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尼斯堡上空的德国齐柏林飞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21 00:42 1

摘要:1919年,位于原德军航空基地旧址上的柯尼斯堡-德瓦机场(Königsberg-Devau)正式开放,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机场之一。1922年,苏联开通的第一条国际航线“莫斯科—里加—柯尼斯堡”正式启用,隶属于德鲁吕夫特(Deruluft)航空公司,而德瓦乌机场正

1919年,位于原德军航空基地旧址上的柯尼斯堡-德瓦机场(Königsberg-Devau)正式开放,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机场之一。1922年,苏联开通的第一条国际航线“莫斯科—里加—柯尼斯堡”正式启用,隶属于德鲁吕夫特(Deruluft)航空公司,而德瓦乌机场正是该航线的首站。同年,该机场开始运营前往柏林、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航班。

1921年,德瓦设立了全球首个固定航空气象服务站;1922年建成的航站楼也成为欧洲首座专用机场航站楼。1926年,德瓦机场开通了飞往柏林的夜间客运航班——这在全球也属首批夜航服务之一。

德瓦在这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1928年,原计划将其作为民用飞艇的主要基地,第一个入驻的飞艇将是LZ 127“齐柏林伯爵号”。然而,命运另有安排。

“齐柏林伯爵号”飞艇仅在柯尼斯堡的德瓦机场降落过两次:一次是1930年8月24日,另一次是1939年8月26日——就在这艘飞艇“走向终结”之前。

那么,这艘飞艇是什么来头?

在齐柏林伯爵去世后,胡戈·埃肯纳(Hugo Eckener)接手了其公司。1920年,埃肯纳与美国海军展开谈判,提出为美军建造一艘大型飞艇。作为条件之一,埃肯纳要求美国放弃320万马克黄金的战争赔款。1921年,美国政府同意了这一提议。1922年,飞艇LZ 126开工建造,并于1924年9月竣工。根据协议,飞艇必须由埃肯纳的公司亲自运送至美国,埃肯纳本人决定亲自驾驶LZ 126前往。

1925年秋,埃肯纳这位飞艇航空的先驱和齐柏林的挚友,发起全国募捐,目的是建造一艘新的大型实验性运输飞艇。募捐共筹得230万马克,成为后来建造LZ 127飞艇的资金基础。LZ 127成为齐柏林公司自1900年以来建造的第117艘飞艇。

这是一艘庞然大物——长236米,直径30.5米,容积达10.5万立方米,内部分为17个氢气舱。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它仅服役10年就“自然退役”,最终于1940年被拆解。

动力方面,它配备五台“迈巴赫”VL II型12缸水冷发动机,每台530马力,总功率达2650马力。

这是什么?它的另一个名字叫“蓝气”。从化学成分上看,布劳气(Blaugas)类似于煤气,但与煤气不同的是,它不含一氧化碳。它是通过热裂解烃类(特别是褐煤和油页岩的蒸馏产物,以及其他矿物油)制得的。“蓝气”中大约含有50%的烯烃(烯类)、37%的甲烷和其他烷烃、6%的氢气,剩下的是空气。

为什么要用这样复杂的方法?

因为它的密度与空气几乎相同,燃烧蓝气并将其体积替换为空气,不会减轻飞艇气瓶的重量,这就避免了飞行中调整浮力或压载物的需要。此外,它的热值远高于汽油。

布劳气被存放在飞艇骨架下三分之一位置的12个舱室中,总容积可达30,000立方米(这种情况下,氢气的容积为105,000 − 30,000 = 75,000立方米)。汽油作为额外燃料被带上飞艇。汽油和机油的储备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在1931年北极探险中,飞艇配备了40个容量为740升的汽油罐(总计29,600升汽油)和9个共计1800公斤机油的油罐。

在舒适性方面,LZ 127远胜当时的飞机。乘客被安排在10间配有床位的双人舱内。乘客舱前部是一个面积为25平方米的宽敞起居室,可同时容纳28人。舱内设有四张大型圆桌,每桌配有四把椅子,每个窗边还有四张可折叠小桌,配有三个位子。舱室和客厅通过倾斜窗户提供良好的视野和采光。厨房可为50多人提供多日餐饮服务。此外,飞艇还配备了邮政间、带冷热水的洗漱间,以及独立的卫生间。

1928年10月11日至15日,LZ 127“齐柏林伯爵号”飞艇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横跨大西洋的载客飞行,目的地为纽约。机上共有20名乘客和430公斤邮件。

1928年10月15日的美国媒体报道称:

“世界上最大的飞艇‘齐柏林伯爵号’今天完成了横跨大西洋的飞行,抵达终点。它于10月11日从德国腓特烈港起飞,由胡戈·埃肯纳(Hugo Eckener)指挥,载有20名乘客……起飞后不久,这艘长达775英尺的飞行器便遇到困难。恶劣天气阻止它直接穿越大西洋西行。埃肯纳被迫转向西班牙东海岸,绕过直布罗陀,转向百慕大方向。飞行第三天,一阵猛烈阵风部分撕裂了水平尾翼的帆布蒙皮。埃肯纳关闭引擎,飞艇在空中悬停,几名船员(包括他的儿子)爬上尾部进行维修。之后必须以较低速度继续飞行。”

由于尾翼受损,飞艇曾发出求救信号,随后完全中断通信。媒体一度猜测飞艇已经失踪,美国海军准备展开搜救行动,无线电台WOR还播放了祷告并宣布默哀一分钟。但幸运的是,飞艇最终安全抵达。机场人员因飞艇未回应多次定位和预计抵达时间的请求而感到愤怒。船长埃肯纳解释说,由于尾翼受损,飞行速度降低,飞艇的风力发电机无法产生足够电力以支持无线电回应。

飞艇全程飞行了9,926公里,用时111小时44分钟。修复尾翼后,“齐柏林伯爵号”于10月29日凌晨1:24从莱克赫斯特启程返航。不久后发现,机上藏有一位19岁的“偷渡者”——克拉伦斯·特哈恩(Clarence Terhune),他偷偷躲在邮舱中。

飞艇于11月1日返抵德国,11月6日飞抵柏林施塔肯,受到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的迎接。

飞艇的操纵面所用的棉布被换成了亚麻布,随后它飞往巴勒斯坦(这次载有28名乘客,包括部分船员舱改为乘客舱)。随后进行了拜访墨索里尼的飞行。由于英国施压,埃及政府拒绝飞艇进入其领空。随行的埃及记者、代表《金字塔报》的马哈茂德·阿布·法特赫写道,这是由于英国对德国技术成就的嫉妒。

随后飞艇还进行了几次飞行,然后……

1929年8月至9月间,LZ 127“齐柏林伯爵号”在胡戈·埃肯纳指挥下,完成了航空史上第一次环球飞行。

美国报业巨头威廉·伦道夫·赫斯特资助了这次飞行10万美元(几乎是总成本的一半),飞艇搭载四名乘客:记者格蕾丝·玛格丽特·德拉蒙德-海伊、德裔美国记者卡尔·冯·维甘德、澳大利亚探险家休伯特·威尔金斯和摄影师罗伯特·哈特曼。德拉蒙德-海伊成为第一位完成环球飞行的女性。环球之旅的票价高达近3000美元(当时币值),飞行费用通过在莱克赫斯特、腓特烈港、东京和洛杉矶之间运输纪念邮件得以部分弥补。

飞艇从莱克赫斯特起飞,在20天内飞行了超过34,000公里,平均飞行速度约为115公里/小时,仅在腓特烈港、东京和洛杉矶做了三次短暂停留。

飞艇的飞行成为一种壮观的表演。1930年4月26日,“齐柏林伯爵号”在莱曼的指挥下短暂访问英国,并低空飞越温布利球场,向英王乔治五世致意。

1930年9月10日,“齐柏林伯爵号”抵达莫斯科。9月底,它又进行了波罗的海沿岸国家首都的巡航,途中访问里加、塔林、赫尔辛基和斯德哥尔摩,并在降落时投递邮件。

1931年7月26日至30日,它以科学目的(非正式地也可能是侦察)飞越了苏联北极大部分地区,航线包括:阿尔汉格尔斯克、弗朗茨约瑟夫地群岛、北地、切柳斯金角、迪克森、新地岛、再返回阿尔汉格尔斯克,进行了详细的航空摄影测绘。

此次北极飞行时,飞艇上有四名苏联专家:R. L. 萨莫伊洛维奇教授(探险队科学负责人)、无线电员埃尔恩斯特·克伦克尔、气象学家P. A. 莫尔查诺夫教授和航空工程师F. F. 阿斯贝格。飞艇在弗朗茨约瑟夫地的胡克岛的静湾降落,与苏联破冰船“马雷金”号交换邮件,当时船上还有伊·D·帕帕宁和翁贝托·诺比莱。这些主要由世界各地集邮爱好者寄出的邮件(总数达46,444件),在北极加盖纪念邮戳,是资助此次探险的来源之一。

1928年,进行了六次试飞。在第四次飞行中,飞艇使用的发动机燃料不是汽油,而是“布劳气”。

布劳气”是“Blau Gas”的音译,也被称为“蓝气”或“蓝色煤气”。这是一种曾在20世纪初期被广泛使用的人造燃料气体。该燃料由德国化学家赫尔曼·布劳(Hermann Blau)研发,采用丙烷与丁烷混合气体(C₃H₈+C₄H₁₀),相较于传统航空汽油具有更高闪点(-43°C)和更低挥发风险。

带有发动机冷却散热器的动力吊舱

1931年,LZ 127开始定期飞往巴西。5月18日,它执行了西班牙—巴西—美国航线任务,载有38名乘客(船员再次必须腾出空间)。“齐柏林伯爵号”总共完成了64次往返巴西的飞行。

后来,小胡子掌权,埃肯纳被排挤。他与小胡子党的关系在整个小胡子统治期间始终冷淡。早在1932年,他就因一篇反小胡子演讲而起诉了小胡子幽默报《荨麻》(Brennessel)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最终,《荨麻》被判赔偿埃肯纳50德国马克的精神损失费。

来源:番茄杂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