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边大佬刚下飞机,给你讲年薪百万的经验;那边网红晒着豪车,分享直播一天收入过万的后台数据;还有各种割韭菜的卖课老师,告诉你怎样轻轻松松月入两万……
先说结论,如果你月薪1万——
恭喜你,已经超过了全国90%的人,相当于打败了12亿人。
至少吃饭不用坐小孩那桌了,已经算中等偏上的档次了。
1.月薪1万遍地是?
很多人被互联网假象迷惑了,以为月薪1万的打工人遍地都是——
这边大佬刚下飞机,给你讲年薪百万的经验;那边网红晒着豪车,分享直播一天收入过万的后台数据;还有各种割韭菜的卖课老师,告诉你怎样轻轻松松月入两万……
看多了你也就信了,看着自己1万出头的工资条硬是抬不起头来。
真实吗?
——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和「沉默的大多数」啊!
最大基数的那部分低薪人群根本不会在网上发帖,只有基数小的那部分人才闲得在互联网上秀优越、找存在感。
真实情况是——
全国14亿人里,有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块钱,3亿人在1000-3000块之间,剩下的5亿人里,只有不到10%的人能月入过万。
(2023年国家统计局数据)
所以说,你要是月薪1万还嫌少,种地的农民老伯能抄起锄头追你三条街。
2、城市差异明显
当然,以上都是基于全国范围内(包含了老人、孩子、农民等人群),月薪1万确实算多的了。
但,如果缩小范围,划分城市,月薪1万可就得各论各的了。
比如你在北上广这类一线城市,那月薪1万只能算是中等偏下水平,还是能感受到明显的生活压力的。
因为大城市各类开支相对更大,光是房租可能就是月薪的四分之一,加上饮食交通和社交支出,一个月「月光」是很多人的常态。
浪叔当年在北京月薪就是1万,一个单间就要2500,这还算捡漏到便宜的了,正常都在3000以上,剩下7500还要减去吃饭、地铁通勤、买衣服、出去玩,兜里最多不过3000,还不如小城市拿4000工资过得潇洒。
如果在杭州、成都这类二三线城市,月薪1月算是中等水平,生活比在一线城市过得舒服,还能存下一些钱。
到了四五线小县城,如果还能拿到月薪1万,那你就是当地的「人上人」了,出门都得横着走。
总结起来就是——
在北上广,月薪1万是生存;在二三线,月薪1万是生活;在老家县城,月薪1万是享受。
3.如何看待月薪1万
月薪1万只是一个复杂的数字集合,包含了你的工作时长、工作强度、绩效完成度等等。
如果拆解下来,一个天天996累到半死拿到的1万,时薪还比不上每天朝九晚五的公务员,幸福感不如在小县城的同龄人。
外卖员拼死拼活拿到的月薪1万,却埋下了积劳成疾、交通危险等风险因子,那是拿命在换。
钱是手段,不是目的,活得明白比活得富贵更重要。
月薪1万可以是北上广的生存门槛,也可以是县域城市的品质基准,更可以是自由职业者的弹性起点。
重要的不是数字本身,而是这个数字在你的人生算法里扮演什么角色——
是束缚脚步的铁链,还是撬动可能性的支点?
举报-反馈
来源:爱生活的喜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