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凡是负能量的东西,都不要去回应,回应就会与之纠缠,纠缠就会受其损耗。
十点读书
2025年09月23日 18:31山东
十点读书雅君
,
将在09月24日 19:00 直播
预约
中式美学|品质服饰,秋冬衣橱焕新
十点读书雅君
,
将在09月25日 19:00 直播
预约
品质真丝/羊毛服饰,秋冬上新季!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应犹朗读音频
感觉不对劲,一定不要回应,十点读书,8分钟
作者 | 阿岚
来源 | 阿岚在做事(ID:alanzaizuoshi)
弘一法师曾经说过:
凡是负能量的东西,都不要去回应,回应就会与之纠缠,纠缠就会受其损耗。
但似乎对外界有所反应是人性的本能,有时候明知道好像不应该,但内心总会忍不住去“接触”。
最后的结果往往就是被负面的人事物所伤害,导致我们又一次吃亏。
为什么只要感觉不对劲,就一定不要回应?
因为潜意识早已发现了很多细节,并且按照和过往经验的对比,行成了一种反馈,只不过大多数人选择了忽略。
一直到最后那个坏的结果产生,才恍然大悟:
哦!原来此前的不安,是一种提醒。
这就好像你在职场中和同事交往,有时候明显感觉不到对方的善意,真诚,潜意识觉得此人不可深交;
但碍于面子,还是会说服自己先接触看看,直到某一天发现对方其实很会算计,别有用心。
事实上,你能提前发掘潜意识反馈的“不对劲”信号,这不是一种过度敏感,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洞察力。
1941年,德国对英国本土进行了猛烈的空袭,英国首相丘吉尔经常在夜晚坐车前往阵地观察。
一天晚上,他检查完一个阵地后准备离开,当助手准备为他拉开车门时,丘吉尔却绕到了另一侧,从另一个车门上了车。
没过多久,一颗炮弹从天而降,正好在汽车附近爆炸,好在丘吉尔一反常态地坐到了汽车另一侧,否则可能当场丧命。
事后妻子问丘吉尔:为什么要换到另一边坐?
丘吉尔答道:
当我要上车时,大脑有个声音对我说:停下,上天似乎叫我打开另一扇门坐进去,于是我就照办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满脸疑惑,觉得我怎么要写一个脱离理性的故事?
其实不是的,我真正想要探讨的,是潜意识对我们人生的影响。
卡尔·荣格曾经说:“潜意识是智慧的”。
它包含了很多理性无法涉及的内容,甚至包含了人类的集体智慧。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潜意识没有思维,处理信息速度极快,可达1100万次/秒,能极其敏锐地感知很多不易察觉的信息,一般我们把这称为“感性”。
那“理性”呢?它的表现怎么样?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我们的理性思考处理信息的速度只有40次/秒,潜意识是它的27.5万倍。
所以我们再回头想想丘吉尔的案例,你会发现:
这其实是当时的“感性思维”在替他做决策。
他捕捉到了潜意识发出的微弱信号,并且凭着“感觉”照做了,结果救了自己一命。
同样的道理,当你在现实生活中,在职场中,在原生家庭中,当你觉得有些事儿不对劲的时候,就是潜意识在告诉你答案,你应该听取“感性”的意见。
这时候“心的力量”会远远大于“脑的力量”。
我的朋友黎姐,身边有一个相处了十多年的闺蜜,她们上的是同一高中,毕业后甚至还在一个地方工作过,关系可以说是亲如姐妹。
但黎姐和我说:
虽然我俩关系很好,但总感觉在相处过程中,闺蜜总是时不时会打压我,觉得我对她不够好,就比如上次我们大吵一架,就因为我没有借两万块给她。
黎姐很困惑,甚至还问我:“是不是我多虑了?还是我太小气了?”
我回答她:“其实你自己心里早就有答案了,你俩一直是你单方面付出,你多少有点讨好型人格”。
她想了一会,最后点了点头。
直到最近见面,黎姐很开心地说:
我现在已经和我闺蜜闹翻了,但我很开心,因为我决定听从自己内心的感受,照顾自己的情绪。
我听完也很开心,内心由衷地祝福她,从一段不健康的关系里脱离出来。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写道:
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很多时候,现实中一些并不能给你带来滋养的人和事儿,哪怕外表包装地多华丽,也丝毫掩盖不住内在是毒药的事实。
鲁迅曾经说过:
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当你学会主动切断恶意的循环,不回应就不会落入负面的“修罗场”之中,如此一来,外界就无法伤你分毫。
不纠缠,不共业,身边不怀好意的人就无法拥有踏入你人生的入场券。
一个诈骗犯,永远骗不到不接电话的人;
一套杀猪盘陷阱,永远骗不到不转账的人;
一个键盘侠,永远伤不到连app都不点开的人。
当你决定对所有你觉得不对劲的人事物不回应时,伤害就会像回旋镖一样,掉头扎向对方,而你却安然无恙。
阿德勒有个课题分离理论:
他人的恶意是他人的课题,是否回应是你的课题,回应等于接过对方的情绪包袱,不回应则是一种对自我心理边界的保护。
我自己有个原则,就是当我觉察到一个人对我怠慢或是得寸进尺,一件事儿对我只有损耗没有好处时,我会不动声色地远离,哪怕过去付出了多少沉没成本,我都决定认栽,直接翻篇。
这不是冷漠,而是及时止损。
当我们学会对消耗自己的“人事物”建立起屏蔽力,人生就开始拥有了自由。
当然,要想彻底做到不回应是很难的,因为人性的本能就是好奇和探索欲,但只要你从高维角度去看待,运用“元认知”能力进行自我觉察,你就会拥有良好的自控力。
从今天起,找回自身的主体性吧,被冒犯时不要内耗反刍,被嘲讽时不必反复自证,被PUA时更无需拼命解释。
人不需要在毫无意义的战役里赢得胜利。
你始终拥有不入局,不着相的自由。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