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写作业慢,你唠叨;孩子玩手机,你训斥;孩子吃饭挑食,你念叨……你以为这叫“沟通”,其实叫“噪音污染”。
亲子关系的真相:话说得越多,孩子越烦你
“我为你好”,是最伤害亲密关系的一句话。”
咱们当爹妈的,总有个毛病——嘴比脑子快。
孩子写作业慢,你唠叨;孩子玩手机,你训斥;孩子吃饭挑食,你念叨……你以为这叫“沟通”,其实叫“噪音污染”。
心理学有个词叫“超限效应”——刺激太多、太强、太久,反而让人逆反。
为啥?
因为你的每一句“为你好”,都在暗示:“你不行,你得听我的。”
有家长跟我哭诉:“我说破嘴皮,孩子就是不听!”
我反问:“你说话时,孩子觉得自己被你欣赏,还是被你嫌弃?你整天挑刺,孩子心里想的是:“反正我怎么做都不对,干脆摆烂。”
回想我们自己被那位父亲带领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时候改变呢?是被鞭子抽着惶恐不可终日,还是觉得自己“够好够可爱无条件被他爱”时,才愿意改变的?
比如孩子考砸—— 很多妈妈说:“天天玩手机!活该不及格!”
孩子内心觉得:我就是个废物。
智慧妈妈说:“这次没考好,咱看看哪块知识薄弱?下周每天留半小时,妈陪你一起攻这个题型。”
孩子觉得我妈信我能行。
真正的教育高手,不是话多,而是“快快听,慢慢说”
快快听”——是放下自己的焦虑,先听孩子的心声。
“慢慢说”——是管住舌头,让每句话都经过爱的过滤。
每个人都两个耳朵、一张嘴,比例是2:1——是在提醒我们:多听少说,才是养育的秘诀。
闭上嘴的功夫练好了,你发现——孩子的生命,长得比你想象的更好。比如,孩子磨蹭到半夜还没写完作业?憋住火,深呼吸,问自己:
我的童年经历过吗?
我发飙能让他提速吗?
骂完他是更爱学习吗?
妈妈的焦虑与愤怒就像雾霾,你越躁,孩子越看不清路。我们在回到里面,得到力量后,才能把“说教”换成“行动”:
和他一起制定时间表,白纸黑字写下来,比吼100遍有用。
带他玩“时间好管家等游戏”,训练专注力,比骂“粗心”有效。
每周日晚,和孩子一起列计划表(用彩笔写,贴墙上)完成一项,就画个星星(攒够10颗星,换一次美食或礼物)。孩子崩溃时,只问:“需要妈协助你调整计划吗?”
规划像导航仪——清晰给出路线,但绝不啰嗦“你刚才该左转你没转,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真正的教育,是“不说”比“说”更难,但效果强100倍。因为,孩子不需要裁判,需要队友帮孩子拆解目标、设计路径,比催他“快跑”有用。
当孩子偷玩手机到半夜,我们可以快快听,次日早餐时平静问:"昨晚你熬夜时在看什么那么入迷?"(不带审判)若孩子说"在追动漫更新",继续问:"这个动漫主角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我们慢慢说:"妈妈年轻时也通宵追过《灌篮高手》,但后来发现白天上课困得撞墙",这时候爸爸可以出面,制定规则——试试这个办法:每周五晚给你1小时专属追更时间,其他时间手机9点自动锁屏?
多少亲子战争,坏在你那张"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嘴?所以,姐妹们,“忍住”你的过度提醒,“忍住”你的灾难性思维······当然,这个“忍住”不是压抑,而是有意识地觉察,并按下“暂停键”。
回到内室,跟他说。
雅亿常在直播间带大家做觉察。
很多姐妹会发现,自己看到孩子打游戏时,会立刻产生厌恶——全身肌肉紧绷,身体分泌压力荷尔蒙和皮质醇,进入“战斗模式”,仿佛面前是妖魔鬼怪抓走了我们孩子。
放轻松,只是你的焦虑与失控感觉在作祟。
暂停,“忍住”,做很深的呼吸,给自己推拿一下手掌心,顺时针20下,逆时针20下,摇摆一下头与腿,提醒自己——我故意用这样一个身体的停顿,非语言地传达一个信息给我的潜意识:
亲爱的,我跟孩子都是安全的,没有生命危险······不需要“战斗”,也不需要“逃跑”,现在,你可以安住在生命的当下里·····慢慢地,身体会放松下来,心也会更敞开。
先联结,先领受,再说话。
这时你说的话,才真正对孩子产生影响力。
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是说,我们停顿过、处理过、用爱过滤过、带着上面来亮光的停顿,比带着怒气的管教更有滋味。
来源:三點二十舊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