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1日,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例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坚持重大改革、重点任务、重点工作协同推进,积极主动有效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4月11日,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例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坚持重大改革、重点任务、重点工作协同推进,积极主动有效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作为杭州市产业大区和农业大区,钱塘乡村振兴的步伐从未停歇。2024年,钱塘区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42,排名位居省市前列。
聚焦新的重点任务,钱塘将如何精准发力?
近日,《杭州市钱塘区以“千万工程”推进城乡融合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时代样板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发布,为答好这一问明确了路线图、任务书:以乡村振兴共富引领为主轴主线,以缩小“三大差距”为核心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围绕“富民增收”谋深做实“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基层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具体来说,钱塘将分“四步走”:到今年年底,全区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在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服务集成、要素合理分配和自由流动等方面形成一批新模式新机制。到2027年,全区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取得突破性成果。到2030年,城乡高质量发展更加凸显,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取得跨越式成效,城乡融合发展更加平衡充分,城乡共同富裕更加可感可及。到2035年,以“千万工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决定性胜利,率先实现共同富裕。
房前美了,再出和美乡村“精品作”
“原来房子旁边都乱糟糟的,现在环境变美了、水变清了,走到哪里都是绿油油的。”对河庄街道江东村村民陈炳贤来说,这些年村里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环境。
曾经,自钱塘江边围垦而来的江东村还是一片贫瘠的沙地,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江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为产业引进、村民就业提供了充足条件。
迈向共同富裕,把好“公平”之秤,农村谓之关键。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钱塘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理念,不断迭代升级“千万工程”目标,让新时代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
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户厕改造和乡村特色风貌塑造为重点,钱塘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弱项;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构建了一条城乡生活垃圾从分类、收集、清运到处置的产业链条;生活污水一体化运维,区级统一出台运维管理办法,统一委托专业第三方运维,除整村拆迁村外,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农村厕所一体化建设,统一实施百余座农村公厕新建改建,推动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截至目前,钱塘已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全覆盖,其中精品村占1/3;累计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7个、特色村2个,市级清廉乡村3个、数字乡村2个;建成风景线1条、美丽庭院1.8万户,2023年获评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工作优胜区和美丽乡村示范区;全区共有6个村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占比超10%,居全市前列。
在这一基础上,钱塘更需创特色、树品牌,推动都市田园和美乡村再升级——《实施方案》明确,将进一步推进乡村片区化组团发展,率先实现和美乡村全覆盖,因地制宜培育一批产业特色村,建设“美丽田园衬托、围垦文化和工业文明交融的富有钱塘韵味”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钱包鼓了,勾勒产业发展“轮廓线”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手段。近年来,钱塘积极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助推全区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
走进河庄街道“新莓”共富工坊内,几张桌子拼接成一条分拣包装流水线,食物秤、高精度电子秤、封膜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印有“钱塘潮莓”的包装盒、腰封、彩带有序摆放。村民们正忙碌不停,将一份份饱满的草莓打包成精美礼盒。
作为钱塘“草莓第一村”,新江村草莓产业起步早、底子强、品质优,目前全村草莓种植大棚面积已超66.6万平方米,“草莓经济”总规模超3000万元。
喜人的数据背后,是新江村多年的探索。为推动草莓品质提升,新江村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积极开展草莓种植合作,提供1万平方米大棚区域作为草莓研发基地,由省农科院为村里现有的“章姬”“越秀白雪公主”等10多个草莓品种提供培育和种植技术,在草莓育苗体系、草莓新品种选育试验推广、草莓主要病害鉴定防控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攻关。“去年,我们村正式成立了杭州新莓农文旅有限公司,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对接线下商超平台、打造‘钱塘潮莓’品牌等举措,拓宽新江草莓的市场空间和传播渠道,助力强村富民。”新江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越来越多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钱塘农业正开发着田间地头的每一种可能:农示青创农场以绿色发展的设计理念打造约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智慧温室,不仅配备了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还结合智能化监控、虫情监测系统、土壤监测以及温度湿度监测等高端设施,让农场远程管理和操控成为现实;麦腾生态农园以“精品农业”“订单农业”为导向,引进GAP(即“良好农业规范”)种植标准,配备实时监测土壤、气象及病虫害等数据的智慧农业系统,打造集生产、教育、科研、旅游于一体的新型都市农园……
从绿意盎然的田野到独具匠心的农业项目,从传统农耕到现代农业技术的融合,以“产业增效”为引领,钱塘将聚焦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农业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完善现代都市农业生产体系,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钱塘“土特产”集链成群,加快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游客来了,绘就城乡共富共融“新图景”
体验现代农业的乐趣、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最近,位于前进街道的新前进公社项目成了热门打卡地,公园里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据了解,新前进公社位于前进街道老办事处,是钱塘别具特色的以现代社群为核心的农文工研旅品牌项目,项目总规划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项目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拥有研学中心(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青创中心(具有工业智造客厅功能、孵化以青年为主体的俱乐部和创意创业平台)等五大主题板块,成为以循环农业为特色,集学习、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目的地。
乡村旅游是推进城乡融合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钱塘加快打通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通道,“钱塘小雅”“稻梦春光里”等农文旅项目频频出圈,为乡村聚人气、促发展。以临江街道为例,立足湿地生态、知青文化、围垦农业三大核心优势,街道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打造杭州钱塘大湾区省级湿地公园、临江青橙乐园等乡村旅游景点,2024年辖区共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同比增长50%以上,旅游业带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同比增长12%以上。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推进,“人地钱技”等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正进一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城市为农村提供教育、医疗、科技等方面的支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目前,钱塘已完成农村天然气、自来水、污水处理“三覆盖”工程,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100%、城乡供水同质化率稳定在99%以上、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8%;积极开展新改扩建规范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深化城市医联体建设、教共体共同发展等,推动优质医疗、教育等资源实现城乡共享;持续送戏下乡,利用辖区艺术协会、高校文艺力量等资源,让文艺赋美精品演出走进村社,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为城市提供干事创业的广阔空间。钱塘积极实施乡村CEO领航行动,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产业新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引才育才并举、用才留才并重,在4名省级乡村CEO导师的引领下,钱塘引育“新农人”十路人才3948人、农创客410名,培育年销售产值超500万元的农业特色项目35个,为乡村振兴注入新质生产力。
春天的奋进号角已经吹响,接下来,钱塘将进一步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升级换代、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实施“百名头雁、千名农创客、万名新农人”培育计划,鼓励更多青年人才入乡创业创新,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以实干担当在新征程上书写新篇章。(记者 董笑瑜)
来源:钱塘新区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