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硬核技能”GET!海淀各校绘就校园安全底色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1 22:54 2

摘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校园安全、科学教育的相关指示精神,提升校园师生防震减灾知识储备与应急处置能力,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各学校依托海淀区科教资源优势、结合自身校园文化特色,与区地震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紧密联动,开展了诸多形式丰富、特色鲜明、效果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校园安全、科学教育的相关指示精神,提升校园师生防震减灾知识储备与应急处置能力,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各学校依托海淀区科教资源优势、结合自身校园文化特色,与区地震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紧密联动,开展了诸多形式丰富、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

据了解,2025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校园是地震灾害中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的高风险地区,也是地震科普教育与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要阵地。

为进一步促进防震减灾、地震科普、地球科学知识进校园,区地震局联合区教育委员会、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录制了公开课《地震科普与应急避险》及系列短视频《海淀区地震科普微课堂》,并于全国防灾减灾日上线海淀区中小学资源平台,覆盖全区45万名中小学及幼儿园师生。公开课由我国应急科普领域知名专家张英主讲,微课堂由第五届海淀区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中产生的优秀选手主讲,内容涵盖地震基本知识、应急避险技巧、震后医疗处理、地震行业科研成果等。全区各学校积极响应,组织师生线上观看学习公开课及微课堂内容,在夯实校园安全教育基础的同时,以学生视角辐射家庭安全,以校园阵地牵引社会防线,为海淀区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注入了教育动能。

农大附小

学校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且富有成效的防灾减灾体验活动: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各班师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指挥下,迅速且有序地按照预定疏散路线撤离教室,在3分半的时间内全部安全地集结至操场;举行防灾减灾日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为防灾减灾校外辅导员颁发聘书;一至三年级开展防灾减灾专题讲座,内容涵盖地震、火灾、防溺水、用电等多方面内容,为学生建立了系统的安全知识体系;四年级举办防灾减灾知识竞赛,内容涵盖各类防灾减灾知识与技能,同学们踊跃参与,积极答题,充分展示了在日常培训活动中的学习成果;五年级开展了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培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现场演示,学生们了解了心肺复苏的意义、操作步骤与要领,并上台进行实操练习;六年级举办了止血包扎技能培训,经过辅导员们的原理讲述、动作示范,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逐渐掌握了止血包扎的技巧。此次系列活动有效普及了防灾减灾知识,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防灾减灾氛围。同时,新华社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国直播,点击量超过60万人次。

△向上更多

翠湖小学

学校开展了“震系安全,智护生命——5・12防震减灾知行周”系列活动:举办主题升旗活动,介绍了全国防灾减灾日由来及相关地震知识;在教学楼大厅展示地震仪模型、互动展教具、科普书籍等,组织学生利用课间时间体验;组织五年级学生赴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研学,分组沉浸式体验地震模拟场景、学习地震救援知识,并根据当天体验撰写参观感受;部分年级在综合实践课中开展地震报警器制作活动,学生通过电路连接、传感器调试等步骤,亲手制作简易预警装置,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创新实践成果;邀请专家带来地震逃生知识讲解、应急包使用教学及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实操演示,师生分组练习包扎止血、急救设备操作等技能;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师生按照预定逃生路线迅速有序疏散至操场安全区域。通过系列科普活动不断加深师生对地震灾害的认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夯实校园抵御地震灾害的安全防线。

△向上更多

海淀区教科院

台头未来实验小学

学校以“实战化”演练为抓手,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了“争分夺秒,安全‘童’行”防震减灾疏散演练。演练以突发地震为背景,师生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完成避险、疏散、集结,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分工明确。演练现场还设置了VR体验、应急培训环节,学生可通过VR技术“亲历”地震现场,同时操控机器人或者机器狗探索生命奇迹,穿越逃生帐篷突破险境。演练结束后,学校邀请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红强,开展了“科学赋能,知识护航”地震科普讲座。专家结合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地震成因、避险原则及自救互救技巧,通过现场演示“伏地、遮挡、手抓牢”等实用动作,让安全知识“活”起来。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在沉浸式学习中掌握了守护生命的技能。

七一小学

七一小学承办了由区应急局、区地震局等多家单位举办的防灾减灾科普进校园活动:邀请专业教官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地震科普大讲堂,通过专业讲解、情景模拟、现场互动的方式,零距离为学生们讲授了地震的危害和地震来临时的逃生技能;引导师生们体验逃生帐篷和参观消防车,通过亲身体验与近距离观察,让消防安全知识更加深刻地铭记在每位师生的心中;举行“应急知识问答”活动,涵盖校园安全、城市安全、自然灾害、汛期安全、卫生健康多个方面;组织开展“童笔绘减灾,安全伴成长”书画作品征集活动,各年级师生共同创作了包含绘画类、书法类、剪纸类、篆刻类等形式的3000余幅作品,将防灾知识转化为美轮美奂的艺术成果,让师生成为安全教育的行动者。

民族小学

学校围绕防灾减灾日主题,以演练、研学、宣讲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防灾减灾意识,锻炼应急安全技能。以火灾、地震为背景,学校开展了两次应急疏散演练,根据演练内容指导师生采取不同的应急避险措施,在短时间内组织学生按照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疏散到应急避难场所。在“筑牢防灾减灾防线,守护生命安全家园”主题升旗仪式上,少先队员们围绕防灾减灾主题带来诗歌朗诵、安全知识讲解、手势舞,为全校师生奉上了一堂精彩的“安全教育课”。学校还组织了四年级部分学生前往北京公共安全体验馆研学,在专业教官的带领下,同学们进行了地震体验、震后救护、自然灾害观影、公共安全体验等活动,在亲身参与中学习救生知识,感悟生命的珍贵。

农大附中

学校以“防震减灾始于心 守护安全践于行”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实战演练、技能培训与科普宣传相结合的方式,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以升旗仪式为契机,启动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并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随着警报声响起,各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按照预定疏散路线快速、有序撤离至操场安全区域;组织中学生业余党校学员化身“急救先锋”,开展红十字急救技能培训,培训涵盖心肺复苏(CPR)、止血包扎等实用技能,有效提升了学生应对灾害时的自救互救与应急处置能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帮助他人”的良好意识;各班级召开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共同观看防震减灾科普动画与短视频,培养同学们对地震知识的了解与兴趣。

十九中

学校积极响应防灾减灾日宣传主题,在校园橱窗开设了“防灾减灾科普专栏”和学生“防灾减灾作品”展示专栏,通过漫画图解、案例警示等形式科普地震逃生、火灾自救等知识。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定时开放了地震体验仪和AR互动设备,使大家在亲身体验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地震的威力,进一步增强应对地震的能力。学校还配合地震预警系统组织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在预警信号发出后,师生迅速进行原地避险,并按照预定路线迅速、有序撤离,疏导员等各岗位人员及时到达值守点位,确保每位学生安全撤离至操场集结区域。后续,学校还将组织师生赴防震减灾研学实践基地进行参观体验,进一步提升安全意识与应急技能。

清华附中志新学校

学校举办了系列防灾减灾活动,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组织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以“练”促“防”,提升校园师生应急响应能力;邀请专业教官分别为初一、高一年级举办地震知识讲座,让同学们科学认识灾害,掌握避险技能;举办安全主题书画作品展览,倡导学生用画笔传递安全意识,并将优秀作品制作为安全宣传手册和安全展板,成为校园安全的生动教材;邀请第五届海淀区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特等奖、第十一届北京市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获得者程程同学,在升旗仪式上为全校师生带来科普讲解《蜀道云崖稳 京华栋梁新》,传递青年一代对防灾减灾的深刻思考;同时,学校正积极排练地震主题话剧,计划于6月进行首场演出,让安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双榆树一小

学校以“少年携手防灾,共筑安全未来”为主题,凝聚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将教育与表演相结合,特别举行了一场兼具教育性与感染力的国旗下展示活动。活动现场,几位小主持人介绍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历史背景,引出“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由来、意义和标志。一段精心制作的科普视频让全体师生深入学习了防灾减灾知识,使大家直观了解应对自然灾害的正确方法。在歌舞表演《我是勇敢少年郎》中,同学们通过生动的肢体语言,模拟演示了地震、火灾等灾害中的自救场景,传递不同场景下的科学避震要点。

育英中学

学校通过实战化演练、互动体验、技能培训普及防灾知识,提升师生们的应急响应能力。结合地震预警系统,学校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并邀请中国地震局专家现场指导。演练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和建筑结构特点,采取“分层分区域”疏散形式,体现了防震减灾预案的科学性。在演练结束后,学校组织初一年级学生开展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简易担架制作、创伤包扎、救援绳结学习、心肺复苏、抗震建筑模型体验等防震减灾技能培训,培养了学生的应急自救技能。

八一学校

学校组织小学部全体学生,开展了防震减灾主题手抄报征集评选活动。同学们化身“安全小卫士”,认真查阅防灾减灾资料,用画笔生动描绘地震、火灾等灾害发生时的避险场景,搭配简洁易懂的文字说明,既传递了防灾知识,又融合了创意想法。征集结束后,学校对活动中产生的优秀作品进行了线上展览,让“人人讲安全”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首师大附属定慧里小学

在区地震局的协调下,学校以“知识+体验”为主线,组织科技社团成员赴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研学参观,使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地震科学前沿,在实践探索中提升防灾意识、激发科学兴趣。活动中,学生们手持研学手册,依次探访了地磁场观测区、地震观测井、震源物理实验室等核心区域,通过观察质子磁力仪、地磁测量仪等精密仪器,了解地球磁场监测的原理。在地震观测样板井旁,学生们触摸岩石样品与岩芯,直观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在震源物理实验室内,通过岩石压裂实验让科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科普知识讲座中,学生们通过在振动台上搭建抗震建筑模型,进一步了解了地震知识与建筑减隔震技术的重要性。

一零一中矿大分校

学校以“防范灾害风险,护航美好校园”为主题,开展了多样化的防灾减灾活动:举办防灾减灾知识讲座,组织全校师生统一观看公开课《地震科普与应急避险》,并邀请学校科技老师结合公开课案例进一步讲解地震知识,实操培训应急技能;召开防震减灾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设计“家庭防灾计划”并分组讨论,同时自主制作防震手抄报、绘制校园逃生路线图;组织全校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在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疏散;对教学楼楼梯扶手、实验室危化品存放、宿舍用电安全、操场设施稳固性等重要点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存在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建立台账并向师生公示结果。

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

学校以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为出发点,结合互动体验、应急技能实训内容,切实增强师生应对突发地震事件的能力。演练开始前,学校邀请专业教官为师生讲解遇震防护姿势、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和疏散路线,组织预演并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演练中随着警报声响起,老师们迅速引导教室内的学生按照应急预案,沿着指定的疏散通道撤离到学校操场,整个逃生过程做到了快速、有序、安全;演练后,同学们学习了防踩踏自我保护姿势,在危险情况发生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学校还运用消防烟雾帐篷模拟真实火场环境,使学生在体验中战胜恐惧心理,把防灾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中关村二小西山分校

学校组织开展了系列防震减灾主题活动,涵盖了地震安全知识教育、特色实践体验以及安全检查整改等多个方面:邀请地震领域的专家走进校园,为师生们带来一场生动且实用的地震安全知识讲座;选拔两名学生代表参加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开放日活动,体验破拆、顶撑等模拟救援过程,活动后与全校师生分享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悟,共同深刻体会地震救援工作的艰辛与不易;组织专门的安全检查小组,对校园内的办公室、教室、宿舍、消防泵房等区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全隐患排查,为师生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

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海淀各校通过应急疏散演练、沉浸式研学体验、科普知识讲座与竞赛、书画作品征集等多元化活动,将防灾知识转化为师生亲力亲为的生动实践。各类活动不仅提升了师生的应急安全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更以校园为窗口,构建了全民参与的安全网络。未来,海淀教育将继续联动区地震局,推动地震科普教育从“阶段性活动”向“终身能力培养”转型,为提升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意识、健全校园灾害应急安全体系、培养地球科学领域科研科普人才注入源源不断的“海淀力量”。

素材来源:区地震局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