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紧日子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好日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09:20 1

摘要:党政机关的“紧”与百姓生活的“好”并非对立,也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互为助力:党政机关在支出上做“减法”,就是为了更好地在民生福祉上做“加法”,集中有限的财政资金办实事、惠民生;反过来,在民生领域不断做“加法”,则能更好地助推、倒逼党政机关科学做“减法”,把每

党政机关的“紧”与百姓生活的“好”并非对立,也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互为助力:党政机关在支出上做“减法”,就是为了更好地在民生福祉上做“加法”,集中有限的财政资金办实事、惠民生;反过来,在民生领域不断做“加法”,则能更好地助推、倒逼党政机关科学做“减法”,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实施4月有余。在各地有条不紊贯彻落实之际,却多了一种声音: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意味着民生领域的开支要减少,老百姓的苦日子要来了。

这样的论调对吗?当然不对!这是典型的盲人摸象,亦是舐皮论骨,只看到了《条例》中的“紧”,却未能洞察其背后深沉的为民情怀与治国智慧。

细看《条例》,其中第三、第四条明确写道:“本条例所称浪费,是指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进行不必要的公务活动,或者在履行公务中超出规定范围、标准和要求,不当使用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失的行为”“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简单明了的几句话,既厘清了“紧”与“不紧”的界限——“紧”的是那些虚浮无效、铺张浪费的投入和非必要的开支,而不是老百姓的福利;也指明了“紧”的最终目的——党和政府量入为出,带头过紧日子,为的是让老百姓生活物质丰裕、祥和安宁,过上好日子。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中央提出过紧日子的要求,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也切实彰显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党都把“人民”二字放在无比重要的位置。从打土豪、分粮食,到促改革、谋共富,再到改作风、惩腐败,从严从简、精打细算过紧日子,中国共产党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宁愿自己过紧日子,苦一点、难一点,也要努力使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揆诸现实,我区近些年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收支矛盾突出等问题,但群众生活水平却“芝麻开花节节高”:将76%的财力用于民生事业,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医疗床位、养老床位、学生学位、公益性岗位等年年有增;城乡低保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等水涨船高……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可见可感的民生改善,正是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结出的硕果,也能更为清晰地看出,党政机关的“紧”与百姓生活的“好”并非对立,也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互为助力:党政机关在支出上做“减法”,就是为了更好地在民生福祉上做“加法”,集中有限的财政资金办实事、惠民生;反过来,在民生领域不断做“加法”,则能更好地助推、倒逼党政机关科学做“减法”,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当然,过紧日子也不是“一刀切”,什么都要从紧,而是通过科学安排与合理运用资金,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让群众的好日子过得更美好、更持久。一方面,要在节流省用、转变职能、提升效能上下苦功,将节约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更多地用于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上;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奠定坚实基础。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弄清楚“紧”的方向,不要把过紧日子当成勒紧群众的“裤腰带”,才能坚守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不断凝聚人心,用党政机关的“紧”换取老百姓的“好”,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满意,也越过越有滋味。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