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1日,臻镭科技(688270.SH)发布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郁发新被黄石市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暂无法履行董事职责。
学术履历光鲜亮丽,创业经历同样耀眼,但失联也突如其来。
在交出净利增十倍的半年报后,浙大教授的“双面人生”走到了尽头。
9月21日,臻镭科技(688270.SH)发布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郁发新被黄石市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暂无法履行董事职责。
公告明确,公司控制权未变,日常经营由高级管理人员负责,董事长职责暂由董事张兵代为履行,其他高管正常履职,该事项暂不影响公司核心经营。
作为国内特种领域射频芯片领域的重要企业,臻镭科技主营射频收发芯片、微系统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其产品已应用于“天问一号”“嫦娥五号”“神舟”系列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
今年以来,臻镭科技涨幅近100%,8月底盘中刷新上市以来新高。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臻镭科技经营业绩良好,营收超2亿元,同比增73.64%;归母净利润6231.97万元,同比增1006.99%。
从股权结构看,郁发新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合计持有公司24.39%股份,是核心实际控制人。以9月20日公司收盘价计算,其个人身家约31亿元。
此次留置消息的突发,不仅让外界对郁发新个人未来充满担忧,也为臻镭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1
回溯郁发新的成长轨迹,其人生脉络与技术研发、科研创新深度绑定。
1975年出生的他,18岁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
在哈工大,郁发新展现出了对电子通信领域浓厚的兴趣和卓越的天赋。他勤奋刻苦,成绩优异,不仅在课堂上积极汲取知识,还经常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1997年,他顺利获得学士学位,并选择继续在哈工大深造,攻读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硕博连读的五年时光,是郁发新学术素养与科研理念形成的关键阶段。他深耕通信领域前沿技术,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获业内认可。
2002年,郁发新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彼时的他,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是继续留在学术界深耕,还是投身产业界,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经过深思熟虑,郁发新决定进入产业界,他认为在企业中能够更直接地接触到市场需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于是,他加入了UT斯达康(下简称:斯达康)公司,担任高级研发工程师。
彼时,斯达康是一家在通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公司,致力于提供先进的通信解决方案。
作为高级研发工程师,郁发新主要负责通信产品的研发工作。
期间他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在项目中,他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技术能力,还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如何将复杂的技术问题转化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斯达康的三年时间里,郁发新的产品研发技能和项目管理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他逐渐从一个专注于学术研究的科研人员,转变为一个既能深入技术底层,又能把握项目全局的综合性人才。
直到2005年,郁发新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回归学术界,他选择加入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担任教授,并组建航天电子工程研究所,担任所长一职。
对他而言,这并非对产业界的放弃,而是希望在更广阔的平台推动前沿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为国家航天事业助力。
初入浙大,郁发新面临双重挑战:既要适应新的教学科研体系、搭建科研团队,又要探索“产业实践经验与学术理论结合”的特色路径。
在浙江大学王玉芝副书记的支持与指导下,他迅速明确方向,聚焦微波毫米波射频芯片、卫星通信等核心技术领域,带领团队攻坚“硬骨头”。
此后多年,他主持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应答机、多型卫星通信系统等国家级重大项目,攻克多项核心技术。
同时牵头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成果为我国航天电子领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在人才培养上,他注重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指导的弟子多成长为行业骨干,其科研与育人模式成为领域标杆。
2
2015年,对于郁发新来说,是人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国家鼓励高校教授创新创业的政策出台,在浙江省、杭州市和西湖区领导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郁发新毅然决定迈出人生创业的第一步,创办了浙江臻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首先是技术研发方向的选择。在高端射频模拟芯片领域,当时国内的科研环境相对浮躁,很多企业选择走反向研发路线,这种路线投资小、见效快,能够快速出产品进入市场。
然而,郁发新却有着不同的想法。
他认为,中国发展到今天,应该从底层核心技术做起,走出一条艰难漫长但却具有长远意义的技术创新道路。
于是,他带领团队选择了全面正向研发技术路线,这对团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全面正向设计意味着往往要从零基础开始,瞄准的都是世界巨头最尖端的射频模拟芯片技术,需要十年如一日的坐冷板凳,才有可能取得突破。
但郁发新坚信,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真正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解决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在团队组建方面,郁发新幸运地找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
李国儒、张兵、吴剑辉等核心成员都十分认同他的观点,愿意和他一起为了实现技术创新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他们不顾前期产品研发进展缓慢的困难,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啃硬骨头的正向技术研发工作中。
郁发新的一批博士生、硕士生也受到他的感召,毕业后加入臻镭科技,成为公司的核心骨干,为公司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这些团队成员把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臻镭科技,不管是在高峰还是在低谷,他们都一如既往,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团队遇到了无数的技术难题。每一个芯片的研发都需要经过反复的设计、测试、优化,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停滞。
但郁发新和他的团队并没有退缩,他们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顽强的毅力,逐个攻克难题。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臻镭科技逐渐形成了终端射频前端芯片、射频收发芯片及高速高精度ADC/DAC 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微系统及模组四大产品线,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市场拓展方面,臻镭科技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公司做的产品以前基本是国内空白、国外垄断,客户长期依赖也习惯了使用国外产品,对于国产芯片的接受度较低。而且,由于芯片管脚和配置不兼容,客户使用臻镭科技的产品需要重新进行很多前期工作。
然而,郁发新并没有放弃,他带领团队积极与客户沟通,展示公司产品的优势和性能。同时,他们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终于,一些有勇气和担当的客户开始尝试使用臻镭科技的全正向国产芯片。这些客户的支持,给了臻镭科技极大的信心和动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逐步拓展,臻镭科技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2017-2018年,公司完成核心产品技术迭代。2018年通过股权置换收购“航芯源”“城芯科技”,完善产品线,并与长兴仙童合资成立集迈科技,保障供应链安全;2019年实现盈利,摆脱亏损困境;2020年完成股改,更名“浙江臻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1月27日,公司登陆科创板,募集资金16.9亿元用于产业化研发。
臻镭科技上市以来,在科技成果以及市场的表现,也是非常亮眼。
据公司2024年年报,公司产品已应用于包括“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北斗”系列导航卫星等多个国家重大航天工程项目。
臻镭科技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6亿元,同比增长32.23%;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增长35.24%;扣非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39.44%。截至9月20日收盘,臻镭科技报收107.18元/股,上涨1.34%,总市值为272.97亿元,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超过97%。
然而,郁发新突然被留置,让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的臻镭科技的发展增添了变数。
截至公告披露,臻镭科技未收到相关机关对公司的调查文件,暂未知晓留置进展与结论。尽管公司强调经营正常,但创始人被留置仍可能影响市场信心与企业形象。
未来,公司需通过稳定团队、加强客户与投资者沟通,应对潜在风险;而郁发新个人的命运,也将随着调查推进逐渐清晰。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郁发新的经历都折射出中国科技创业者的机遇与挑战:既要突破技术壁垒、实现产业升级,也要坚守法律底线、合规经营。
来源:栗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