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15日,浙江杭州某小区业主群内,一则实名举报引发轩然大波。怀孕5个月的张女士(化名)在物业投诉平台举报称,负责其楼栋的保洁员王某多次在工作时间玩手机、刷短视频,导致楼道清洁不到位。物业次日回复"已批评教育",但风波并未平息。
**事件回顾:一场举报引发的"上门风波"**
7月15日,浙江杭州某小区业主群内,一则实名举报引发轩然大波。怀孕5个月的张女士(化名)在物业投诉平台举报称,负责其楼栋的保洁员王某多次在工作时间玩手机、刷短视频,导致楼道清洁不到位。物业次日回复"已批评教育",但风波并未平息。
据张女士描述,7月17日晚,王某竟携丈夫敲响其家门,要求撤回投诉。现场视频显示,王某情绪激动称"监控拍到又怎样,谁还没个偷懒时候",其丈夫更扬言"知道你住哪层"。张女士丈夫报警后,双方被带至派出所调解。
**网友激辩:维权边界VS人情伦理**
事件经业主群截图传播至网络后,#孕妇该不该较真保洁玩手机#话题登上本地热搜。评论区形成鲜明对立:
- **支持派**:"物业费包含清洁服务,举报是正当权利"(点赞3.2万);"孕妇敏感期更需干净环境"(点赞2.8万)
- **反对派**:"得饶人处且饶人,胎教更重要"(点赞1.5万);"为小事毁人饭碗,确实损阴德"(点赞1.1万)
部分网友深入探讨:"保洁员月薪不足3000元,智能管理是否应更人性化?";也有法律博主指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上门威胁已涉嫌恐吓。
**物业回应:已暂停涉事员工工作**
记者联系小区物业经理获悉,王某入职8个月有3次投诉记录。此次已对其做停职处理,但强调"员工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对于业主住址泄露质疑,经理称"投诉系统仅后台可见",不排除王某通过清洁排班表推测住户位置。
**法律视角:维权者如何保障安全?**
京师律师事务所李律师分析,本案存在双重法律问题:保洁员若长期消极履职,物业需承担违约责任;而上门骚扰若查证属实,可处5日以下拘留。他建议市民投诉时注意:
1. 通过官方渠道留存证据
2. 避免在投诉信息中暴露门牌号
3. 遭遇威胁立即报警并保存录像
**最新进展:当事人考虑搬家**
张女士向记者透露,已联系中介寻找短租房,"不敢让未出生的孩子冒险"。物业方表示愿提供临时住宿补贴,但双方尚未达成协议。王某电话始终处于关机状态。
**记者手记:城市文明的双向刻度**
这场纠纷折射现代社区治理的深层矛盾:当智能监控让每个岗位无所遁形,我们是否该为"人性化误差"留有余地?业主用脚投票的权利,又该如何与基层劳动者的生存空间平衡?或许正如网友"@都市萤火虫"所言:"摄像头能监管行为,但人心的尺度,终究需要善意来丈量。"
来源:爱追剧的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