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发展的中国快递行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06:30 1

摘要: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飞速发展,智能化、无人化的新技术、新设备更是频繁被引入到快递行业中,并落地应用。但是,在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关注到快递行业依然存在痛点,如何思考并解决这些痛点,或将成为未来我国快递行业保持飞速发展并迈上新台阶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飞速发展,智能化、无人化的新技术、新设备更是频繁被引入到快递行业中,并落地应用。但是,在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关注到快递行业依然存在痛点,如何思考并解决这些痛点,或将成为未来我国快递行业保持飞速发展并迈上新台阶的关键。

以旧换新、国补刺激消费增量 快递既是受益者更是推动者

200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鼓励汽车、家电行业通过以旧换新的形式,促进扩大内需和消费。但其后由于种种原因,虽然以旧换新的进程在逐步加深,但整体带动效果却并不显著。直到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后,以旧换新覆盖品类的扩大、以旧换新支持力度的增加,让以旧换新成为了大众口中的热词。

商务部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超过680万辆,超3600万名消费者购买8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过5600万台,家装厨卫“焕新”补贴产品约6000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超过138万辆;而截至2025年5月31日,消费品以旧换新5大品类合计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其中,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412万份;4986.3万名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产品7761.8万台;5352.9万名消费者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5662.9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650万辆;家装厨卫“焕新”5762.6万单。

从数据不难看出,以旧换新带来了“王炸级”的消费增量,而对应到快递行业,2024年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750.8亿件,同比增长21.5%。202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000亿件更是比2023年提前了71天。2025年快递业务收入、业务量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和1900亿件。

而支撑起该消费增量,并确保大众消费热情能够得到满足的关键则是我国快递行业的默默付出。如京东、顺丰等头部企业纷纷发布支持以旧换新服务方案,打造“送、装、拆、收”的一站式省心体验。尤其是京东更是仅用6分钟,便将一部手机利用其研发的智能设备机器人——“天狼”多层穿梭车系统,从立库运送至打包线,拿下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国家购新补贴的首单,赚足了眼球。可以说,快递行业近年来在智能化层面的积极升级,在此刻得到了具象化的展示。

智能不断加码 飞起的时效与扬起的嘴角

谈到快递行业近年来的智能化提升,则首先要回望过去快递行业装备的发展。宽泛地说,快递行业最早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周礼·秋官·行夫》中曾记载:“行夫,掌邦国传遽之小事媺恶而无礼者。凡其使也,必以旌节,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可见最初的快递运输主要依靠车马。而严格地说,快递行业则始于1896年,国家创立邮政快递,开始重视并发展快递行业,彼时快递运输则转变为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单元的各类设备。快递仓储则无论是在古代时期还是在现代当下,都保持着以仓库贮存的习惯,其中不同之处则在于管理方式和分拣方法的改变。

简单地去看近年来快递行业的智能化提升,其实便是围绕着快递运输和仓储两大层面进行革新和升级。其中在快递运输层面,主要是运输设备的扩大化与新能源化,并为其注入更多智能元素。据悉,截至2024年底,我国快递行业智能化、无人化设备应用显著,规模以上邮快件处理中心达1300个,其中自动化率超过90%,300多万件快递通过无人设备送达。

先说扩大化,如今的快递运输涵盖陆、铁、水、空全领域。特别是陆运、铁运与空运,无人车辆、高铁、货机、无人机的引入与应用,让快递运输在国内区域可轻松实现多品类次日达、当日达、小时达,海外区域则“卷”上了“全球五日达”的新高度(2023年速卖通和菜鸟联合宣布将于年内正式推出“全球五日达”国际快递快线产品,并于当年9月份正式上线“全球五日达”国际快线产品)。国家邮政局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快递物流行业应用无人车近千辆、无人机超300架。

再说新能源化,在全球开始愈发关注环境安全的今日,传统能源类设备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仅以货车为例,在我国便面临着限行、罚款等诸多管制,新国六排放标准的发布,更是让国三、国四车,甚至是国五车面临着寸步难行的局面。如河南周口市人民政府曾在2022年发布“关于在全市应急管控时期实施部分重型货车禁限行的通告”,指出在应急管控期禁止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重型燃油燃气货车上路行驶,在应急强化管控期禁止国五及以下排放标准的重型燃油燃气货车、燃气公交车上路行驶;内蒙古赤峰市曾在赤峰交警官微上发布在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赛时管控期间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的中重型货车不得上路行驶的通告。禁止公路外运煤炭进入保障区域(红山城区)。调控生产企业同步错峰运输,不得使用国五及以下排放标准的中重型燃油(气)货车;安徽省亳州市2023年曾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公告中指出,强制性减排措施中机动车污染控制方面,城区禁行国五以下排放标准重型柴油货车。

新能源货车,则往往不在受限范围内,无论是区域,还是时间,其均能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进而使得快递运输可实现24小时运行。

而智能元素的注入,一方面是运输设备自身而言,依托更多的智能设备,助力安全驾驶、行驶,减少运输事故,降低运输消耗;另一方面则是物联网、车路云等智能网络系统的介入,让运输效率进一步提升,并通过与仓储系统的联动,实现全程可追溯,确保快递从接收到订单至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全链路的透明与安全。

在快递仓储层面,则主要是仓储、分拣等几大环节内的智能设备引入,如前文曾提到的京东“天狼”多层穿梭车系统,还有当下应用较多的无人叉车、机器人、分拣系统等,可以实现无人运作,从而提升效率与准确性。较为知名的案例恐怕还是要提到京东,如其“亚洲一号”与即墨无人仓,均彰显了智能化在快递仓储领域的提升作用。

前置布局深化 省心的“业主”与靠近的用户

在快递仓储层面,笔者还想引申聊一聊当下快递行业在布局层面的白热化,或者说快递行业当下前置布局+服务优化的体系。

2022年,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等五部门曾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生鲜电商、寄递物流企业加大城市冷链前置仓等“最后一公里”设施建设力度,在社区、商业楼宇等设置智能冷链自提柜,提升便民服务水平。2025年3月,商务部等8部门关于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中针对发展智慧农业,同样提出了要建设数智化农产品市场,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智能化水平,支持发展“前置仓+即时配送”模式。

此处说句题外话,不知道在2024年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新修订《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中,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将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者处以罚款是否会影响到“在社区、商业楼宇等设置智能冷链自提柜,提升便民服务水平”这一环节。

但当下“得前置者得天下”的理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广泛的追捧。据《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前置仓数量已经超过1万家,各类前置仓覆盖范围逐渐扩大;而2024年,包括山姆、小象超市、叮咚买菜、每日优先等在内的知名品牌均在前置仓上进行“军备竞赛”,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山姆在国内有大约500个前置仓,小象超市更是超680个前置仓。

包括此次以旧换新之所以能够保障消费者在下单后短时间收到相关消费品,并获得舒适的消费体验,前置仓在其中的功劳不可磨灭。如顺丰同城数码3C极速换新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中,门店/前置仓作为新机的储存点,有效缩短了新机与消费者间的距离,以及新机到消费者手中的流程,从而使得“分钟级”时效配送上门成为可能。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前置仓的话,今天下单恐怕消费者最快也要明天才能收到,毕竟数码3C这类带有锂电的消费品是无法走空运的,只能陆运送达,从产地或区域总仓运送到分拨点,分拨点在安排快递小哥进行配送,在不经意间时间便过去了。

值得注意的是,顺丰同城数码3C极速换新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中前置仓的旁边还存在一个词语叫门店,这在当下生鲜类、数码3C类快递服务中十分常见,即将部分前置仓打造成门店或线下实体店(当然,还有部分情况是电商平台将入驻的商家作为一个个前置仓,接收到订单后由部分入驻商家进行发货),较为知名的如京东MALL,其既是京东打造的线下沉浸式综合类消费商业体,也是一个巨大的京东前置仓。

京东MALL不同于前置+上门服务,其在前置+上门服务的同时,还带有了展示+售后属性,让消费者下单后能够享受到快速送货上门+售后就在身边的一站式购买体验,进而对快递品牌及其物流服务产生更高的评价,日后使用更加倾向于该快递品牌及其物流服务的正向循环。

前面一直在说前置仓对于消费者的好处,而前置仓对于商品制造端而言,除与消费者端相同的减少流通环节、提速物流效率等优势外,还将带来仓储成本的节省,即将部分商品提前发往各快递、电商品牌前置仓,在快递、电商的大数据支撑下,保障淡季、旺季消费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运输成本,缓解自身库存压力。简单来说便是需求旺季前可选择运输成本低的时间段提前运到前置仓,降低运输成本,需求淡季时可选择少发货至前置仓,减少仓储成本。

因此,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对于制造端,前置仓带来的好处都显而易见,快递行业争夺前置仓布局异常激烈,似乎也是十分合理的。

上门服务延伸 万能的小哥与属性的丰富

我们在刷快递行业相关短视频时,常常能够看到某某快递小哥帮忙安装、帮忙维修、细心讲解等内容,如果将快递的领域扩大化,如将外卖小哥也归属于快递行业(送外卖广义上其实也是送快递,只不过快递的商品是食物),那你还将看到,某某快递(外卖)小哥帮忙抓蟑螂、修电脑、做CAD、写作业、弹钢琴等等。

这些短视频的内容不仅看似令人称赞,实则也确实值得竖起大拇指。但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快递行业近年来发展的内核之一,即快递行业服务属性不断扩展,上门送货可包安装售后,上门取货可管包装查验。

此处敲黑板,上门至关重要,是服务属性不断扩展的前提。前文曾提到,2024年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新修订《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中明确,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违规者将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者处以罚款。可见国家对于快递行业未来发展的定调方向之一,便是上门。

因为只有上门,你才能有产生后续服务的可能,总不能电话指导、赛博安装不是。且快递作为与人接触较为密切的行业,快递员上门产生的沟通也相当于是品牌的一次免费宣传,配合当下短视频当道,或许在不经意间就能够为快递员及所属企业带来一次流量红利。

其中最为明显的还得提到京东,这里再重申一次,真的不是给京东做广告!因为此处还会提到顺丰。前文曾提到过国补首单京东上门送达,还有大件电器京东上门安装,搬家京东上门封装、新家还原等,均是京东将快递服务建立在上门标准的基础上所延伸出来的;而顺丰则专门设“国补小组”,对组内快递员进行培训,以确保消费者在购买到相关产品接受时,快递员能够辅助其完成新品验机、数据转移等流程。

当然,你可能会说,有的附加服务可是要付费的,但是你换个思路想下,快递送货上门,你自己找人进行后续安装同样是需要付费的,京东通过快递送货上门+后续服务的模式,为你带来了一站式的轻松体验,省去了自己找人、砍价、等待的时间,且价格还更加透明,好处可不是一星半点。

尤其是在当下我国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快递行业送货上门并给予用户一定产品说明、使用指导、安装维修,将给老年群体带来更加便捷的购、用、修甚至是维权的体验。中研网《2024—2029年快递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中就指出,个人用户对快递服务的满意度将直接影响快递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行业格局激化 头部的放缓与二三线的爆发

前文多次提到京东、顺丰,其原因在于当下用户在快递服务的选择上,以京东、顺丰为主,其案例更多。而用户选择京东、顺丰的原因,就在于其服务更有质量、更有品质保障,夸大一点地说,如果京东、顺丰能够将其覆盖网络更加完善,如新疆某些地区,恐怕作为国家队的邮政也干不过这俩“哥们”。但考虑到全球经济下行,各行业营收相对不乐观的当下,部分用户有向优惠看齐的转变,快递行业的格局如果曾经是相对固化的,那么未来也许会变动很大。

以快递企业年报数据作为标准,2024年,顺丰、京东物流分别实现营收2844、1828亿元,圆通、韵达、申通、极兔、中通则分别实现营收690.33、485.43、471.69、461、442.81亿元。从总体营收上看,京东、顺丰依旧保持着强势地位,三通一达+极兔并在一起甚至都没赶上顺丰。

但如果再去看2024年快递业务量增长,申通、极兔、韵达、圆通分别增长29.8%、29.1%、26.1%、25.3%,高于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24年快递业务量21.5%的同比增长率。中通、顺丰则分别增长12.6%和11.5%。

可以看到,营收高但不一定增长率高,其实这也反映着当下我国快递行业正在经历变革和激斗,一方面头部快递企业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后,发展呈现放缓态势,其原先在覆盖率、智能化、设备数量(货机、无人机、无人车)等方面的优势正在被后方追赶者蚕食;另一方面,头部企业在精于服务战略的影响下,运价的相对较高,有些打不过后方大部队“组团式”的“以价换量”策略,毕竟相较于优质的服务、精准的速度,便宜往往是敲开一切的利器。综合相关数据更加可以看到,截至2024年底,中国快递行业整体单价同比2023年降幅达12%,大有突破8元大关的趋势,韵达、申通、圆通更是在快递单价领域实现了“领降”。

虽然国家邮政局多次提出要反对行业“内卷式”竞争,不能通过无底线的价格竞争“活”了自己、“死”了行业,但真正到实际中去,低价还就真一定为“王”,甚至是总部表态不支持价格战,末端服务商还是会通过优惠、降价来抢占用户群体。未来这一趋势如不改变,无论是对于快递行业、企业还是用户而言,均将陷入恶性竞争的带来糟糕服务与体验之中。

因此,快递行业如何抵制向价格低头,如何聚合集群式发展将成为未来的发展难题与发展重点。从当下解法来看,总结可分为深挖细分市场类、数字智能强化类和躺平低价到“死”类,可最终无论如何发展,依然会面临市场重合、水平相当的困境。

向外走则不乏是个好途径,目前我国快递企业纷纷迈出向外走的步伐,试图用先进的中国方案完美“屠榜”海外各国快递版图,且成效显著,我国各快递企业正在快速的联通全球每一个地方。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曾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新业态全年进出口达到了2.63万亿元,比2020年多了1万亿元,其背后的跨境快递需求与市场,可想而知。

2024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更是发布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在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发展、跨境电商企业“出海”、跨境电商海外仓高质量发展、跨境电商供应链降本增效等多方面予以支持和推动。

那么如果“卷不动”国内市场了,或许快递企业应尽早谋划向外走,因为山的那边、海的那边“卷”得还不厉害,或者说还在“卷”的初期,有利可图。

生而为人送快递 上有算法压力 下有机器“碾压”

我国快递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困境也正在逐步显现。前文提到的企业发展与市场困境是其一,快递员面临的未来困境则是其二。一方面,数字化与快递行业、企业的不断融合,为快递员带来了算法压力与困境;另一方面,智能化在快递行业、企业的不断深化,为快递员带来了“被替代”的危机与担忧。

还记得多年前,一篇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短时间阅读次数超300万,全社会开始探讨算法与人之间的矛盾,虽然后续相关平台有发布一系列措施试图找寻到算法与人之间的平衡,但从当下去回望,效果有吗?有,但收效甚微。而快递行业同样面临着算法与人之间的困局,甚至相比于外卖行业更甚。

以快递货运司机为例,在各快递企业“卷”时效的当下,彻夜开车是常态,除去北斗给予他们的每4小时必须休息20分钟的喘息时间外,猛踩油门赶超系统规定的送达时间是常态。但凡遇上雨雪、堵车,他们只能祈祷报备和申诉能够通过,以消除掉运费中超时的罚单。

再以快递员为例,除顺丰、京东外,我国大部分快递企业采取计件算费的模式,即你每月送达的快递单量将直接与你的收入成正比,进而导致2024年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新修订《快递市场管理办法》落地难。

《人民日报》曾报道,中国快递行业,1秒钟平均产生5400多件快递,1天最高日处理快件量达到7.29亿件;那么快递员是多少呢?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中表明,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其中新就业形态中包含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姑且按1/4计算,即2100万人归为快递员群体,其单日配送件数最高可为7.29亿/2100万,约为35件。

结合目前快递小哥派费普遍在1元以下,甚至是2-3毛钱的情况下,按照1元计算,每月派送收入约为35*1*30=1050元,如果想要在派送上月收入达5000元,每天需要派送的单量将超170件,如果是按照2-3毛去计算,这个数字将更加可怕。

试想一下,170件就是让你全部放在驿站,恐怕都要送上很久,如果170件全部送货上门,就算是全部允许放在门口或指定地方,那派送时间也将呈现几何式的增长,同时一旦出现了丢失、超时、投诉,还有可能几单都白干,因为算法是冰冷的,申诉和报备它不一定能够看懂。

因此,算法就像是一座大山,牢牢地压在快递一线从业者的肩头,如果不按照算法给出的时间、方式送达需要面临收入的降低,如果按照算法给出的时间、方式送达同样还是需要面临收入降低,那为何不去博前者呢,用概率去换不送上门,送更多的单。

而智能化,则在后方以无人的形式追赶着快递员,且是“雷达”虽有,但绝不“生效”的那种追赶。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快递行业应用无人车近千辆、无人机超300架,实现无人机配送快件近300万件。如今我们在天津、北京等街头也能不时看到顺丰、京东、圆通等品牌的无人配送车在社会道路上运行,往复派送。

对于企业而言,智能化能降本增效,确保自身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活下去的关键,但似乎智能设备、智能方案也正在成为“压死”快递员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一个马车夫转变为司机,或许简单,但让一个快递员转变为无人设备检修员或无人系统维护员,客观来说,好像不是那么容易。

因此,作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支撑,快递企业如何破解降本增效、确保就业、迈向智能三者间的难题,或者说如何在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未来物流的同时,辅助快递员做好职业上的转变,并为自身积累人才,或应下更大力度。当然,快递员群体也要通过在学习、在深造变革自身,以便在危机来临时,有充分的优势突围。

数字化、智能化是发展趋势 助力渡过“内卷”寒冬

我国快递行业,发展态势依旧,但面临着内卷、外乱的局面,数字化、智能化是通往未来的必经道路,但也势必会带来人、企、机三方面的抉择与冲突,如何平衡并做到降本增效,将有利于其以更好的口碑迈向未来。

当下,以旧换新、国补等措施,为快递行业带来了又一次增量与机遇,服务的展现将至关重要,无论未来如何,服务虽然无法在短期上打破以价换量的非正常发展,但服务所塑造的口碑与用户黏性终究会在扛过“内卷”寒冬之后,为你照射下温暖的阳光。

同时,向外看、走出去,外面的世界或许不精彩,但胜在有潜力,也能让自身的发展多一条路。

虽然,飞速发展的中国快递夹杂了一些泡沫、一些阵痛,但泡沫总会消散、阵痛终会好转,未来,中国快递不仅会在国内成为物资、商品流转的现代化通路,更加会在世界范围内散发出别样的魅力与风采。

采写:中国储运记者 孙富奇

来源:赤峰综合广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