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所载内容源自佛经记载及传统典籍文献,目的在于进行人文历史科普,增进文化认知,不宣扬或传播封建迷信思想,恳请读者朋友以理性开放的态度阅读,取其精华,存其理性。
声明:本文所载内容源自佛经记载及传统典籍文献,目的在于进行人文历史科普,增进文化认知,不宣扬或传播封建迷信思想,恳请读者朋友以理性开放的态度阅读,取其精华,存其理性。
乌仗那国的黎明,总是伴随着独特的钟声 。
这钟声不同于中土寺院的浑厚,也不似天竺寺庙的清脆,倒像是风拂过雪山发出的天籁。
每当钟声响起,莲华生寺的僧人们便会想起那个传说:钟声原是观世音菩萨的悲悯化音,为度化众生而来。
在这片佛法昌盛的土地上,有一位被尊为"第二佛陀"的大师——莲花生。
他创立的无上瑜伽密法,开创了一条即身成佛的捷径。
这条路径,不立文字,不拘形式,直指本心。
传说中,这套修法来自佛陀亲授,却因机缘未到,千年来鲜为人知。
乌仗那高原的冬天异常寒冷。
山风呼啸,卷起漫天飞雪。
莲华生寺后的石窟里,年轻的格鲁正在结跏趺坐。
洞壁上的酥油灯摇曳着微弱的光芒,映照出他专注的面容。
"砰!"一声闷响,洞口的积雪坍塌了。
一个浑身裹着破旧袈裟的老者走了进来。
他的眉毛和衣服上都结满了冰霜,看起来像个雪人。
格鲁连忙起身,想要施礼。
老者摆摆手:"坐吧,不必多礼。
我观你在此已坐了七日,可有所得?"
格鲁不禁一惊:"老人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观察我的?"
老者笑而不答,只是从怀中掏出一块黑漆漆的石头:"看看这个。"
格鲁接过石头,只见其表面坑坑洼洼,毫无特别之处。
他试着用神通观察,却发现这石头竟能吸收他的神识,就像深不见底的深渊。
老者说道:"这是我在雪山中偶得的一块顽石。
你可知它有何特别?"
格鲁摇摇头。
老者接着说:" 这石头在外表看来,不过是块普通的顽石。
但它的内部,却蕴含着一颗完整的金刚舍利 。"
格鲁大吃一惊:" 金刚舍利 ?那可是佛陀圆寂后的真身舍利 !"
老者微笑道:"不错。
这颗舍利,是释迦牟尼佛圆寂时,特意留下的一颗。
他老人家预言,千年之后,会有人通过这颗舍利,领悟即身成佛的奥秘。"
格鲁双手合十:"请老人家指点。"
老者盘腿坐下,开始讲述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在佛陀即将涅槃时,曾召集十大弟子,传授了一套特殊的修行法门。
这套法门不立文字,只凭心印心传。
它分为四重境界,每重境界都蕴含着即身成佛的妙谛。
"第一重境界,名为'明月映心'。"
老者说道,"你知道为什么选择明月作比喻吗 ?"
格鲁思索片刻:"月亮虽在天上,却能映现在每一处水中 。
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心性,虽然看似在身体里,却能映照万法 ?"
老者欣慰地点点头:"不错。
第一重境界就是要认识到:我们的心性如同明月,本自光明,无有污染。
所谓修行,不过是拂去遮蔽心月的云翳罢了。"
说着,老者从破袈裟中取出一面古镜:"你且看这面镜子。"
格鲁接过镜子,只见镜面蒙尘 ,几乎看不见人影。
老者说:"试试擦拭它。"
格鲁用袖子轻轻擦拭镜面 。
渐渐地,镜子变得明亮如新,清晰地映照出石窟内的一切。
"明白了吗?"老者问道,"我们的心性本如明镜 ,只因无始以来的妄念尘垢遮蔽,才显得暗淡不明。
第一重境界,就是要学会时时拂拭心镜,保持觉照。"
接下来的日子里,老者每天都会来到石窟,为格鲁传授修行的诀窍。
他教导格鲁如何在行住坐卧中保持觉知,如何在梦境中修行,如何将日常生活转化为修行的助缘。
一天,当格鲁正在修行时,突然听见山外传来阵阵梵音。
那声音空灵悠远,仿佛来自天界。
他睁开眼,发现老者正盘坐在对面,手中持着一串晶莹剔透的念珠。
"这是什么声音?"格鲁问道。
老者说:"这是你的心声。
当心地清净时,自然能听见本心的声音。
这就是第二重境界——'法界圆音'。"
格鲁似有所悟:"是不是说,当我们的心真正清净时,整个法界都是我们修行的道场?"
老者露出赞许的神色:"正是如此。
第二重境界要求修行人明白:法界万象,无非是心的显现。
悟得此理 ,处处是道场 ,时时是佛时 。"
一天深夜,格鲁正在打坐,忽见一道金光从顶门射入。
在这金光中,他看见了无数的佛国世界,听见了无尽的佛法开示。
这种状态持续了很久,直到东方破晓。
当他从定中醒来 ,发现老者正笑吟吟地看着他。
"恭喜你。"
老者说,"你已经触摸到第三重境界的门槛了。"
"第三重境界?"格鲁好奇地问。
就在老者要开口时,那块黑色的顽石突然发出耀眼的光芒,整个石窟被金色的光芒充满。
在这光芒中,格鲁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
顽石竟然开始慢慢裂开,露出了内部的奥秘。
石头裂开后,一颗金光闪闪的舍利子显现出来。
这颗舍利不同于常见的舍利,它的表面刻着玄妙的梵文,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老者恭敬地捧起舍利:
“这就是第三重境界!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无上心印!他代表着......”
名为'法尔如是'。"
格鲁注视着舍利,只见那些梵文不断变化,组成了各种佛法的奥义。
老者解释道:"第三重境界要见到诸法实相。
什么是实相?就是一切现象的本来面目。"
"你看这颗舍利,"老者继续说,"它的外表是金刚结晶,但它的本质是佛陀的无上智慧。
同样,我们的色身虽然有生老 病死,但我们的佛性却不生不灭。
明白这个道理,就能在生死中得大自在。"
格鲁专注地听着,突然感到一股强大的能量从舍利传来。
在这股能量的引导下,他的心识 开始升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他看到了宇宙的真相: 一切现象都如梦幻泡影,唯有觉性永恒不变。
老者见状,欣慰地说:" 你已经契入第三重境界了。
在这个境界中,修行人要明白 :诸法实相,不离当下。
所谓的 烦恼菩提,生死涅槃 ,本是一体。"
就在这时,舍利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将整个石窟映照得如同白昼。
在这光明中,老者的形象开始转变,渐渐显现出庄严的佛陀相好。
原来,这位老者竟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
佛陀开示道:"善男子,现在我为你宣说第四重境界——'即心即佛'。
这是无上密法的究竟境界。"
"所谓即心即佛,就是明了自心本来是佛。
不用向外寻求,不必 等待未来。
当下一念觉悟,即是圆满佛果。
这个道理,如同这颗舍利,外现金刚体,内含佛智慧。"
格鲁听完这番开示, 顿时大彻大悟。
他明白了:所谓即身成佛,不是要等到未来某个时候,而是要在当下认识自己的佛性。
这个道理,简单而又深奥,平常而又殊胜。
佛陀接着说:"这四重境界,看似次第分明,实则圆融无碍。
第一重明心见性,是认识自己的佛性;第二重法界圆音,是体验佛性的普遍性;第三重法尔如是,是了知佛性的实相;第四重即心即佛,是证悟佛性的圆满。"
"而这四重境界的关键,都在一个'心'字上。
心若清净,当下是佛;心若迷妄,处处是障。
所以古人说:'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佛陀说完这番话,身形渐渐淡去。
但他的声音仍在石窟中回荡:"记住,这个法门要随机施教,不可轻传。
得其人而授,方能显现妙用。"
格鲁恭敬地顶礼,泪水不禁流下。
这一夜的经历,让他彻底 白了即身成佛的真谛。
从此,他以此法门自修,同时也在适当的时机传法给有缘人。
这就是著名的无上瑜伽密法的由来。
它告诉我们:成佛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当下即可实现的事实。
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方法,并且始终保持觉照。
正如莲花生大士常说的:"心性本净,妄念本空。
了知此理,当下即是。"
这个简单而深奥的道理,照亮了无数修行人的道路,也为后世打开了即身成佛的大门。
来源:万物归于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