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检察院把联系点设在社区,我们咨询法律问题方便多啦。”家住深圳市南山区的王女士感慨道。这个被居民亲切称为“家门口的检察院”的检察社区工作联系点,正是南山区检察院打造“悠然南山邻好检察”工作品牌的生动缩影。
“自从检察院把联系点设在社区,我们咨询法律问题方便多啦。”家住深圳市南山区的王女士感慨道。这个被居民亲切称为“家门口的检察院”的检察社区工作联系点,正是南山区检察院打造“悠然南山邻好检察”工作品牌的生动缩影。
2023年1月,南山区检察院在辖区8个街道建立8个常规检察社区工作联系点,3个检察特色联系点同步进驻产业园区和国际化企业聚集地。在此基础上,“悠然南山邻好检察”工作品牌于2024年7月正式上线,检察官们将办公桌“搬”到群众身边,把执法办案、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等工作带到群众家门口。2024年以来,“悠然南山邻好检察”工作品牌获评广东省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等多个奖项。
2024年4月,南山区检察院组织检察人员走进招商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开展“防范养老诈骗”主题普法宣讲。
下楼就能咨询,检察服务走进社区
“多亏了社区联系点的检察官,我老伴的养老钱才没被骗走。”南头街道的张大爷至今仍心有余悸。原来,该联系点的检察官在社区开展反诈宣传时,及时发现并阻止了一起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这样的反诈普法宣传已经成为南山区各社区的日常。
南山区检察院紧扣联系点所在街道社区的发展重点、人员特点、问题难点,推出系列特色法律服务:在街道长者服务中心、社区长者服务站开设“反诈小课堂”,结合普法微电影演绎诈骗套路;结合民法典的宣传普及工作,在社区举办“民法典小课堂”,发放原创《漫话民法典》宣传册,并衍生短视频以户外投屏形式在全区滚动播放;选取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检察官组建“行走南山”普法宣讲团,用身边案例以案说法。
2023年6月,南山区检察院“行走南山”普法宣讲团邀请人大代表共同前往桃源街道龙光社区开展普法活动。
此外,南山区检察院还围绕未成年人教育需求,成立“小荔果”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创建深圳市区级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联动机制,在全区开展普法宣讲和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
2023年8月,南山区检察院“小荔果”未检工作室团队在南头街道前海社区举办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送法上门,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检察官的及时指导,帮我们规避了重大法律风险。”某科技企业法务负责人感慨道。在南山区这个拥有200多家上市公司的经济大区,检察社区工作联系点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色联系点所在地之一——粤海街道高新社区,是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和总部经济聚集地。检察官在此为周边企业开展“法治体检”,连续三年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开展主题活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桃源创客公园产业园区、荔秀服饰文化街区设立的特色联系点,现已成为南山区检察院服务企业的“法治会客厅”,推出的“点单课程”服务,让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定制法律培训,目前已覆盖商户500余家。
针对涉外企业需求,联系点还提供双语法律服务。在一次双语涉企普法宣讲活动上,南山区检察院安排熟悉涉外法律、具有外语特长的检察官到辖区国际化企业服务交流中心,为前来咨询的外籍人士解答困惑。“外贸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可能面临哪些刑事法律风险?”“外籍人士在中国注册企业,如果资质存在瑕疵,能否继续开展经营?”检察官用流利的英语为其作答,并提供法律指引。
2024年12月,南山区检察院在粤海国际化企业服务交流中心开展双语涉企普法宣讲活动,检察官与外籍人士进行交流。
多方联动,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希望大家在遇到矛盾纠纷时学会冷静思考,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表达诉求。”在桃源街道龙联社区,南山区检察院就一起因小区改建纠纷引发的寻衅滋事案举行公开听证会,吸引了众多居民旁听。南山区检察院的检察官把公开听证会开到联系点,选取社区居民身边的“小案”进行听证,邀请案发地附近商户、社区人员、代表委员参与旁听,推动双方矛盾纠纷化解,达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2024年8月,南山区检察院在蛇口街道深圳湾社区,对四宗盗窃案召开拟不起诉案件公开听证会。
在检察社区工作联系点,南山区检察院还创新建立“检察官+人大代表+党务工作者”协作机制。检察官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化解矛盾纠纷,打造社情民意的“红色议事厅”。
2024年7月,有居民反映某公园路段路灯长期不亮,存在行人被蛇咬伤风险。接到线索后,联系点检察官立即行动,开展实地走访调查,联合区人大代表、公园管理人员等共同召开现场议事会,持续跟进监督整改进展,最终推动有关部门消除安全隐患,让路灯重放光明。
从开展普法宣传到守护企业创新,从调解邻里纠纷到照亮夜归路,“悠然南山邻好检察”工作品牌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诠释着:法治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温暖。正如南山居民所说:“有了‘家门口的检察院’,日子过得更踏实了!”
来源:无线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