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被炸死就是被饿死,加沙14万吨援助陷入死局,以色列太狠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20:34 1

摘要:自从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就成了一座被隔绝的牢笼,空袭经常发生,居民区、学校、医院时不时就被炸毁,超市里的货架空空如也,一斤面粉的价格涨了5倍,还常常有钱买不到。

文|ho侯神

编辑|ho侯神

不是被炸死,就是等着饿死、病死,这是如今加沙230万民众的真实写照。

可谁能想到,本该缓解这场灾难的14.4万吨人道援助,却卡在半路上动弹不得。

其中7%要经过的艾伦比桥被以色列无限期关闭,剩下的路线要么被战火阻断,要么被层层管控拖到过期。

这些援助能让至少50万加沙人多活一个月,可现在它们就像一堆看得见摸不着的救命稻草。

为什么以色列要对加沙下这样的死手?这14万吨援助到底还能不能到民众手里?

自从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就成了一座被隔绝的牢笼,空袭经常发生,居民区、学校、医院时不时就被炸毁,超市里的货架空空如也,一斤面粉的价格涨了5倍,还常常有钱买不到。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今年8月的报告显示,加沙90%的人口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其中40%的人已经到了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的地步,不少孩子因为营养不良出现了发育迟缓的症状。

而药品和医疗物资的短缺,更是把加沙推向了病死的边缘,让人无奈的是,很多慢性病患者,比如糖尿病患者、心脏病患者,因为断了药,病情一天天恶化,可他们连去邻国约旦就医的路都被堵死了。​

就是在这样的绝境里,14.4万吨人道援助成了加沙民众唯一的希望。

这些物资里,有能让孩子们不挨饿的面粉、食用油、奶粉,有能救人性命的抗生素、退烧药、手术器械,还有能让医院勉强运转的发电机和燃料。

按照援助机构的计划,这些物资会分批次通过艾伦比桥、拉法口岸等路线运进加沙,最快一周内就能送到难民营和医院。

可谁也没料到,以色列突然关闭了艾伦比桥,这座承担着7%援助运输的关键通道,直接让近1万吨物资卡在了约旦境内,剩下的物资也因为其他路线的管控变得寸步难行。

有人可能会问,不就是一座桥吗?换条路不行吗?实际情况是加沙周边的运输路线本就少得可怜,每一条都被以色列牢牢控制着。

而艾伦比桥的关闭,并不是一次偶然事件,而是以色列一步步把加沙推向“死局”的操作之一。

上周五,一名负责向加沙运送援助的约旦籍卡车司机,在艾伦比桥上向以色列军人开火,造成两名军人丧生

这件事发生后,以色列立刻就关闭了艾伦比桥,理由是保障安全。

按理说,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暂时关闭口岸排查风险也情有可原。

可约旦政府很快就做出了回应,不仅谴责了袭击行为,还启动了调查,确认袭击者是刚受雇三个月的平民司机,和援助机构没有关系,并且承诺会加强对援助车辆的安检。​

为了不让援助中断,约旦在周六主动提出部分开放艾伦比桥,只允许行人通行,货物运输暂时暂停,先看看情况再说。

约旦国家广播公司还拍到,不少巴勒斯坦人拿着护照在桥边排队,希望能早点去约旦就医或者探亲,口岸虽然拥堵,但至少还有一丝松动的迹象。

仅仅过了一天,以色列就变卦了,周日上午,以色列机场管理局突然宣布,要继续关闭艾伦比桥,而且这次没有给出任何开放时间,只说每天评估。

以色列还同步关闭了和约旦之间的另外两处过境点,直接把约旦到加沙的陆路通道全给封死了。​

艾伦比桥不仅仅是援助通道,还是西岸巴勒斯坦人避开以色列领土、前往约旦的唯一通道。

现在桥一关,不少巴勒斯坦人直接陷入了两难,留在西岸,可能会遇到以色列军队的巡逻和冲突。

想走其他路线,要么要绕几百公里的远路,要么要经过以色列的检查站,不仅耗时久,还可能被拒绝入境。

如果说关闭艾伦比桥是断了加沙的一条胳膊,那以色列接下来的操作,就是把加沙的两条腿也给捆住了。

他们一边增兵约旦河西岸,一边收紧对其他援助路线的管控,一边用拖时间的方式让援助物资失效,形成了三重封锁,彻底让14万吨援助陷入了死局。​

就在关闭艾伦比桥的同一天,以色列国防军宣布,要向约旦河西岸增派8个连队的兵力。

这批部队到位后,约旦河西岸的以军总兵力会达到23个营,而且这些增援会一直驻守到10月中旬犹太节期结束。

可能有人对23个营没概念,咱们可以换算一下,一个以色列陆军营大概有500人,23个营就是1.15万人。

再加上之前部署的兵力,约旦河西岸的以军总人数会超过2万人,这么多兵力部署在那里,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加强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控制,包括援助物资的运输路线。

除了艾伦比桥,加沙还有一条重要的援助通道拉法口岸,这条口岸连接着加沙和埃及,承担着大约30%的援助运输。

以色列虽然不直接管理拉法口岸,却通过管控周边空域和海域的方式,间接影响着口岸的运营。

它会会时不时宣布加沙周边空域为禁飞区,导致援助物资无法通过空运到达埃及,还会在加沙附近的海域进行巡逻,阻止援助船只靠近。

更过分的是,以色列会对通过拉法口岸的物资提出限制清单,禁止运输钢筋、水泥等可能用于军事用途的物资,实际上这些物资是加沙民众重建被炸毁房屋的必需品。

在关闭艾伦比桥后,以色列一直说口岸开放时间会逐日评估,可这个评估从来没有给出过明确的标准。

到底什么情况下才能开放?需要满足哪些安全条件?援助机构要怎么做才能让物资通过?这些问题,以色列从来没有正面回答过。

一天拖一天,一周拖一周,卡在约旦境内的近1万吨物资,已经有部分开始变质了,面粉因为受潮结块,食用油因为温度过高出现异味,就连包装好的奶粉,也因为仓库通风不好开始发霉。

面对加沙的援助死局,国际社会其实也做出了不少反应。

可这些谴责和呼吁,大多停留在口头层面,没有真正形成能让以色列让步的压力。

为什么会这样?以色列背后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这些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

讨论加沙问题时,常常会动用否决权,阻止对以色列不利的决议通过、

而且现在国际社会的注意力被其他热点问题分散了,比如乌克兰危机、红海局势等,能投入到加沙问题上的精力有限,导致对以色列的施压力度不够。​

对于加沙230万民众的需求来说,还是杯水车薪,要想真正打破死局,光靠几个国家和机构的努力远远不够,需要国际社会形成合力。

比如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开放援助通道,建立国际监督机制,确保援助物资能顺利运进加沙,不被扣留或拖延。

还对加沙的援助力度,不仅要送物资,还要帮助修复被炸毁的医院、学校和基础设施,让民众能慢慢恢复正常生活。​

加沙的死局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以色列的狠,是对加沙民众生命的漠视上。

他们明明知道,每多关闭一天口岸,就会有更多的孩子挨饿、更多的病人死去,可他们还是选择了拖延和封锁。

现在,14万吨援助还在约旦和埃及的仓库里等着,加沙的民众还在为了一口饭、一片药挣扎着

我们不知道这场死局还要持续多久,但我们能肯定的是,只要国际社会不放弃,只要还有人在为加沙的援助奔走,就还有希望。

最后,想问问大家,如果国际社会能做一件事来帮助加沙民众,你觉得这件事应该是什么?​

来源:ho侯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