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菜市场火锅,凭借自选的灵活模式和性价比,正慢慢渗透城市社区,如同日常逛菜市,菜市场火锅也逐渐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有些餐厅的生意甚至好到爆。
原创 张冬 火锅餐见 2025年09月23日 20:40 河南
菜市场火锅,凭借自选的灵活模式和性价比,正慢慢渗透城市社区,如同日常逛菜市,菜市场火锅也逐渐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有些餐厅的生意甚至好到爆。
那么,这个“社区流量狂魔”,究竟是如何兴起的?未来又会去往何处?一起来看。
第 1933 期
文 | 张冬
“新鲜看得见,样样都能称”
顾客心里有杆秤
重庆的这家火锅店,不足200平,却常常门庭若市,由于室内地方小,室外空间自然得利用起来,只要不是刮风下雨,店外也座无虚席,门头写着“荤菜5.9元/两,素菜1.9元/两”,极为醒目,远远就能看见。
进了店内,上世纪90年代的市井风扑面而来,并且一眼便瞧见摆放的各种食材,诸如嫩牛肉、千层肚、虾滑、卤肥肠、蟹柳、午餐肉之类,食材放在长方形的“食盒”里,一格一格,排列井然,顾客也看得真切,宛如穿越到那个年代的农贸市场。
明档处,厨师们戴着帽子、低着头,细细地切着肉,时不时有服务员穿插其间,将切好好的食材放入陈列区;顾客挑选时,会拿着竹编的盘子随夹随取,而后统一称重付账。这对于女性顾客尤为友好,满足了她们“想多吃(品类)又吃不多(份量)”的需求。
◎顾客在称重结算
除此之外,餐厅还提供各种炸货和甜品,诸如冰豆花,就有3种口味,茉莉、抹茶和樱花。
SKU约80多款,都是新鲜或现切现做的食材,标语紧扣“新鲜看得见,样样都能称”,明厨亮灶,一招一式都在顾客目光所及之处,一来展示新鲜,二来给足信任。
至于客单价,如你所知,自选模式丰俭由人,人均五六十元是常态,因为开在社区,往来顾客多为四周街坊,买卖双方都很熟悉,一到晚间,有在此休闲的青年男女,也有拖家带口的家庭用餐,客群很全面。
为了活跃气氛,火锅店老板还会“驻唱”,唱到兴奋处,顾客也会大声合唱,店内外都是快活的空气。
小店模型、产品自选、新鲜现切、性价比高,构成了观窑菜场火锅的四重奏。
观窑菜场火锅的前身,是2015年开业的“观窑砂锅串串”,一直生意不错,直到2020年,老板意识到形势逐渐低迷,就又孵化了两个品牌,一个主打茶文化,一个主打社区,前者的客单在100左右,后者的客单在60元左右,因为茶火锅更追求调性、文化和情绪体验,产品也更具品质特色;社区火锅则主打吃饱吃好。
◎官窑菜市场火锅
直到2023年,创始人决定将二者做个结合,于是“观窑菜场火锅”横空出世,无论是从场景装修、产品品质还是完整体验上,都受到社区居民的喜爱,以至于老人孩子也都愿意来。
对于午市,观窑还推出各种套餐确保流量,到了晚上10点以后,也会推出一些低价套餐,无论是晚归的顾客,还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都很喜欢。
观窑最大的特色是“手工制作”,90%的食材都需要厨师加工处理,有的是改花刀摆盘,有的是煮制或卤制,还有一些炸货和甜品则是现点现做。
另外,观窑允许全国各地的分店上不同的特色产品,他们认为,地域复制和本土改良能够让品牌更具丰富性,所以,在重庆以外的地方,还能看到不同的产品,诸如一些分店不仅有自选菜品,还有“份菜”,当然,价格也不高,基本不超过10块钱,毕竟,性价比是观窑的核心,卖贵了,客单价吃上去,即便再具性价比,顾客也“肉疼”,感受不好。
◎烧菜
“手工菜+新鲜现制+地域特色”的组合玩法,顾客很爱这口。
菜市场火锅的三个时代
成本与“留量”是核心
菜市场火锅并非“新物种”,而是一个有沿袭性、传承性和可塑性的火锅品类,目前来看菜市场可分为三个时代。
第一个,实景时代,火锅店直接开在菜市场里。在上世纪80年代,重庆就有开到菜市场里的火锅馆,当时尚无燃气灶,餐厅多用是蜂窝煤炉与九宫格铁锅,食材以毛肚、血旺等内脏为主,且价格低廉,主要客群是码头工人等体力劳动者。
早期的菜市场火锅的形式为“地摊+现切”,顾客能亲眼见证食材从屠宰场到餐桌的全过程,形成 “新鲜即正义” 的原始认知,无需复杂营销即可维持客群,来此消费的大众,吃的就是一口锅、一口鲜。
◎鲜切方式依旧沿袭
当然,这一阶段的菜市场火锅,卫生条件简陋,仅能满足基础饱腹需求,未形成品牌化运营,目前仍有不少火锅店直接开在菜市场里,只不过,较之过去产品、服务、体验感更好,像温州牛十三菜场火锅,开在农贸市场内,顾客先在菜场摊位自选蔬菜、海鲜,再交由后厨加工,店内仅提供贵州鲜黄牛肉及牛肉制品,人均50元,门店采用复古装修(原木桌椅、煤油灯),搭配彩色购物推车和藤编菜篮,营造出“80 年代市井烟火气”,成为各路达人打卡热点;
再如杭州食久鲜菜场火锅,顾客在菜市场挑选蔬菜后,由厨师现场洗净切配,店内主打现切牛肉锅底,SKU约30个,通过“轻菜单+自助选菜”降低成本。
从早期的省钱方便到如今的升级迭代,菜市场和火锅馆早已岁月变迁、不知去向,而菜市场火锅这一品类,却愈见光彩。
第二个,场景时代(或是造景时代),即是将门店营造成菜市场场景。这类品牌通过场景重构,将菜市场元素搬进商场或社区,主打“烟火气+打卡地”。
这一时代的菜市场火锅多在2020年后,彼时场景革命兴起,菜市场场景开始走向大众。
像笨小孩菜市火锅,荤素按两计价(素菜1元/两起,荤菜6.8元/两起),招牌“半斤鲜牛肉+八两鸭肠”成爆款套餐。
还有九门红菜市场火锅,将蔬菜铺、肉铺等档口搬进商场,顾客推车自选食材按重量计费,店内设置复古菜摊背景墙、竹编篮等道具,鼓励消费者拍照传播,推出的“1米长土豆片”“火锅盲盒”成网红菜品。
再如广州的椒扬平价火锅市集,火锅区与现制卤味档口结合,设置“现磨芝麻酱”“手工冰粉”等互动摊位,增强消费趣味性,通过“边逛边吃”模式,单店日均客流量达1500人次。
◎看起来很诱人
这一时代的菜市场火锅,吃上了“场景革命”的红利,彼时,黑天鹅飞来和刚走不久,大众对于场景的疲惫引发业内诸多品牌相继更换场景或打造新场景,以打卡为核心,为顾客提供新鲜感和有趣的情绪价值。
第三个,是“数字菜场”时代。无论是开在菜市场,还是将菜市场搬回家,场景的重构再也无法掀起流量的狂欢,断崖式下滑的客流与利润是每个火锅店都要面临的大难题,这其中,牵涉到各项成本,诸如食材、房租、用工、营销等。
在大众的观念里,菜市场是一个物美价廉又极具烟火气的地方,如果菜市场火锅不能给顾客类似的认识,那么,即便装修再逼真,仪式感再足,仍旧无法说服顾客买单。
所以,这需要品牌端依托强大的供应链,以极致的成本和效率,作为门店的核心壁垒,像虎究海海鲜集市自选火锅,引入AI技术,服务员持平板扫描餐盘,1秒识别形状、颜色及数量,语音提醒结算,准确率达99%;川悦海鲜集市火锅利用AI系统,识别餐盘材质与菜品组合,支持多餐盘叠加感应,提升了结算效率;
◎海底捞牛绒工坊
再如海底捞的各种鲜切工坊(羊肉、牛肉、海鲜、鱼肉等),虽然不是菜市场场景,但其底层逻辑依旧是依靠着自身供应链优势,平衡了新鲜、效率和性价比的关系;还有我的小板凳街坊火锅,也非菜市场场景,但其自选模式、智能称重以及背靠供应链大厂等优势,依旧是“数字菜场”的底层逻辑。
菜市场火锅的三个时代一直并存,但从目前的餐饮局面来看,成本与“留量”是其核心。最重要的一点,这与场景自身无关,各品类都可借鉴。
最后
当下,火锅品类林林总总、百花齐放,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的多元需求,当然,同一家火锅店,顾客选择它的理由也各不相同。
菜市场火锅的火爆,也只是提供了一种洞见消费情绪的可能性,至于我们该如何落地,还是要多看多学多考察,10月15~17日,火锅餐见×烧烤餐见“重庆品牌游学”报名开启,走进雷血旺老火锅、北步园火锅、观窑菜场火锅、家一加火锅、鑫哥鲜货大排档等重庆诸多知名品牌。
届时,新品类、新模型、新产品,我们一起学透。10月,我们重庆见。
·END·
统筹丨田果 视觉 | 梦璠
觉得内容还不错,右下角点个小心心吧~
来源:火锅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