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淀中爆发——主观聊聊山灵Regal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22:22 1

摘要:当一个品牌下决心在一条本不属于自己的赛道上扎根、以长期价值主义者的姿态去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注定就是会成功的,就像现在提到HIFIMAN,好像已经很多人已经不再会回忆起他们其实是一个做播放器起家的品牌了?其实回顾2018年山灵推出的第一款有线耳机ME100,当

当一个品牌下决心在一条本不属于自己的赛道上扎根、以长期价值主义者的姿态去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注定就是会成功的,就像现在提到HIFIMAN,好像已经很多人已经不再会回忆起他们其实是一个做播放器起家的品牌了?其实回顾2018年山灵推出的第一款有线耳机ME100,当初就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作品,豪华的包装配件、水滴型的高辨识度设计、完成度极高的现代型单动圈风格,不论听着还是看着,都不像是一个生瓜蛋子的水平。后续在耳塞产品线的扩列过程中,山灵有部分耳机也许存在用户画像定位上的失误,但其实产品力的硬实力都是蛮能打的,而且我也很多次表达过,我对于跨界品牌的产品硬实力要求会更高、更苛刻,山灵家的入耳产品也存在不少找我约稿却被我“退单”的情况,倒不是说真的产品力差,而是我认为他们的产品得有足够显著的优势才可能会被用户所种草,毕竟发烧领域从来都是术业有专攻的,烧友们买耳机当然是趋向于优先选择专业耳机品牌。你可以说现在阿猫阿狗都在做耳机,但真的能留下来的品牌多少都有点硬本事在身上——历经七年的沉淀,山灵的耳塞产品在2025年,迎来了真正的爆发式的销量与口碑的增长。


Regal这副耳机目前已经被人授予了“小山灵王”的美誉,即便是一款价格仅有Majestic一半不到的产品,但很多人也会拿这两款来做比较,他们在结构上都是属于混合式的多单元产品、且同样有着开关调音的功能,当然了,山灵宣传了多年的“润fi”之声在Regal身上自然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款产品,我会用相对一个宏观点的方式来聊聊它的声音表现、以及山灵逐步进化中的家族调音进化史。


开箱环节,在包装结构上是与以往的产品类似的,其中耳塞套也是标配了多种不同的规格,在材料、内导管长度、直径、表面柔软度上都有所区别,但这个做法并不是山灵近几年向友商学习而来,早在ME100上就已经是这样的做法,其中“人声套”一直是非常受好评的一款,而我过去个人很喜欢用的“声场套”也升级为了复合材料,有点类似于当年小紫套的佩戴感受,在硅胶伞柄内加装了一套惰性海绵材料,可以兼顾声音的清晰度与氛围感的表现,低频套则是采用了比较老派的哥套,此外还有一对SpinFit的CP100独立附赠在包装内。如果说你是一个比较原意折腾的玩家,以上这些耳塞套的搭配与调音开关的组合,能够衍生出非常多种类型的调音风格,基本不论你是何种听音观的用户,它大概率都可以给到你个人相对喜欢的声音。


除了丰富的耳塞套外,Regal还标配了一个圆形皮盒、腔体独立收纳袋和一根用料不俗的线材,并附赠了3.5/4.4两种插头,你也可以额外付费去添置C口的插头。这根8股18芯铜镀银线材不论是用料还是实际的声音都非常优秀,除了解析力优秀、声场与结像表现不俗以外,声音能够很好地兼顾高频的明亮度与柔顺感。山灵一直以来在原配线材的采购上是非常舍得下本的,这一点也同样是早在ME500诞生的时候我就有所察觉,在新接触山灵的用户眼中也许觉得他们是在逐步提升用料水准,实际上这完全就是他们的基本操作了。


随着供应链体系的成熟、以及各种材料应用的多元化,很多类公模腔体的耳塞已经很难在外观上外出花儿,导致用户现阶段很难被耳塞产品的外观所打动到,但Regal的面板颜值还真是狠狠地秀了一把。这个“钛冰晶”面板,是采用了99.5%纯度的钛金属面板通过一种特殊的高温方式来让它的面板形成了一些美观的形变,细看之下像是冰晶附着在冰面上的感觉,并且留下了非常自然的饱和度,我尤其喜欢松石绿版本的颜色,有一种极为高级的冷峻之美,而鎏光金的版本则在颜色上更加跳跃、鲜亮一些。


佩戴方面,Regal内侧的弧度比较柔和、导管有着较为合理的深度,相对柔和的内侧弧度会带来比较高容错率的佩戴舒适度,但也不会给你带来很强的那种“镶嵌感”,是属于那种不追求极致贴合度与隔音、但力求大部分人可以戴好的类型,整体来说佩戴舒适度在类公模式设计的产品里属于优秀水准。


Regal的硬件是由两圈两铁两平板所构成,其中两颗微型平板并不是那种6mm的圆形小平板,而是一种外壳近似于动铁单元的新型平板单元,它有着很多非常优秀的指标,比如在失真方面比传统动铁更低、内部振膜的振幅更大,本身的Q值也更低,在基础音色层面比较稳定和中性,不需要像以前调教14mm的版本一样做很多的处理才能有比较好的音色,当然了,换能效率、也就是所谓的易驱性也足够好,甚至它还可以与动铁共用一模一样的分频元件。即便大家也许会对它的应用慢慢习惯、乃至审美疲劳,但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微型平板单元的逐步广泛应用绝对是利于行业进步的趋势,甚至真的有可能会逐渐取代一些传统动铁方案的使用。


扯远了,说回耳塞本身的硬件方案。虽然新型的小平板单元有着各种各样优秀的特性,但它主要是用于高频部分,Regal的核心发声硬件依然是圈与铁,其中对置式摆放的10mm动圈单元采用了LCP液晶复合振膜(虽然材料不同,但是技术架构应该算得上是Majestic的技术下放),而四颗定制的动铁单元则是Regal优秀人声润泽度的灵魂所在,整体而言在同价位产品里,Regal算是一个比较舍得堆料的产品。


这个方式的开关方案我相信大家已经见过无数次了,至于为什么被行业广泛应用,相信当然也是因为它成熟的技术方案、以及足够的耐用性已经被时间所检验,只是它并不利于徒手去操作,所以平时如果喜欢换调音玩的话,记得把那个附赠的调音刷给放在盒子里,偶尔应个急的话也可以用牙签之类的东西来应付下。


基于默认调音模式和均衡耳塞套时,Regal在声音的能量分布、音色表达上,确实有许多和Majestic相似的地方,但因为Majestic本身也分不同版本,以我个人听感而言,如果是与金丝楠木版相比的话,它没有那么霸道的密度与低频冲击力,声音会显得更加轻盈、活泼一点,而如果是与标准版相比,它其实HuFi感更少、结像的线条更精致,但能量感依然是属于比较线性、听感非常宽松的范畴里。其中差距最小的地方可能是声场,Regal的声场在横宽、纵高、纵深三个维度方面都基本上达到了接近Majestic的水平,但这里的声场表现是有一定条件的,我个人觉得可以排除原套下的表现,均衡套下的Regal有一种糊糊乐的感觉,中低频的粘滞感强、Delay感颇为明显,声场虽然宽大,却有可能在部分录音中呈现出声像杂糅的感觉,但对于HuFi佬来说当然没什么毛病,因为均衡套下的人声气息是最绵密的、听抒情人声是一绝,尤其是张学友2004年《活出生命》这种混响比较重的Live录音,你能够感受到人声的那种非常“绵长”的音色质感。


低频,如果从绝对HIFI的角度来衡量,Regal其实有着它的缺陷所在,宏观上来讲的话,量感是很足的、下潜深且大动态响应很优秀,但是充沛的极低频量感也给它带来了一丝近似于音箱中驻波轰头的脏感,不是那种干净利索的低频走向,这一点Majestic就显得要高级不少,能做到该猛的猛、该干净的干净。但其实根据我认识的买到Regal用户的反馈,他们其中有不少人是对这类低频很上头的,不论是常规的流行、摇滚、包括日系ACG曲目,Regal会带来非常优秀的节奏感铺底,让人听到抖腿的那种。


即便是深入把玩Regal以后,我还是会维持我在展会上试听的结论,我更喜欢低频开关关掉、高频开关打开的感觉,低频稍干净、速度感更好,同时高频的器乐非常鲜活、能量感舒展,有张力的同时能量感又是平顺的,没有我担心的那种过亮或者刺激的情况出现,可以说即便是没有Majestic身上的静电单元加持,Regal依然可以做到充足的极高频延展和细腻的听感,这两颗微型平板单元确实功不可没。


Regal的人声其实并没有单独朝向哪一类型去侧重,声音底子足够厚、但完全不淤积,口型和贴脸程度都是属于一个较为适度的状态,而在均衡套的表现下,它的人声结像会偏糊一点,换上“人声套”以后,虽然字面意思上貌似是要突出人声,但实则不然,人声套加强的是人声口型的清晰度、气息的立体感,同时也没有你们预想的那种拉近中频、蜷缩声场的情况出现,依然能够保持住近似动圈耳塞的那种混响外扩式的声场氛围,所以对于人声党而言,我是十分推荐你把人声套给作为主力去使用的。而音色上,Regal对不同人声声线的适应性也颇有着Majestic的风范,但它在清丽型的女声、包括一些狭义日系ACG的女声燃曲、萌音表现上,乃至要比Majestic标准版更优秀一些,尾韵稍稍的提亮带来了适度的甜感、同时不会影响男声应有的醇厚度,所以它听绝大部分的人声曲目,都可以获得一个厚薄适度、明暗适度、但润泽度极佳的状态,唯一需要担心的点在于,如果你开启了低频开关,它的极低频驻波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一些人声的纯净度,女声爱好者我会推荐你把低频开关关闭、打开高频开关。


“声场套”从佩戴方面我个人不算喜欢,即便内部填充了惰性海绵套,佩戴进耳道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偏硬,所以一定得用比你平时佩戴小一号的尺寸,不然导管口距离耳道太远的话会让音色很怪异。这个套子其实声音有一点CP100的影子,底子是干净的、也可以削掉一些低频的杂讯,但它整体保持住了一些正常存在的空间混响、不会像SpinFit的很多套子那样让你觉得氛围寡淡,同时它能够把高中低频的所有结像都在边缘处起到一点勾勒轮廓的作用,对听器乐为主的用户而言,声场套能够带来非常立体的空间与极为优秀的结像实体化表现,尤其是纵深的表现会非常精湛。


提一嘴搭配方面,Regal的16欧阻抗、116dB/mW的灵敏度,不论是从功率角度还是实际搭配角度来讲都是一个挺让人省心的表现,你可以用极低的音量就驱动出很高的声压,即便是用常见的中低端小尾巴来搭配,也可以用低增益就获得非常饱满的声压与动态,尤其是作为使用了动圈作为低频单元的结构来说,我会倾向于你用任何播放设备的低增益来驱动、以便获得更好的控制力与针对动圈部分的电流输出能力,而在用山灵M5 Ultra 10TH这种级别的播放器驱动时,Regal就已经可以呈现出极高的声音上限了,但是在搭配上,我个人建议给Regal避开本身中低频就比较HuFi的设备、优先选择偏干净点的前端,哪怕数码味儿也没关系,韵味这事儿交给Regal自己就行。


作为一款在4K价位的耳塞而言,Regal的硬素质表现是非常能打的,但更可贵的地方其实是它的曲风杂食度的优秀程度乃至比它的硬素质带来的声价比还要高,偏浓郁的极低频氛围会让它在听一些严肃向的古典曲目时显得稍脏了一点,但在大部分曲目中对泛流行乐是属于正向的优化,除了山灵一向拿手的抒情、细腻向人声表现,它优秀的声场、密度则也让它可以胜任对硬素质与频宽要求极高的现代型OST、New Age曲目,虽然也许Regal不是同价位产品里素质最高的那个,但是它所覆盖的听音观的面是非常广的,处在一个十分雅俗共赏的平衡点上,乃至这种从HIFI性角度讲也许存在缺陷的低频反而成了它的特色所在,所以不论Regal是被定义为一个素质流、还是HuFi听感流的耳塞,都有它充分的合理性。


“大、小山灵王”,都可以说是山灵家现象级的单品,乃至从正式亮相到现在,Regal所拥有的话题度、美誉度居然呈现出了不降反增的趋势,我这篇文章其实算所有媒体中拖的比较晚的,但我近期还是接收了许多许多关于Regal的咨询。一个单品的成功自然有它的偶然性,如果说爆款有规律可言,那爆款就不值钱了,我认为从一个跨界做耳塞的新手品牌、再到逐步被认可为一个全面型的音响耳机品牌,山灵在耳塞领域是有着充分的积淀的,随着时间积累出来的质变、和红海市场中用户对产品软硬实力与辨识度的愈发高要求,还是应证了“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且“好的产品用户会帮你吆喝”的说法,Regal的产品力配得上它所拥有的销售成绩、与正面的风评,希望山灵保持住这样精益求精的用心态度,从而让他们在耳机产品的领域,可以走的更远一点。

来源:李凌佳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