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七师胡杨河市司法局驻综治中心调解工作站通过"访调对接+多元解纷"机制,成功化解一起标的额4.5万元的农民工劳务纠纷,为务工人员王某、胡某追回欠薪,司法行政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专业作用充分彰显。
【精准把脉】2024年8月,胡某、王某与包工头康某签订墙面抹灰协议,参与某医院建设项目。因门窗安装滞后导致抹灰工序无法实施,康某以"未实际施工"为由要求扣发相关费用。双方多次协商无果后,向综治中心求助,司法局驻点工作人员快速锁定争议焦点:劳务量认定与报酬核算标准。
【联动攻坚】调解员周云红、李国安与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启动联动机制:一核施工记录锁定实际工程量,二查付款凭证厘清资金流向,三对图纸核算争议金额,四依《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责任主体。通过调取工程资料完成事实核查。
【双向释法】调解组采取"背靠背"工作法平衡双方诉求:面向务工人员,逐条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0条"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规定,展示类案增强维权信心;针对康某重点阐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30条"分包单位直接支付"义务。经多轮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在劳动监察部门见证下签订调解协议。
目前,司法局已在综治中心构建"139"服务体系(1个窗口、3支团队、9类清单),累计提供法律咨询97人次,化解纠纷11起。下一步,司法局将继续深化“归口管理+动态调度”运行体系,让更多职工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到法治温度。(郭佳龙)
王 强 责编:李俊严 审核:柳 斌
来源:法治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