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加沙强度接近地球上限?专家紧急回应:但其致灾风险需高度警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20:10 1

摘要:9月下旬,超强台风“桦加沙”正稳步向我国华南沿海逼近,成为全网关注的焦点。伴随台风逼近,社交平台上“‘桦加沙’强度接近地球上限”“广东或遭遇人类最大台风灾害”等说法持续发酵,引发公众广泛担忧。9月23日,中国气象局及相关领域专家通过媒体通气会、专访等形式集中回

9月下旬,超强台风“桦加沙”正稳步向我国华南沿海逼近,成为全网关注的焦点。伴随台风逼近,社交平台上“‘桦加沙’强度接近地球上限”“广东或遭遇人类最大台风灾害”等说法持续发酵,引发公众广泛担忧。9月23日,中国气象局及相关领域专家通过媒体通气会、专访等形式集中回应,明确指出“强度接近地球上限”的表述缺乏科学依据,但同时强调该台风的强致灾潜力需重点防范。

传言发酵:“地球上限”说法引发全网焦虑

9月22日起,关于台风“桦加沙”的极端表述开始在社交平台扩散。有博主声称,该台风已达到五级超强台风峰值强度,最低中心气压为905 MBAR,这一指标“接近地球所能产生的台风强度上限”,甚至预测广东可能面临“人类最大的台风灾害”。

随着传言传播,华南多地网友纷纷分享避险准备进展,部分地区出现抢购饮用水、方便食品的现象。截至9月23日中午,“桦加沙强度接近地球上限?回应来了”话题已冲上热搜第一,相关讨论量超5亿次,公众对台风实际强度的疑问亟待权威解答。

专家辟谣:数据对比证明显著差距

针对热议话题,上海亚太台风研究中心主任汤杰率先作出明确回应:“‘桦加沙’强度接近地球上限之类的说法是不科学、不妥当的。”他指出,判断台风强度的核心指标之一是中心最低气压,数值越低代表台风越强,而“桦加沙”传言中的905 MBAR并非极端水平,过往多个台风均出现更低气压值 。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海平进一步用实测数据佐证这一观点。据介绍,2014年登陆我国的台风“威马逊”,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仅890 MBAR,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70米/秒(17级以上),至今保持着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登陆台风最强纪录。而截至9月23日0时,“桦加沙”的中心气压为920 hPa,最大风力17级、风速58米/秒,无论气压还是风速均不及“威马逊” 。

若将视野扩展至全球台风纪录,“桦加沙”的差距更为明显。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1958年台风“艾达”曾达到110米/秒的最大风速;1961年台风“贝蒂”平均风速达74.7米/秒;1984年台风“亚力士”的瞬时风速更是高达89.8米/秒。此外,1979年台风“泰培”的强风圈直径达2220千米,远超“桦加沙”340—480公里的七级风圈半径 。

“秋季出现像‘桦加沙’这样强度的台风,历年并不罕见。”王海平补充道,2023年的超强台风“小犬”、2022年的超强台风“奥鹿”均达到类似强度级别,这类台风平均每年会出现一个左右,只是靠近我国的情况相对较少 。

客观评估:今年“风王”的强致灾特征

尽管“地球上限”说法不成立,但专家一致确认,“桦加沙”确为

来源:阿菊故事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