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阿姨找儿媳,要求必须婚检,但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应却很大?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09:19 1

摘要:在今天刷短视频时,一条“深圳阿姨招儿媳列10条要求,‘必须婚检’排第一”的内容引发了几万条评论,点进去一看,赞同和反对的声音几乎吵翻了天。有人说阿姨明事理、对家庭负责,也有人骂“侵犯隐私”“搞歧视”,甚至有人直言“提婚检就是不信任”。一个看似合理的健康要求,为

在今天刷短视频时,一条“深圳阿姨招儿媳列10条要求,‘必须婚检’排第一”的内容引发了几万条评论,点进去一看,赞同和反对的声音几乎吵翻了天。有人说阿姨明事理、对家庭负责,也有人骂“侵犯隐私”“搞歧视”,甚至有人直言“提婚检就是不信任”。一个看似合理的健康要求,为何会激起这么大的浪花?这让我忍不住翻了很多资料,想弄明白这场争议背后的症结。

视频里的阿姨说得很实在:“不是我挑剔,就怕孩子婚后才发现对方有遗传病或传染病,到时候家都散了。”她举了邻居的例子:小两口没婚检就结婚,女方怀孕后才查出双方都是同型地中海贫血,孩子有四分之一概率是重度地贫患儿,最后只能忍痛终止妊娠,夫妻俩也因此生了嫌隙。阿姨的顾虑并非空穴来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数据显示,即便现在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了23.9%,广东每年仍有约3.4万缺陷患儿出生,而婚检恰恰能提前筛查出地贫、唐氏综合征等高发风险。从老一辈的视角看,婚检是“优生优育”的底线,这种想法其实带着对子女的保护欲。

但评论区的年轻人反弹之强烈,远超我的预期。最高赞的一条评论说:“刚谈婚论嫁就提婚检,潜台词不就是‘我怀疑你有病’?这婚还没结就先被戳了脊梁骨。”这种感受并非矫情,华南农业大学罗明忠教授的研究就提到,主动提出婚检很容易让对方觉得不被信任,甚至产生被冒犯的感觉,很多人因为怕伤感情,压根不敢提这个要求。更有人担心隐私泄露:“婚检要查的项目太细了,连既往病史、生殖健康状况都要记录,这些私密信息万一被对方家人传开,一辈子都抬不起头。”这种对隐私的敏感,或许是现代年轻人更注重个人边界的体现。

这场争论的核心,其实藏着一段制度变迁的历史。翻资料才知道,我国1986年到2003年曾实行过强制婚检,当时结婚必须持体检证明,否则不给登记。但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有人觉得行政机关强制干预婚姻自由,有人担心婚检结果被滥用导致歧视,还有人指出登记机关根本无法准确判断“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容易出现误判。2003年新版《婚姻登记条例》取消强制婚检,改为自愿,这在当时被视作尊重公民自 ** 的进步。可问题也随之而来:上海2020年婚检率仅13.2%,广州海珠区即便推行免费婚检,率也不足七成,很多人因为“不好意思提”“嫌麻烦”错过了筛查时机。

更复杂的是“信任”与“责任”的失衡。支持婚检的一方强调“对家庭负责”,中国法学会的调研显示,婚后发现伴侣隐瞒精神疾病等重大疾病,已成为申请撤销婚姻的主要原因。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的褚瑞峰医生也说,婚检能筛查梅毒、艾滋等传染病,还能提前发现母婴传播风险,这是对双方健康的基本保障。但反对者认为,“责任”不该靠强制或要求来实现,民法典已经明确规定,有重大疾病的一方有婚前告知义务,隐瞒者需承担撤销婚姻的后果。他们质疑:“如果连坦诚沟通健康状况的信任都没有,这婚还有必要结吗?”

还有人提出了更现实的矛盾:免费婚检虽已普及,可宣传和服务还没跟上。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婚检能免费做,也不清楚婚检和常规体检的区别——前者专门针对影响婚育的疾病,能提供个体化指导,后者却未必覆盖这些项目。有网友分享经历:“想去婚检但不知道流程,医院窗口态度也一般,折腾半天就没了兴致。”这或许点出了关键:大家反感的不是婚检本身,而是“被要求”的压迫感,以及配套服务不完善带来的麻烦。

傍晚和朋友聊起这事,她刚结婚半年,婚前是两人主动去做的婚检。“关键是沟通方式,”她说,“我老公先提的,说‘咱们一起去做个体检,对咱俩和以后的孩子都好’,我一点没觉得被冒犯。”这话让我豁然开朗:深圳阿姨的初衷没错,但“必须”两个字把健康需求变成了硬性要求,触动了年轻人对自 ** 和信任感的敏感神经。

其实这场争论从来不是“婚检要不要做”,而是“该以怎样的方式推进”。强制婚检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隐私尊重,完全放任又可能埋下健康隐患。或许就像专家说的,与其靠“要求”或“强制”,不如把免费婚检的宣传做到位,优化流程、严守隐私,让年轻人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选择”。毕竟,婚检的本质是对婚姻的保护,而不是对信任的考验。

来源:北斗星cc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