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 50 年代的欧洲广播界,竞争那叫一个激烈。卢森堡广播电台(RTL),表面上顶着个 “国营脸”,实际上是私人买卖。当时它被一家名叫欧洲一号的 “海盗电台” 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为了挽回局面,RTL 的老板塔布伊斯和总经理佩尔维想出了一个疯狂的主意 —— 搞
你能想象吗?有人竟然能从北极运冰到赤道,还差点让电台赔得倾家荡产!这可不是什么科幻故事,而是上世纪 50 年代发生在欧洲的真实事件。
上世纪 50 年代的欧洲广播界,竞争那叫一个激烈。卢森堡广播电台(RTL),表面上顶着个 “国营脸”,实际上是私人买卖。当时它被一家名叫欧洲一号的 “海盗电台” 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为了挽回局面,RTL 的老板塔布伊斯和总经理佩尔维想出了一个疯狂的主意 —— 搞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赛。
他们放出狠话:谁能把北极的冰块运到赤道,不用制冷设备、禁空运、主要靠陆运,每运到 1 公斤冰,就奖 10 万法郎!这条件简直就是在刁难人啊,北极到赤道那可是上万公里的距离,中间还得经过酷热的撒哈拉沙漠,冰怎么可能不化完呢?观众们都大骂电台玩不起,RTL 却嚣张地回应:“不是我不给钱,是你们没本事!”
可没想到,还真有人把这事儿当真了。挪威有个叫纳提克的老板,他是生产保温玻璃棉的厂子经理。纳提克一听这事儿,一拍桌子说:“用咱的玻璃棉包冰,融化率不到 10%,这奖金不就是白送吗?” 于是,他立马找来工程师克莱文。
这个克莱文可不简单,他既是技术控,又是社交达人,拉赞助、搞关系那是一把好手。两人一合计,就算最后奖金拿不到,这波广告效应也能让他们血赚。于是,克莱文说干就干,开始到处拉赞助。
你还别说,欧洲群众早就看 RTL 不爽了,纷纷助力这场 “打脸” 行动。壳牌石油免费供油,雷诺和斯堪尼亚抢着送卡车,就连食品、工具、衣物都有人包办。最后,克莱文愣是没花自己一分钱,就组出了一支豪华车队。他们还请来冰川专家,定制了取冰方案 —— 泼水冻冰法,硬生生地造出了一块 3 吨多的 “巨无霸” 冰块。
RTL 一看克莱文动真格的了,立马就慌了。他们测试完玻璃棉的保温效果后,发现如果这冰真的运到了赤道,他们得赔 4 亿多法郎!这可怎么办呢?RTL 赶紧翻合同,终于让他们揪出了一个漏洞 —— 公证有效期只有 3 个月,已经过期了!于是,官方宣布挑战取消,全欧洲都是骂声一片,但 RTL 铁了心,就是不给钱。
虽说奖金没了,但纳提克和克莱文却决定继续这趟运冰之旅。反正赞助的东西够 cover 成本,还能给产品打广告,何乐而不为呢?1959 年 2 月,车队载着 3 吨多的冰块从挪威出发了。
这一路上,那可真是热闹非凡。车队穿越了多个国家,所到之处都引来媒体争相报道,民众围观看热闹,企业也纷纷蹭热度送礼。这趟运冰之旅简直就成了一个移动的广告牌。
最后,冰块虽然没有运到赤道,但格拉斯瓦特公司的玻璃棉却一战成名,克莱文也成了欧洲红人。而 RTL 呢,虽然输了口碑,但是却也蹭了一波流量。
这场看似荒唐的 “运冰骗局”,其实蕴含着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它让我们看到了商业竞争的激烈,也看到了人们为了利益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同时,它也让我们看到了创新和勇气的力量。纳提克和克莱文敢于挑战不可能,最终虽然没有拿到奖金,但却获得了更大的商业价值。
这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地被困难吓倒,有时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我们有勇气去尝试,有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就有可能取得成功
。
参考文献:无具体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内容取材于网络
来源:角球爱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