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秋分时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主场活动在九江市永修县拉开帷幕。在这属于广大农民自己的节日里,欢歌笑语、喜庆祥和,共同奏响一曲大地颂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放眼赣鄱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瓜果香甜、稻谷低垂,又是一年好“丰”景。
9月23日秋分时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主场活动在九江市永修县拉开帷幕。在这属于广大农民自己的节日里,欢歌笑语、喜庆祥和,共同奏响一曲大地颂歌。
壹
欢声笑语,共庆好“丰”景
无人机编队以天为幕、以光为媒,演绎绚丽画卷;文艺演出精彩连连,农产展销人头攒动,地道美食飘香四溢……永修县以丰富多元的活动,全面呈现了粮食丰收、农民幸福、乡村美丽的生动场景。
“此次丰收节活动,我们策划了农民丰收大集、乡村美食体验、乡村工匠技艺展演等活动,为市民们营造了一个沉浸式对话农民、体验农村、了解农业的活动场景。”永修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冯娜热情地招呼着,“欢迎大家都来尝一尝永修小龙虾,品一品永修香米,探索餐桌上的健康新选择!”
现场80个农副产品展位依次排开,集中展示了九江市各类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市民们现场品尝特色美食,并通过现场下单,一键直达把优质农产品好物带回家。
“这是我家乡悬崖峭壁上的土蜂蜜,口感佳、营养价值高。”“90后”姑娘司燕燕组织一群新农人,通过互联网让深山的特产让更多人知道。她发布的视频里,从记录蜜蜂采蜜到自己取蜂割蜜,淳朴乡风与年轻真实碰撞,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
与此同时,江西省首届村歌村舞总决赛也在火热进行。来自全省各地市的农民队伍在总决赛的舞台上,以自编自演的原创节目、丰富的歌舞表演形态,展现新时代农民的才艺风采,传递丰收的喜悦。
贰
科技赋能,农业焕发新生
在永修广阔的田野上,科技的力量正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从一粒稻种到压弯了腰的稻穗,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望着金灿灿的稻田,永修县滩溪镇种粮大户马祖煌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几个月前。
“往年育秧插秧,1300亩田得请七八个工人忙活十来天。”马祖煌表示,今年用无人机撒种,两个人三天就能完成,还比机插便宜120多块钱一亩,400亩田就能省下将近5万块。“科技真是太厉害了!”马祖煌不由得感叹,不仅如此,无人机还应用于施肥、除草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耕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现在全部实现机械化收割,省时又省心。”
科技不仅应用于水稻种植,特色产业也在科技助力下蓬勃发展。
在永修县三角乡的稻虾养殖基地,江西虾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西农业大学合作成立的稻虾科技小院发挥了关键作用。针对龙虾产量低的问题,专家团队深入调研,制定“小龙虾稻虾连作稳产高产技术”课题项目,采用精准投喂等方法,使龙虾亩产量从过去的100多斤提升到300多斤。科技小院还开展多项研究课题,为稻虾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永修县以科技赋能农业,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型。通过无人机播种施肥、智慧农业系统实现精准管控,以及科技小院提供的坚实技术支撑,科技已成为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的强大助推器。这不仅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更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如今,永修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希望与喜悦。
叁
特色农业,绘就乡村新画卷
在永修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农业产业正以蓬勃之姿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近年来,永修县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乡村的发展活力涌出来。
“1月种水草,3月投虾苗,4月中下旬收获第一批商品小龙虾,后期通过轮捕轮放,6月底持续收获小龙虾后,随即种植水稻,真正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徐绘高是永修县三角乡稻虾种养大户,据他介绍,采用“稻虾轮作”模式后,每亩稻田产虾可达150公斤以上,单季水稻稳产500公斤,亩均收入从单纯种稻时的几百元大幅提升至2000元以上。
据了解,永修县小龙虾面积突破30万亩,拥有6个连片万亩以上、30余个千亩以上的稻虾养殖基地,年产值超40亿元,年产小龙虾4.5万吨,受益农民超15万人,被誉为“江西省小龙虾养殖第一县”。
在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永修县也十分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44万亩,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94%。通过创新“123N”管理模式,打破农田“碎片化”困局,构建规模化格局,高标准农田平均地块面积达5.6亩,机械化作业效率显著提升。同时,建立数字化管护系统,创新管护制度,确保农田长期发挥效益。
农业丰收农民乐。如今,永修已形成“东虾西甲中香米,果蔬药旅竞芬芳”的农业产业格局,农业产业发展势头正劲。从田间到市场,从传统到现代,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