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自动驾驶部门大重组,11个团队取代封闭开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01:11 1

摘要:9月19日,理想汽车自动驾驶部门迎来了一场大地震,三位高级总监离职创业后,原有的三大核心研发团队被拆分成11个二级部门,曾经推动技术突破的“封闭开发”模式也正式宣告取消。

9月19日,理想汽车自动驾驶部门迎来了一场大地震,三位高级总监离职创业后,原有的三大核心研发团队被拆分成11个二级部门,曾经推动技术突破的“封闭开发”模式也正式宣告取消。

9月22日,理想汽车自动驾驶研发高级副总裁郎咸朋在内部信中宣布了一项重大组织调整。自动驾驶部门从原来的三个核心研发团队被拆分为11个二级部门,新晋负责人多数从三级负责人中提拔,公司认可他们在过去研发和交付工作中的“战功”。

与此同时,理想宣布取消大规模“封闭开发”模式,这种曾经要求开发团队在指定场所集中办公、通过物理隔离来加快项目进度的做法,已经成为历史。

01 三位大佬离职,组织架构洗牌

这场重组并非突如其来。事实上,今年理想自动驾驶部门已经经历了不小的人事震动。

原来负责该部门的三位高级总监贾鹏、夏中谱和王佳佳均已在今年提出离职,并选择了创业道路。

贾鹏原本负责VLA和世界模型的研发,夏中谱负责端到端模型,而王佳佳则专注于量产研发。三人的离职无疑为这次组织调整埋下了伏笔。

9月19日,郎咸朋在给自动驾驶部门的内部信中正式说明了此次组织架构调整。模型算法团队被拆分为基础模型、VLA模型和模型工程三个部门;量产研发拆分为量产交付、软件研发和主动安全;数据闭环团队则分拆为数据平台和数据标注两个部门。

02 新负责人上任,十一部门并立

调整后,11个二级部门的全新负责人亮相。侯文博、詹锟、赵志勇分别负责基础模型、VLA模型和模型工程;刘鑫磊、郑汉斌、徐志涛接管量产交付、软件研发和主动安全;范京琛和凌琳则负责数据平台和数据标注。

规划管理和AI评测运营两个二级部门得以保留,仍然由李当当和湛逸飞负责。新增的创新业务部将负责对外技术合作与预研、海外发展等,由原数据闭环负责人佘党恩管理。

所有这些部门的负责人都向理想自动驾驶研发高级副总裁郎咸朋汇报。接近理想汽车的人士透露,这些新负责人多数是从原本的三级负责人中提拔而来,公司在他们过去的研发和交付工作中看到了“战功”。

03 封闭开发成历史,新模式更像足球队

除了拆分部门,理想还做出了另一个重要决定:取消大规模的“封闭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开发团队在指定场所集中办公,通过物理隔离来加快项目进度,提升协作效率。它在去年研发端到端系统、今年的超级对齐和VLA交付中都产生了很大价值。

但郎咸朋也坦言,这种开发方式存在“人员跨部门使用带来的多头管理”和“长期异地出差带来的不便”等问题。

随着技术方向已经明确,郎咸朋认为一级部门层面的大规模封闭开发不再适用。他在内部信中表示:“接下来需要二级部门负责人带领团队发挥专业价值,充分协作,像一个球队一样为共同的目标努力。”

04 技术路线演进,VLA成为重点

这次组织调整背后,是理想汽车技术路线的持续演进。2023年年初,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首次提出AI战略,将公司愿景从“成为全球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变更为“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

此后,理想自研基座模型,增加对于智能驾驶的资源投入,技术方案从规则走到模型,端到端走到VLA。

2024年10月,端到端+VLM辅助驾驶方案的推送,让理想成功跻身辅助驾驶第一梯队。但此后不久,理想就将VLA确立为下一代技术方案,人员和资源投入也向VLA倾斜。

融合了视觉、语言、动作信息的VLA模型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技术方案。理想在云端搭建了13 EFLOPS算力,训练32B参数量的大模型,对于最终的产品体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8月,随着i8车型的交付,理想宣布成为全球第一家采用VLA模型的车企,9月覆盖全系AD Max车型。

05 后来者的突围策略,AI战略加速推进

郎咸朋在内部信中再次强调了对于VLA技术方向的坚持,认为只有VLA+RL闭环才能真正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助力公司人工智能战略的实现”。

他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后来者,理想无法在传统市场中通过简单模仿或局部优化取胜。“既得利益者会以他们的经验和资源形成壁垒。我们必须开辟新市场、定义新标准,打造真正符合未来用户需求的产品。”

随着技术路线进一步明确,市场竞争的窗口期越来越紧迫,组织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以满足新的研发目标。这次组织调整旨在加快技术突破和产品落地的速度与质量,推动自动驾驶组织向AI组织演进。

技术路线一旦清晰,市场留给玩家的窗口期就迅速收窄。

理想汽车自动驾驶部门拆分为11个二级部门,取消封闭开发模式,这一切变化都预示着:在自动驾驶这场马拉松中,理想正在调整呼吸,重新分配体力。

有人调侃说这是“三年高管创业去,一朝提拔三级升”。但更多人看到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路线的快速迭代与组织结构的适应性演变。

新架构下,那些从一线战斗中提拔出来的负责人能否带领团队实现技术突破,将决定理想汽车能否在自动驾驶赛道上真正脱颖而出。

来源:云齐猎隐@20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