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白露,单衣过冬;夜晚白露,冻死老牛”今年白露有啥特别?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8 00:44 1

摘要:"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日历翻到9月7日,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就要登场了。作为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它一到,就像给季节按下了“快进键”仲秋的氛围感瞬间拉满,而藏在时光里的3个变化,老辈人早就用老话点醒过我们。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日历翻到9月7日,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就要登场了。作为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它一到,就像给季节按下了“快进键”仲秋的氛围感瞬间拉满,而藏在时光里的3个变化,老辈人早就用老话点醒过我们。

白露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白天太阳一晒还带着夏末的热乎气,穿短袖都不违和;可到了夜里,凉风一吹能骤降十几度,盖薄被都可能被冻醒。民间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说的就是这种昼夜"两季"的魔幻温差,出门带件外套成了必备功课。

为啥叫"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得直白:此时地面水汽遇冷,凝结成的露水泛着白色。古人以五行配季节,秋属"金",金对应白色,这节气名便由此而来。但更关键的是,露水变白,其实是在提醒:寒气已经悄悄渗透,不再是初秋的温和凉意了。

老辈人常念叨"白露身弗露",《清嘉录》里也专门记着"可以授衣",意思是到了添衣的时候了。这时候再打赤膊、露脚踝,冷风会顺着毛孔往骨子里钻,很容易受凉。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早晚出门一定要护住颈肩、脚踝,一件薄外套既能挡寒,又不会显得臃肿。

大家注意啦,今年的白露有点特别是“早白露”哦!

先说明白,这“早”可不是看阳历,而是看农历。老祖宗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就说了,“白露,八月节”,意思是正常情况下,白露该在农历八月。你想啊,农历七月一般对应立秋、处暑,到了八月才轮到白露和秋分,这是正理儿。

但今年不一样,因为有个“闰六月”,一下子把后面的节气都往前推了。今年白露是9月7日,查农历是七月十六,妥妥地落在了七月,这不就是“早白露”嘛!对比一下就更清楚了,去年2024年也是9月7日白露,农历却是八月初五,今年这白露硬生生早了快20天,是不是很明显?

大家肯定关心,今年白露具体几点交节?还有,这“早白露”会不会影响冬天,今年冬天会不会特别冷?别急,老祖宗传下来的农谚早就有说法。虽然这些是古人根据经验总结的,但多少能给咱们当个参考。

第一:白露阴,寒露冷

“白露阴,寒露冷”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农谚,其核心含义是:若白露节气当天为阴天,则预示着寒冷天气将较早到来,后续的寒冷节气会更为寒冷。

从气象角度来看,白露当天出现阴天,往往意味着副热带高压势力减弱,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当冷暖空气交汇时,易形成阴雨天气,而冷空气势力的增强,正是冷天提前到来的信号。

这一现象对农业生产影响显著。若秋季寒冷过早来临,晚熟作物易因生长积温不足,出现籽粒不饱满等问题,进而导致减产;反之,若秋季气温适宜且持续时间较长,则有利于秋收作物充分成熟及光合产物积累,为丰收奠定基础。

第二:白露露水大,冬天雨雪多

露水的形成,源于昼夜温差。白天晴朗、夜间少云时,地面热量易辐射散失,夜间温度降低,水汽便凝结成露。

“白露露水大”,意味着当天是晴天。按古人经验,白露晴热,则冬季雨雪可能偏多,寒冷加剧。

对农民来说,冬季雨雪多是好事。它能冻死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减少来年病虫害;还能为土壤蓄水,助力越冬作物返青,利于春耕春播,为农作物丰产打下基础。

这一说法,是先辈在长期农耕中总结的气候与农事关联的经验,至今仍有参考意义。

第三:白天白露,单衣过冬

“白天白露,单衣过冬;夜晚白露,冻死老牛”来说,这里面藏着对冬天冷暖的预判,特别有意思。

先给大伙解释解释,这话到底啥意思。所谓“白天白露”,指的是白露交节的时间在白天,也就是早上6点到下午6点之间;要是交节时间落在下午6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那就是“夜晚白露”了。

老辈人说,要是“白天白露”,那冬天就不会太冷,暖和得甚至穿单衣都能应付;可要是“夜晚白露”,那冬天就得冻得够呛,连平时耐冻的老牛都扛不住。听着是不是挺玄乎?但这都是古人根据多年观察总结出来的经验,一辈辈传下来的。

说到这儿,估计大伙都好奇,今年的白露是“白天”还是“夜晚”呢?

查了一下,今年白露交节的精确时间是9月7日16时51分41秒,这时候太阳刚好达到黄经165度。明明白白的,下午4点多,正处在白天的时间段里,所以今年妥妥是“白天白露”。

你们感觉怎么样呢?欢迎留言!

来源:哦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