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此,我在《俄乌战争观察:“瓮中之鳖”的俄军,进入乌克兰的波军,继续戒烟经验谈》《俄乌战争观察:俄军违纪乱象、战略挤压东欧、网络川粉“大棋论”泡影》两篇文章呼吁戒烟及交流戒烟经验。
9月23日俄乌战争简况图。可见俄乌继续沿千里乌东战线僵持,整体态势没有明显变化。
2025年9月23日,俄乌战争第1308天。
也是开始戒烟的好朋友们戒烟的“第N+1天”。
这里专门说明一下,我在9月中旬体检主要为呼吸科、心血管科等,由衷认为吸烟三大害处。
一是为吸烟傻乎乎主动上交至少500%“专项”重税。
二是吸烟将直接伤害身体,尤其重创心肺功能及其他重要器官。
三是使家人担忧及严重影响家人和不吸烟朋友正常健康生活。
为此,我在《俄乌战争观察:“瓮中之鳖”的俄军,进入乌克兰的波军,继续戒烟经验谈》《俄乌战争观察:俄军违纪乱象、战略挤压东欧、网络川粉“大棋论”泡影》两篇文章呼吁戒烟及交流戒烟经验。
呼吁得到至少50位吸烟好友的响应,并且陆续开始戒烟。
戒烟,是“新我”与“旧我”的战争;是我们为曾经彷徨迷茫鸡血愚昧的少年时代的选择的自我救赎的战争。
为此,无论戒烟多久,只要没有彻底戒断,我们都要继续“第N+1天”的“战斗”。
戒烟之战本来是孤独的,这里,我希望邀约朋友一起戒烟,一起对战“旧我”,一起经常留言交流经验,相伴友谊,轻松戒烟。
预祝成功。
再说俄乌战争。
综述9月23日俄乌战争最新消息有三。
一是英国及北约加码与莫斯科的核战略博弈,可能往波罗的海沿岸国家部署战术核武器。
9月中下旬,先后发生俄军无人机侵入波兰,3架俄米格-31战斗机侵犯爱沙尼亚领空、2架俄战斗机骚扰波罗的海的波兰石油钻井平台的领空等恶性安保事件。
这些恶性安保事件重大和直接威胁了拉脱维亚、立陶宛、瑞典、波兰、捷克等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及罗马尼亚等北约欧洲盟国的主权及安全。
为此,北约启动北约章程第四条,紧急磋商应对措施,启动“东部哨兵”预警体系。
不过,这些举措主要为北约章程第4条内容,大致表述为“当北约任意盟国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受到威胁时,所有缔约国应共同协商,以决定是否采取必要的行动。”
该条款属于“温和叙事”,仅是启动成员国之间紧急磋商机制,以便必要时协调应对措施。
至于要求北约盟国启动集体安防体制、进行军事干预、甚至进行战争,这是北约章程第5条内容。
从北约4条升级北约5条,这是一个欧洲国家慢条斯理按章程办事的常态过程。
然而,波兰、爱沙尼亚对此事件都有激烈反应,两国谈论俄军入侵,均有再有下次,无需商议和警告,予以“直接击落”等等强势发声。
不过,波罗的海三国却又存在均无北约先进战机的尴尬情况。
为此,9月23日,爱沙尼亚国防部长佩夫库尔接受媒体采访,对接受英国部署英国F-35A战斗机问题,表示“持开放态度。大门永远为盟友敞开。”
这并非平常的外交辞令,而是北约欧洲盟国可能围绕英国,形成欧洲全新防务体系的重磅信号。
俄乌战争爆发至今,英国皇家空军按照北约防卫体系要求,主要以12架F‑35战机,连同意大利F-35战机驻防爱沙尼亚的阿马里空军基地,负责“巡警”波罗的海空域,以及“护卫”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国领空。
北约启动“东方哨兵”行动,英国皇家空军已经向波兰加强部署台风战斗机。
爱沙尼亚领空,正在被北约战机驱逐出境的俄军战机。
部署爱沙尼亚的阿马里空军基地的英皇家空军战机。
“新鲜出炉”的B61热核弹,当量为1万吨-30万吨TNT当量不等,为战略战术核武器及美国核武库主力武器。
能够承担常规和核武器作战的(CTOL)F-35A隐形战斗机。
然而,在爱沙尼亚及更靠近俄军彼得堡及波罗的海舰队基地的更重要方向,英方既没有加大战机部署,应对俄军战机犯境也很平淡,而是主要依靠意大利F-35战机从阿马里空军基地升空拦截、驱逐俄军离境。
英方如此离奇低调,被欧美及俄媒体高度关注及分析认为是在“憋招”。
事实上,英国在2025年6月宣布采购12架美国常规起降型(CTOL)F-35A隐形战斗机,已经被证实将在2026年陆续交付。
这样,鉴于F-35A战机“可携带核弹与常规武器的双用途”机型,配套装备美国B61‑12战术核弹及满足英军NATO空基核任务需求,为英国核战略威慑的主要“国防重器”。
故而,或以数架部署英国皇家空军最为核心的马勒姆基地,之外部署何处,就成为欧美及俄方高度关注的敏感问题。
美国盟友众多,购买F-35战机的盟友也多,不过,要美国“心甘情愿”交付F-35A及装备B61‑12战术核弹的盟友,完全移交核打击权限的盟友,甚至以色列也过不了“槛”,唯有英国。
可见,即便特朗普上台,英美战略发生重大分歧,美国“新政治势力”也无法改变美方向英方移交F-35A战机及配套装备B61‑12战术核弹的现实。
这就是英美传统关系的“惯性力量”。
显然,英国是在俄乌战争背景下决定购买F-35A战机,从核战略逻辑而论,这批核威慑重器必然不会悉数部署国内,仅为防御性部署;而是英国作为“自愿联盟”、拉姆施泰因援乌联盟的双料领导国,更大概率选择“攻击防御”战略,部署在东欧及波罗的海沿岸地区。
这种部署,既是英法领导“自愿联盟”构建独立的欧洲安防体系的重要项目,也是最能够让莫斯科深刻体会到己方在“先发制人的情况下,必须面临高风险”,从而遏制莫斯科对波罗的海地区的“战略冲动”。
同时,9月,为莫斯科与特朗普频繁交换美俄续约《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意见,莫斯科明显希望以此“交换”美国在俄乌战争继续让步的关键窗口。
就此,9月中旬频繁发生俄军侵犯波兰、爱沙尼亚等北约盟国领空事件,终于为英国从外交、军事及核衡势政治角度切入,影响及破局莫斯科与特朗普的特殊关系,提供了极佳的机会。
当然,爱沙尼亚国防部长佩夫库尔的相关声音,这也仅是北约方面放出的试探性信号。
不过,即便信号,也已经让莫斯科对北约及英国可能将F-35A战机部署前所未有的“近距离”,必然地深感不安和愤怒。
二是莫斯科在国际政治博弈对特朗普占有莫名其妙的“特殊优势”,在坚持强硬战争政策同时,莫斯科频繁加大对北约及欧洲盟国施压,加剧了2025年秋冬的欧洲核危机。
参考9月23日俄乌战争简况图,比较更前时间的俄乌战争简况图,清晰可见,俄国在承受大量伤亡及物资消耗、乌克兰对俄境诸多高价值战略轰炸,损失惨重的同期,俄军顿巴斯战场地面攻势也是疲乏邋遢,战果绝非理想。
可以认为,2025年秋冬-2026年春夏,应该为俄国动员集战力峰值转向下坡的关键阶段,战至2026年秋冬,俄乌战争大概率成为对峙战和拉锯战态势,莫斯科将完全失去以军事手段压迫和解决战争的能力。
这将是俄国地面攻势作战的关键作战窗口期。
然而,战至今天,莫斯科依旧没有通过常规战争压迫欧洲及乌克兰停战、进行“以土地换取和平”谈判的信心。
9月,“Zapad-2025”军演核武器打击阶段,俄总统亲临现场,视察演习。
9月,“Zapad-2025”军演核武器打击阶段,俄军模拟核打击。
于是,核武库和核衡势政治也就成为莫斯科手里最后“王牌”。
也因为此,我们可以清楚看到,9月以来,俄军在顿巴斯战场表现一如既往地困顿,莫斯科却耗费宝贵军事资源,精心运作了俄军频繁骚扰侵入北约盟国领空事件;俄与白俄联办“Zapad-2025”军演及俄总统亲自参与模拟发动战术核打击事件;以及9月22日,莫斯科主动喊话美国,要求续约《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等等,实则都是莫斯科谋求战略决胜欧洲及乌克兰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手段。
其实,综合军事、政治和外交等手段进行极端对抗,就是现代战争之“混合战争”的主要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仅是观察莫斯科喊话美国续约《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要求2026年2月到期后,续约一年,继续裁减双方战略核弹头和炸弹在1550枚之内,以及继续裁减双方的战略轰炸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器和轰炸机等,以及停止研发新的战略核武器等。
再比较俄国无论研发“Oreshnik”中程弹道导弹及在去年11月份投入实战,轰炸乌克兰第聂伯罗军工企业;以及俄国防工业企业一直扩能增产,被预估核武库储存超过2000件相关武器等情况,即可发现,莫斯科“醉翁之意”,其实就是利用特朗普迫切推动美俄军备控制谈判和达成协议的心情,逐渐施压特朗普及推动“实现(俄美)双边关系正常化”,迫使美国在俄乌战争做出让步,以及创造一个俄美“有利于实质性战略对话”的氛围。
平心而论,美俄无论核武及常规武器比较,美国都是遥遥领先。
美俄博弈,无非就是第二次冷战,结局本该没有悬念。
然而,出人预料,如今的美俄较量,已经诡变为特朗普与俄总统的个人政治能力与意志的较量,情况如何,变数满满。
三是2025年俄国在秋季战争面临二个战略短板及问题。
俄国为多民族多信仰的威权国家,并非铁板一块,故而随着俄乌战争时间拉长,莫斯科需要投入更大军事和政治资源,以应变的(俄乌)战争与(国内矛盾、民族分歧及反恐)不确定战争,莫斯科未来“战线”也就随之拉得更长。
其一、俄国长期依靠威权及军事资源维持国家统一,然而,俄乌战争3.5年,无论莫斯科“威权”形象“扑街”,或者俄军强大军事资源“跳水”,都已刺激俄国内部的恐怖势力复燃。
2024年3月番红花市政厅恐怖事件只是信号。
俄国境内不仅存在ISIS等危险,一旦失去“威权和军队”的压制,俄国的北高加索地区及卡德罗夫家族政治、塔吉克分离群体、乌兹别克移民等等,都会酿成潜在的危险。
可以预言,只要莫斯科继续深陷俄乌战争“泥潭”,长期被莫斯科威权压制的更多不确定恐怖势力大概率不断复燃,动摇莫斯科政治态势。
9月22日-23日整夜,乌克兰百余架无人机袭击俄首都莫斯科空域,俄方关闭空域,机场停运。
9月,乌克兰在利沃夫国防科技谷2025展览会公开展示TLK-1000水下无人艇,乌克兰称更大型号包括TLK-400,射程1200公里有效载荷500公斤;TLK-1000,长达12米,携带5000公斤,射程达到2000公里。这是一种“亮菜刀”战略,无论“菜刀”锋利与否,对莫斯科都是极大震慑。
其二、乌克兰“深度打击”战略及俄乌北方边境冲突,都将迫使莫斯科陷入“第二战场”和“拉长战线”。
众所周知,在2022年2月-2024年6月期间,乌克兰受到莫斯科以核威慑压制,被迫在“机械化战争框架”进行防御作战。
然而,随着欧美援助及授权乌克兰打击俄境目标、乌克兰长期稳定乌东防线、发起库尔斯克攻势等,俄乌战争态势悄然变化,成为“寇可来,我亦可往”的战争态势。
如今,在乌克兰“蜘蛛网行动”、轰炸俄油气设施、超级军火库等等高价值战略目标之后,乌克兰无人机攻击甚至波及遥远的远东地区。
如此,莫斯科核战略的“底裤”无疑已被乌克兰扯到膝盖,就算再跑一圈“核威慑”唬人,亦然几分“裸奔态势”。
于是,莫斯科即便继续外交“嘴犟”,显示无奈,还得需要分流资金及军事资源“撒向”全国各地,加强防御,拉长战线。
古今中外,“战线”对于绝大多数战争而言,就是“绞索”。
如此到了2026年秋冬战争,莫斯科能否有幸躲过“绞索”,留字为证,与橡树同行网络,拭目以待。
来源:流浪的橡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