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7年起,巴菲特写下80封致合伙人与股东的信,讲原则而非故事。1965年起,他60次登上伯克希尔讲台,面对投资者答疑数小时,从不回避。还有无数演讲、访谈和授课,他反复讲述核心理念。
1957年起,巴菲特写下80封致合伙人与股东的信,讲原则而非故事。1965年起,他60次登上伯克希尔讲台,面对投资者答疑数小时,从不回避。还有无数演讲、访谈和授课,他反复讲述核心理念。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大萧条席卷全国。1930年,沃伦·巴菲特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出生,家庭普通却有特点。父亲是证券经纪人后成为国会议员,祖父经营靠诚信的小杂货铺。这孩子从小对数字、金钱和商业展现敏锐,6岁卖可口可乐,7岁读《赚1000美元的1000种方法》后幻想靠投币体重计发财。
童年在衰退中启蒙,战争中成长。1939年二战爆发,1941年美国参战,工厂全力运转。11岁的巴菲特完成首次股票投资,13岁填纳税申报表,靠送报纸等小买卖锻炼了对成本等的理解。1945年战争结束,美国站在全球经济制高点,15岁的巴菲特攒下5000美元第一桶金。
1950年代美国估值便宜、监管宽松,是价值投资的黄金时代。17岁的巴菲特考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觉得学不到赚钱之道,两年后转学回内布拉斯加大学提前毕业。1950年申请哈佛商学院被拒,后改报哥伦比亚大学被录取,因为偶像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此授课。
1954年,24岁的巴菲特加入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当时可可豆价格飙升,全美最大的可可加工商Rockwood面临难题,利用税法新增条款宣布业务重组,巴菲特敏锐捕捉机会,大量买入其股票,通过股份兑换可可豆转手获利,完成经典烟蒂股案例,也让他理解投资要低价买入被忽视的价值。
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26岁的巴菲特回到奥马哈,用10.5万美元亲友资金成立巴菲特合伙公司。1957年,他发现冷门公司Sembo map,该公司地图业务萎缩但投资组合市值超自身总市值,他果断买入成为大股东,推动公司分拆投资组合发给股东,释放了被忽视的价值。
从1956年起,连续5年巴菲特合伙公司年化收益接近30%,远超标普指数。他的投资逻辑朴素,以低价买入,等待价值回归。别人没有的钱,他有,保险业是关键。1951年,21岁的巴菲特意识到保险的浮存金是巨大杠杆,客户预付保费在理赔前归公司支配,低成本且长期可自由投资。
1962年,巴菲特开始买入新英格兰纺织厂伯克希尔·哈撒韦,后将其变成控股平台。1967年,伯克希尔首次收购小型保险公司national Indemnity,有了第一桶浮存金。1976年,巴菲特增持陷入困境的GICO,1996年其全资并入,与national Indemnity组成浮存金双引擎,为投资提供资金。
1960年初夏,巴菲特在洛杉矶参会结识查理·芒格,两人开启60多年合作。当时巴菲特专注烟蒂股,芒格说服他转向买优秀企业。1972年,伯克希尔收购喜诗糖果,之后陆续投资华盛顿邮报、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可口可乐等,将伯克希尔从套利机器变为优质企业长期持有平台。
2008年金融危机,市场恐慌,巴菲特出手向高盛注资50亿美元。早在1970年代末,伯克希尔旗下blue chip Stamps收购Wesco financial控股权时,面对美国证监会调查,巴菲特和芒格全程配合,最终未受指控。1991年所罗门事件,巴菲特临危受命,用声誉守住了所罗门和伯克希尔的底线。此后伯克希尔在收购中坚守原则,赢得了信任资本。
在投资中,巴菲特强调能力圈,只做懂的生意。他多次错过微软、亚马逊等,但不后悔。直到苹果,他看懂其品牌护城河等才重仓。他投的是看得懂、长期稳定的生意,这份专注带来复利。
1964年,美国运通卷入色拉油丑闻,股价腰斩,巴菲特发现品牌信任未崩塌,重仓买入并坚定持有。1988年,他看懂可口可乐是全球最强品牌,伯克希尔投入10.2亿美元,带来丰厚回报。2000年,他注意到穆迪的不可替代地位,低调建仓长期持有。
巴菲特生活简单,几十年住同一栋房子,每天去同一家餐厅。伯克希尔不靠制度创新,靠常识与节制,从一家公司开始逐步建立完整系统。其核心文化是克制、诚实、慢,只把股东的钱当自己的钱花。他的成功是时代、浮存金、芒格、信任、能力圈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来源:冰与火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