一千之令,户部再三申饬,亦不能行。”钱遵王《敏求记》云:“李诫《营造法式》三十六卷,以四十千从冯鱼山购归。”《黄记》,《宾退录》十卷,校宋钞本,王闻远跋:“今康熙六十有一年岁壬寅孟夏,书估王接三持宋椠五册来,索价十金,无力购之。留案二日,扃户屏客,细加校勘。”此由国初至康熙末年书价之可考者。至乾嘉时,宋元旧本多为有力者收藏,其价已过康熙时十倍。钱泳《履园丛话》旧闻类银价一则云:“乾隆初年,每白银一两换大钱七百文,后渐增至七二、七四、七六至八十、八十四文。余少时每白银一两亦不过换钱八九百文。嘉庆元年,银价顿贵,每两可换钱一千三四百文。后又渐减。近岁洋钱盛行,则银钱俱贱矣。”今以诸家题跋考之,惟《黄记》多详载。记中如宋余仁仲《公羊解诂》十二卷,价一百二十两。宋板《春秋繁露》十七卷,价百两。朱竹垞曝书亭藏本《舆地广记》三十六卷,价一百二十两。《新定续志》十卷,价三十两,宋本《吴郡图经续记》三卷,价五十两。宋刻《历代纪年》十卷,价二十两。残宋本章衡《编年通载》四卷,价四十两。宋本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卷,价二十四两。宋本《新序》十卷,并宋小字本《列子》八卷,共价八十两。北宋本《说苑》二十卷,价三十两。校宋本《新序》十卷,值番饼四十二枚。宋本《管子》二十四卷,价一百二十两。宋本《棠阴比事》一卷,价番饼十四枚。宋本《史载之方》二卷,价三十两。旧抄本《纬略》十二卷,值十二番。
旧抄本《珩璜新论》一卷,值番银七饼。残宋本《太平御览》三百六十卷,价二百四十两。宋本《陶靖节诗注》四卷,价百金之大半。宋本《三谢诗》三卷,价十六两。宋本《王右丞集》十卷,价一百二十两。宋本《孟浩然集》三卷,以京板《佩文韵府》相易贴银十四两。宋本《甲乙集》十卷,价十六两。宋本《朱庆馀集》不分卷,目录五叶,诗三十四叶,价番银十圆。宋本《唐女郎鱼玄机集》一卷,十二叶,价五番。校宋本《林和靖诗集》四卷,价四两。宋本《温国司马文正公集》八十卷,价一百六十两。宋本《参寥子诗集》十二卷,价三十两。元本《吴礼部集》二十卷,价三十两有奇。金本《中州集》十卷,价五十两。元本《东坡乐府》二卷,价三十两。元本《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十卷,价五十一番。又《续记》中,如钱穀手抄《游志续编》不分卷,价二十两。影宋抄本《韩非子》二十卷,价三十两。宋本《鉴诫录》二册,价番钱三十三圆。明活字本《曹子建集》十卷,价十两。宋本《嘉祐集》十五卷,价四十两。宋本《渭南文集》五十卷,价五十两。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残本六卷,跋云:“仅存三册,索值六十金,中人须酬十金。余未及还价而罢。仲冬尚在某坊,问其直,元易为洋矣。今日遂与议易,给以番饼二十枚,以他书贴之,合四十两。细点叶数,共计一百四十四番,合每叶青蚨一百九十五文。近日书直昂贵,闻有无锡浦姓书贾持残宋本《孟东野集》,索直每叶元银二两。故余戏以叶论,此书犹贱之至者也。”又《再续》,宋本《魏鹤山集》一百二十卷,价六十两。又《书录》,宋本《杨诚斋易传》二十卷,“五柳居主人云:昔年某王府许以二百金购此书。又一宋本,朱叔英跋:索直一百六十金。”北宋本《汉书》,云:“余之得此,用朱提二百五十金。”宋本《李翰林全集》三十卷,“以一百五十金得之缪氏。”
德辉按:此即缪日芑仿宋刻李集之原本。此外陈鳣《经籍跋文》,载影宋本《周易集解》,《汲古阁秘本书目》以此居首,价银五两。余以三十金购之,较原价已加五倍。宋本《尔雅疏》,以白金四十两购之。顾广圻批《读书敏求记》,《淮南鸿烈解》二十一卷,云:“宋板,归黄荛翁,维扬得来。元八十两。”严久能元照《悔庵集》,书手录《仪礼要义》宋本后,略云:“此书载于《聚乐堂书目》,朱锡鬯所未见者。予财弱冠,好宋刻书。杭州汪氏藏宋刻本二十册,索值五百金。予必欲得之,求之急,议价二十六万钱。议既定,顾无以得如干钱,乃尽买家所有书,得钱畀之。年来资用日绌,度此书不能长为吾有,又写此本校而藏之。”此乾嘉时书价见于记录之可考者也。
嘉庆十七八年,银价每两九百文内外。见张廷济壬申、癸酉两年日记。至近时,宋板书本日希见。以吾见闻所及,张南皮以三百金购宋板《诗经朱子集传》,徐梧生以三百金购北宋本《周易正义》。道州何氏所藏。此在光绪甲乙间事。年来北京拳乱以后,旧本愈稀,故家所藏颇罹兵劫。犹闻京师书估以五百金售宋人李璧《雁湖集》。醴陵文氏所藏,海内孤本也。贵池刘某以番饼四百圆得汲古旧藏宋本《孔子家语》。县人袁思亮以三千金购宋牧仲、翁罩溪所校残宋本《施注苏诗》。斗富争奇,视古书如古玩,此亦可以观世变矣。
近年来,宋元刻本因其稀少珍贵很难在拍场上露面,而一旦现身都会受到藏家的热捧。如在2005年9月北京德宝的古籍拍卖会上,一件宋宝礻右年刻本《通鉴纪事本末》仅8页,成交价却高达5.5万元,可见藏家对宋元刻本的青睐。据悉,北京德宝将在今年春拍中推出362件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各个时期的古籍文献、信札、印谱和碑帖精品,而多件珍稀的宋元刻本最为显眼。
宋宝礻右五年刻本《通鉴纪事本末》(存3卷)是此次拍卖最炙手可热的藏品之一。此珍品为宋袁枢撰,黄麻纸本,较初印。11行19字,左右双边,白口,上记数字,下记刊工姓名,是典型的宋刻大字本。此本初印者罕见,在当今拍卖市场中更是寥若晨星,拍品未见补版,印工亦佳,3卷近300页,非常珍贵。
元刻本也实力不俗,其中最能吸引藏家眼球的当属元至正刻本《春秋胡氏传纂疏》。此书初刻初印,在《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国立故宫博物院善本旧籍总目》、《藏园群书经眼录》、《邵亭知见传本书目》等多种书目中著录。此本书品完好,极为珍贵,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刻书者牌记及确切版刻年代;二是注重校勘;三是传本稀见,且1074页一页不缺;四是有较高的文献价值,首次参拍。按目前的国家文物定级标准,宋元刻本无论残本、残页(递修本除外),都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当前,宋元刻本无论残全均日显珍贵难得,而整部的宋、元刻本甚至可称是稀世之宝。2005年秋季嘉德古籍拍卖袁克文旧藏元刊本《须溪先生校本韦苏州集》一部(仅缺2页)共192页,成交价竟高达220万元,每页价值已过万元。此次将在德宝亮相的《春秋胡氏传纂疏》为完帙,计1000余页,其珍稀程度与价值不言而喻。此外,元末明初刻本《三苏先生文集》、元至正元年刻本《乐府诗集》、元刻本《新编方舆胜览》、《附释音毛诗注注疏》等均为元刊佳品。
在宋元版本难得一遇的今天,明清精椠的地位也不容忽视。从民国至今,明棉纸本、清三代精刻一直都是藏家关注的热点,此次拍卖中明清精品占据了一定的分量,且多为难得佳椠。如明万历朱燮元苏州官刻本《资治通鉴纲目》,用白棉纸精印,黄绫包背,织绵龙纹函套,初刻初印,原装20函80册,为著名藏书家太谷孙阜昌旧物。明崇祯元年毛氏汲古阁刻本《十三经注疏》、明嘉靖刻本《临川先生文集》、明隆庆衡王府厚德堂刊本《洪武正韵》等等,均为明刻本中之佳品,定会成为拍场上的焦点。清代内府刻本则有清顺治内府刻本《御制资政要览》为宫内旧物,软体写刻精美,原蝴蝶装,品相完好,内府刻本装订以线装为主,又有少量包背装,而蝴蝶装仅此一种。清康熙朱稻孙刻本《曝书亭集》是极初印本,刀锋清峭,是清代最好的版本,书品完好。本场拍卖会此类清三代精刻且初印的拍品有20余部供藏家选择。
稿本、写本、批校本、插图版画本及活字本也是当今的收藏热点。此次有稿本《东林籍贯录》为民国学者邓之诚稿本,字迹美观,价值不凡。版画中首推元刻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其每纸为一版,每版7个半页,42行,半页6行,行17字,行格疏朗,所附扉页版画极为精美。此外,20余件套印、红蓝印本和近50余件碑帖、印谱、影印本、书录、画录也皆有可观之处。
家民:新见《唐实录》日本写本残页考
家民:不要等到急需藏品变现时才想到拍卖行的好
家民:研究发现,中国收藏家们正在“默默捡漏”!
来源: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