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火的时候,排队长龙从商场里拐出来,很多白领宁愿中午少买点衣服,也要去打卡这碗梦回兰州。
要说哪碗面曾让人心里犯嘀咕,那就是陈香贵的牛肉面。
30多块一碗,在兰州牛肉面江湖里,算是价格的天花板。
刚火的时候,排队长龙从商场里拐出来,很多白领宁愿中午少买点衣服,也要去打卡这碗梦回兰州。
可短短几年过去,风向变了,资本热捧的光环不再,消费者的热情也慢慢褪去。
如今的陈香贵,不但开始放开加盟,还端出了9块9的“穷鬼套餐”。
曾经以高端形象起家的拉面品牌,转身变成了拼性价比的玩家。
一个三年就做到300家门店、估值冲上十亿的创业神话,为什么突然要自降身段?
这碗高端拉面,到底还能不能在市场里找到新位置?
01
2020年,陈香贵在上海软件园冒头。
那时候,疫情压得餐饮业喘不过气来,很多品牌苦苦支撑,而它却逆流而上,打着地道兰州味的旗号,迅速火遍魔都。
和普通街边拉面馆不同,陈香贵一上来就走高端路线。
店面多选在商场核心地段,装修用原木和暖光灯,墙上写着“梦回兰州、百年传承”,循环播放西北音乐。
氛围感一上来,顾客就觉得这碗面不一样。
操作台明晃晃摆在顾客面前,师傅手上揉、拉、甩、切,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
牛骨汤底在后厨小火慢炖,白雾缭绕,空气里弥漫着肉香。
再配上羊肉串、醪糟、杏皮水等配菜,拉面摇身一变成了套餐式体验。
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一碗拉面三十多块,比街边十块的兰州拉面贵了三倍。
但陈香贵告诉顾客,贵有贵的道理,用料讲究、环境舒适、体验完整。
再加上“免费续面”的噱头,消费者一度觉得“花得值”。
资本闻风而至,短短两年,四轮融资到手,数亿元资金加码,估值飙升到10亿。
门店像按了快进键一样扩张,300家门店扎根北上广深,成为商场餐饮区的顶流。
那时候,谁要说陈香贵是拉面界的爱马仕,没人会觉得夸张。
02
但凡一个品牌突然爆火,总会埋下后患,陈香贵的痛点,也是在光鲜的背面。
首先是价格,30块钱一碗面,说实话,哪怕月薪两万的白领,也不可能天天吃。
消费者吐槽贵得离谱,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吃不起拉面的打工人段子。
长期来看,价格门槛天然限制了顾客的复购。
其次是规模化的副作用,直营店扩张速度太快,难免出现管理参差不齐。
不同城市、不同商场的门店,服务水平差距大,拉面口感不稳定。
一旦有顾客吃到普通货,心里的落差就会被无限放大。
再加上同行的夹击,和府捞面、五爷拌面、张拉拉,一个个新派面馆纷纷冒头,价格比陈香贵低,定位同样讲究。
消费者一比,发现陈香贵既不算便宜,也不算独特,慢慢就分流了。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消费环境变了。
疫情后,很多人兜里紧了,消费降级成了主旋律。
原本能撑起高端定位的中产群体,也开始精打细算,愿意花30块吃面的人越来越少。
资本看重的是增长速度,而消费者关注的是性价比。
这一来一去,矛盾就冒出来了。
03
2023年之后,陈香贵开始做出调整,最明显的,就是放开加盟。
曾经它坚持直营,理由是要保证品质和品牌调性。
但扩张遇到瓶颈后,加盟成了不得不走的路。
朋友圈里悄悄流传的加盟资料显示,投资门槛从50万起步,高的能到150万。
换句话说,只要掏得起钱,就能挂上陈香贵的招牌。
有人分析,这背后是资金链的紧张,加盟费对任何品牌来说,都是一笔立竿见影的收入。
对投资人来说,与其等着卖面慢慢回本,不如靠加盟先回血。
而另一条路,就是价格下探。
陈香贵在三周年时,推出了9块9的“辣子牛肉面”,还配合19块9的套餐,鸡丝凉面、豆皮一应俱全。
甚至搞过1元秒杀、联名抽奖、打卡活动。
原本高高在上的高端拉面,突然放下身段,走上了接地气的路线。
这波操作让消费者有点难以接受,一边是30块一碗的天花板,一边是9块9的“穷鬼套餐”。
形象落差太大,难免有人质疑:“你到底是高端品牌,还是性价比餐馆?”
不过,换个角度想,这也说明陈香贵在试探。
如果继续走高端,可能死得快,如果转向亲民,也许还能续命。
04
如今的陈香贵,正处在十字路口,是继续坚持高端,还是彻底转向亲民?
如果还想走高端,就必须真正把品质做到极致。
不是靠广告语和氛围,而是要让每一碗面都稳定、真材实料。
顾客吃到嘴里的感觉,比任何宣传都更有说服力。
如果转向亲民,就要放弃一部分“逼格”,承认自己就是大众餐饮的一员。
定价合理,服务高效,靠规模化跑赢市场。
可问题是,这样一来,它和遍地的兰州拉面店、拌面品牌,差异化就不大了。
在消费降级的今天,讲究性价比才是主旋律。
陈香贵既要保住高端的调性,又要端出实惠的价格,听上去矛盾,但或许正是唯一的生路。
它需要做的,不是继续玩营销噱头,而是回归到“面”的本质,牛肉够不够厚,汤底香不香,面条是不是筋道。
这些才是顾客愿意掏钱的根本理由。
05
陈香贵的故事,本质上是近几年中国餐饮行业的缩影。
资本裹挟着一个新品牌急速生长,短时间冲到风口浪尖,却很快发现根基不稳。
消费者的热情稍纵即逝,留给它的只有更激烈的竞争和更挑剔的眼光。
这碗面到底值不值三十块?值不值九块九?答案不在广告里,而在每个消费者的味蕾里。
讲再多故事,都不如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能让人吃完拍拍肚子说一句“这钱花得值”。
在浮华散尽的餐饮江湖里,能留下来的,永远不是包装最亮眼的,而是味道最踏实的。
来源: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