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矿:10月16日起刚果金钴出口将实行配额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16:54 1

摘要:9月21日,刚果(金)战略矿产市场监管局(ARECOMS)宣布钴出口禁令延长至10月15日,10月16日起该国钴出口将实行配额制。美国地质调查局2025年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刚果(金)产钴2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5.86%。26年和27年出口配额均

9月21日,刚果(金)战略矿产市场监管局(ARECOMS)宣布钴出口禁令延长至10月15日,10月16日起该国钴出口将实行配额制。美国地质调查局2025年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刚果(金)产钴2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5.86%。26年和27年出口配额均为最多9.6万金属吨,约占24年产量的44%,低于此前50%或60%的市场预期。2025年钴矿行业呈现出资源供给高度集中、需求结构持续向新能源倾斜以及产业链垂直整合加速的新特点。

ARECOMS宣布,延长该国所有来源的钴出口临时暂停期限。针对刚果(金)所有采矿作业(包括工业、半工业、小规模及手工采矿)产出的钴,其出口临时暂停期将延长至10月15日。自10月16日起,刚果(金)的钴出口临时暂停将结束。自那时起,刚果(金)的所有钴出口将实行配额政策,直至另行通知。

2025年10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刚果(金)出口至外部市场的钴最大总量为18125吨。其中,2025年10月允许3625吨;11月为7250吨;12月为7250吨。

2026年,该国出口至外部市场的钴最大总量为96600吨,包括87000吨的“基础配额”和9600吨的“战略配额”。基础配额为每月7250吨。出口配额的分配将尽早通知每家公司,每家公司的配额已按历史出口量按比例计算,刚果(金)国有企业EGC和刚果(金)国家矿业总公司(Gécamines)子公司STL除外。“战略配额”将分配给ARECOMS,并保留为国家战略重要项目。2026年“战略配额”上限为9600吨,其分配由ARECOMS全权决定。

今天我们重点梳理钴矿行业。

2025年钴矿行业呈现出资源供给高度集中、需求结构持续向新能源倾斜以及产业链垂直整合加速的新特点。全球钴矿储量在2024年达到约1100万吨的历史高位,这一增长得益于刚果(金)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大型矿山开发以及勘探技术进步,为未来几年的供应提供了基础保障。与此同时,2024年全球钴矿产量约为29.0万吨,同比增长21.8%,其中刚果(金)产量达22.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6%,继续保持绝对主导地位;印度尼西亚产量为2.8万吨,同比增长47.4%,占比约10%,成为第二大供应国。预计到2025年,全球钴矿产量将进一步增长至约32万吨,主要增量仍来自刚果(金)的扩产项目及印尼湿法镍项目的副产钴释放。

从细分分类来看,钴矿资源以伴生矿为主,铜钴矿占全球钴资源的41%,镍铜钴硫化矿占36%,红土镍钴矿占15%,其他类型合计占8%。再生精炼钴约占总供应量的18%,随着电池回收体系逐步完善,再生钴在原料结构中的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中国,由于原生钴资源匮乏,企业通过海外布局获取上游资源已成为主流战略,如洛阳钼业、华友钴业等企业在刚果(金)和印尼的投资项目陆续投产,推动了全球钴供应链格局的变化。

数据来源: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全球及中国钴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且结构性特征明显。2024年全球钴消费量显著上升,运输行业(主要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需求占比高达47.0%,成为最大应用领域;便携式电子设备占比20.0%,高温合金和工具涂层各占9.0%,磁性材料、储能和颜料各占3.0%,其他工业需求占6.0%。在中国市场,锂电池相关材料占据绝大部分钴需求,其中三元材料占比45%,钴酸锂占比40%,合计达85%以上,显示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制造基地对钴的高度依赖。根据预测趋势,2025年全球对钴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尤其是在高镍低钴或无钴电池尚未大规模替代的背景下,动力电池仍是拉动钴需求的核心动力。

钴矿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结构近年来发生了深刻变化,最显著的是商业模式从传统贸易向“穿透式采购”转型。过去依赖中间商和手抓矿的供应链模式正被削弱,电池企业和整车制造商开始直接与矿山企业对接,进行长协定价和资源锁定,以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并提高透明度。例如,宁德时代、特斯拉等企业已与嘉能可、洛阳钼业等上游巨头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减少中间环节成本和风险。中游冶炼加工环节则更多扮演代工厂角色,中国企业在全球精炼钴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中国精炼钴产量占全球总量的67%,形成了“刚果(金)—南非德班—中国”这一核心物流通道。

此外,中游企业的功能也在演变,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金属提纯和钴盐生产,而是向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等高附加值材料延伸。硫酸钴作为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的关键原料,其需求增速远超其他钴产品;而四氧化三钴则主要用于3C电子产品电池,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尽管增速放缓但仍保持稳定需求。与此同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含钴废料(如废旧电池、硬质合金边角料)被重新纳入产业链上游,形成闭环循环体系,有助于缓解原生资源压力并降低环境影响。

整体来看,钴产业链已形成清晰的三级结构:上游为钴矿石开采、选矿及再生资源回收,主要集中在刚果(金)、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印尼等地;中游为钴的冶炼与深加工,包括电解钴、钴粉、钴盐(如硫酸钴、氯化钴)、四氧化三钴和三元前驱体等产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芬兰、比利时和加拿大;下游则涵盖电池、高温合金、硬质合金、磁性材料、催化剂等多个终端应用领域。近年来的关键变化还包括上游资源控制权向少数国际矿业巨头集中,嘉能可、洛阳钼业、欧亚资源、诺里尔斯克镍业等公司掌控了全球主要在产钴矿山,导致供应端议价能力增强。

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地缘政治风险对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日益突出。刚果(金)曾因政策调整暂停钴原料出口四个月,可能导致全球钴供应减少约7.3万吨,占当年供应总量的25%,凸显出全球钴供应链对单一国家的高度依赖所带来的脆弱性。为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正在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加大对印尼镍钴共伴生资源的开发力度,并鼓励国内企业投资非洲以外地区的钴项目,同时加快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以提升资源安全保障水平。

综上所述,2025年的钴矿行业正处于深度变革之中,表现为资源集中度高、新能源驱动需求、产业链纵向整合加强、回收利用比例上升以及地缘风险加剧等特点。全球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25年产量将达到32万吨,消费结构进一步向动力电池倾斜,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加工国和消费市场之一,在全球钴产业链中发挥着枢纽作用。未来行业发展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供应链安全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平衡。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查询行行查

来源:行行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