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干期贯穿晚唐百年!天灾人祸层层叠加,907 年大唐终陨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8:23 1

摘要:说起大唐,大家脑袋里蹦出来的肯定是 “开元盛世”!杨贵妃吃的荔枝、长安城的歌舞,那场面,热闹得不行。谁能想到,曾经升级一时的帝国,最后垮台居然是因为天气变冷!

说起大唐,大家脑袋里蹦出来的肯定是 “开元盛世”!杨贵妃吃的荔枝、长安城的歌舞,那场面,热闹得不行。谁能想到,曾经升级一时的帝国,最后垮台居然是因为天气变冷!

公元 741 年 10 月 21 日,长安城突然飘起了冬天的第一场雪,这雪可比往年早了整整 38 天!唐玄宗压根没当回事儿,但他没想到这雪竟然是大唐气候大变的 “信号灯”!从唐朝 618 年建国开始,一百多年都是又暖和又湿润的好天气。

那会儿四川能种荔枝,还能快马加鞭送到长安;长安甚至有 19 个冬天都没下过雪,连怕冷的柑橘都能露天长得好好的。结果这场雪一下,一场持续百年的冷干期就这么来了。

气象学家说,从650 年到 800 年,唐朝的平均气温比现在高 1.2℃,但 800 年之后就一路狂跌,到 880 年的时候比现在低了 0.6℃!可别小瞧这一两度,在古代,大家全靠老天爷赏饭吃,一点温差影响都特别大。以前长安、华北到处都是梅花,结果气温一降,到了北宋时期北方人见了梅花都认不出来,还以为是杏花。

唐代以前,在北方地区到处都能见到犀牛,但中唐之后直接销声匿迹了。后来东南亚的环王国给唐朝送了一头犀牛,结果 在796 年冬天,这头犀牛居然在长安给冻死了!就连竹子、柏树都扛不住低温了。唐德宗没办法,只能把老规矩改了,以前 是“九月穿单衣、十月穿棉袄”,现在让大家提前一个月就裹上厚衣服,可想而知那会儿冬天有多冷!

气温降下来了,天灾也跟着扎堆儿来。东汉王景治理完黄河后,七百多年都挺老实,结果 741 年之后就开始 闹脾气了。据可靠数据,7 世纪那会,黄河决堤泛滥才 6 次,到了8 世纪直接飙升到 19 次,9 世纪也有 13 次。从 746 年到 905 年,平均每 10 年就要决堤一次!

黄河一泛滥,农田全都被淹了,老百姓日子已经过的很艰难了,没想到蝗灾又来了。安史之乱以后,783 年到 785 年连续 3 年都闹蝗灾,836 年到 841 年连着 6 年,最长的一次从 862 年到 869 年,整整 8 年!蝗虫一飞起来遮天蔽日,飞过的地方庄稼全被啃得渣都不剩,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

天灾还没消停,人祸又找上门了。北方的契丹、奚族一直靠放牧为生,这气候突然变冷,草原上的草都不够吃了,牲口饿得慌,他们就只能一趟趟往南边跑,抢东西活命。于是大唐派安禄山去镇守东北边疆。公元742 年,安禄山当上了平卢节度使,后来更是手握 20 万大军,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个地方的节度使。

权力一大,野心就膨胀了,755 年安禄山直接起兵造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差点把大唐给一锅端了。公元868 年,在广西桂林,有八百个戍边士兵已经超期服役了,还不让回家,他们一怒之下直接发动了兵变,领头的叫庞勋。

那会儿江淮流域正好赶上蝗灾和水灾,老百姓走投无路,全跑来投奔庞勋,原本几百人的队伍,眨眼间就扩充到了 20 万!

虽然这次起义最后被镇压了,但大唐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到了 875 年,山东濮州蝗灾严重到离谱,老百姓活不下去了,王仙芝带头起义;878 年王仙芝死后,手下人都投靠了黄巢,黄巢带着起义军从山东一路打到广东,还占领了长安,把大唐最后那点家底全折腾没了。

906 年,也就是大唐的倒数第二年,洛阳出了件怪事 :闰十二月的时候,先打雷后下雪,天气反常到让人心里直发毛,大唐撑不住了!果然,到了907 年,黄巢的老部下朱温逼着唐哀帝禅位,改国号为大梁。存在了 289 年的大唐,就这么彻底凉凉了。

关于大唐灭亡这事儿,气候变冷虽然不是唯一原因,但绝对是关键的引爆点。天气一冷,天灾全冒出来,天灾又把社会矛盾彻底激化,最后战乱不断。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唐帝国,就这么在百年冷干期和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里,走到了终点。人类从来都离不开大自然,要是对自然发出的信号不当回事儿,早晚得吃大亏!

来源:时光故事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