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打开手机,性别互撕、代际骂战、地域攻击扑面而来,刷个视频都能被“不婚不育保平安”“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极端评论气到心梗。本想上网放松,结果被满屏戾气整得血压飙升——这哪是精神家园?分明成了负面情绪的“垃圾倾倒场”!
##整治网络负面情绪
一打开手机,性别互撕、代际骂战、地域攻击扑面而来,刷个视频都能被“不婚不育保平安”“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极端评论气到心梗。本想上网放松,结果被满屏戾气整得血压飙升——这哪是精神家园?分明成了负面情绪的“垃圾倾倒场”!
负面情绪正在“毒害”生活
“原生家庭伤害”“职场奇葩领导”“物质女”“渣男出轨”……这些话题是不是特别眼熟?某些人专挑个别案例无限放大,把小矛盾包装成全社会问题,动不动就上升到性别对立、阶层矛盾。一段普通家庭吵架视频,评论区能瞬间演变成“所有男人都该死”的批斗大会;热点事件里,地域黑、身份标签满天飞,甚至有人编造地震谣言制造恐慌。为啥?流量能换钱啊!有人靠贩卖焦虑卖“成功学”课程,有人用婚恋恐惧推销情感咨询,还有人发血腥视频煽动暴力——这哪是内容创作?分明是打着“真实”旗号的流量生意!
我国11亿多网民,近80%的人天天上网。可当负面情绪冲破屏幕,现实生活也跟着遭殃:夫妻为“瑞士卷怎么分”吵到离婚,孩子看多了“父母皆祸害”的帖子跟家人反目成仇,情侣因为“物质女”“渣男”的标签互相猜忌……信任崩塌、温情消散,好好的关系被网上几句话搅得支离破碎。更可气的是,某些平台为了赚钱,对这些乱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主动推送极端内容——这不是共谋是什么?
平台再不整治就等着凉凉
好在,中央网信办终于亮剑!最近启动的“清朗行动”直指短视频、直播、社交平台,重点打击性别对立、地域歧视、阶层矛盾这些“有害信息”。要求平台自查自纠,建立全流程审核机制,对虚假、低俗内容直接“封杀”,从源头掐断负面情绪的传播链。
算法推荐更成了整治关键。某些平台为了流量,专把挑动情绪的极端内容推给用户,让人越刷越极端。现在行动明确要求优化算法:少给焦虑、煽动性内容曝光,多推荐高质量、多元化的信息,让技术当“和事佬”而不是“搅屎棍”。同时,举报入口更醒目,违规账号直接限流、禁言甚至封号——平台再想当“甩手掌柜”?没门!
网友别当“提线木偶”!
整治网络生态,光靠平台和监管可不够,咱们自己也得清醒点!算法再厉害,也是根据你的喜好推送内容。看到极端言论,先别急着转发骂战,多问一句“这是真的吗?”“有必要上升到群体攻击吗?”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多跟家人朋友聊聊天——你会发现,现实里的温暖,比网上那些刻意制造的对立真实一百倍!
值得点赞的是,有些平台已经开始行动:某短视频给争议话题打上“理性讨论”标签,某社交平台在对立言论下推送和解案例。这说明什么?技术不是原罪,用好了照样能促进理解!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是现实的延伸,不是情绪的垃圾桶。平台要担起责任,用户要守住底线,监管要长出牙齿——只有三方合力,才能把网络从“垃圾场”变回干净的信息交流地。当屏幕里少些谩骂攻击,算法多些温暖理解,我们才能在网上找到真正的共鸣,而不是被极端情绪裹挟。毕竟,现实已经够复杂了,网络世界,咱能不能多一份善意?
#整治网络生态#网络烂梗#网络负面情绪##恶意挑动负面情绪#网信办
来源:沧海之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