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来三门峡上课了!我们可能都是“花”的传人?答案藏在三门峡庙底沟的陶器上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20:20 1

摘要:近日,央视新闻与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共同推出的“博物馆里的历史课”系列队课,总台央视主持人、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小鹿姐姐带着少先队员们来到了第二站——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

央视来三门峡上课了!

我们可能都是“花”的传人?答案藏在三门峡庙底沟的陶器上

近日,央视新闻与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共同推出的“博物馆里的历史课”系列队课,总台央视主持人、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小鹿姐姐带着少先队员们来到了第二站——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

三门峡市庙底沟博物馆那些绘在陶器上的花瓣纹饰,藏着我们共同的文化密码。

央视聚焦,庙底沟成全国课堂

“博物馆里的历史课”系列队课在全国九家博物馆陆续开课,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作为第二站,彰显了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总台央视主持人、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小鹿姐姐带领少先队员们,在这里上了一堂特别的少先队队课,探索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寻觅陶器上的“文明密码”。

“花”“华”同源,文明密码藏其中

庙底沟博物馆的彩陶上,几何花瓣纹尤为常见,这些纹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汉语中,花瓣的“花”和华夏的“华”同音同源。

“华”字初见于商周甲骨文,古字形宛如一朵盛开的鲜花,本义是树木的花朵,逐渐引申出光彩、繁荣之意。

有专家认为,庙底沟彩陶上的花瓣纹,可能就是华夏“华”字的由来。这一发现将我们熟悉的“华夏”与“花”紧密联系在一起。

2023年央视春晚演播厅顶部艺术装置的纹饰,正是取材于庙底沟博物馆彩陶上的花瓣纹。这一设计让古老的文明符号焕发新的生机。

无文字时代,彩陶就是朋友圈?

在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古人是如何交流思想情感的?

庙底沟的彩陶可能就是答案。这些绘制精美陶器上的纹饰,相当于史前时代的“朋友圈”,记录着古人的所见所闻与精神世界。

庙底沟博物馆彩陶上的花瓣纹,诉说着“花”与“华”的同源故事。为什么说我们是“花”的传人?答案就藏在三门峡这片土地上,藏在庙底沟彩陶的纹饰中。(文/全媒体记者 程倩 图/源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三门峡日报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