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卢鼎 评论员 李小娟)一条好评论,既能擦亮镜子,让美好被看见;也能拂去尘埃,让戾气被驱散。近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着力整治四类突出问题。专项行动聚焦社交、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全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卢鼎 评论员 李小娟)一条好评论,既能擦亮镜子,让美好被看见;也能拂去尘埃,让戾气被驱散。近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着力整治四类突出问题。专项行动聚焦社交、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全面排查话题、榜单、评论等重点环节。在人人皆可发言的时代,写好评论不仅是“表达技巧”,更是“责任担当”——我们的笔或键盘,应当为正能量“发声”,给负能量“刹车”。
做正能量的“放大器”,让微光聚成火炬。生活里从不缺乏温暖的瞬间:志愿者街头送热粥、陌生人顺手帮老人提菜篮、打工人互相鼓励撑过难关。但这些瞬间有时会被信息流淹没,而好评论能抓住这些“微光”,让正向价值被更多人看见。比如,看到“外卖小哥冒雨送餐还帮顾客修门锁”的视频,与其说“这是应该的”,不如写“他淋着雨,却把温暖送进了别人心里——平凡人的善意,才是生活最好的光”。这样的评论,没有空洞说教,而是用共情的语言放大善意的价值。
面对专项行动指出的“片面放大负面个案”问题,好评论恰恰需要反向而行——善于发现并放大正面个案。当有人片面鼓吹“努力无用论”时,一条具体讲述“通过坚持学习改变命运”的真实故事评论,就是最有力的反驳。
做负能量的“刹车片”,让戾气止于理性。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的“挑动群体极端对立情绪”现象,在评论区尤为常见。看到别人晒成就,就酸“肯定走了后门”;遇到小事分歧,就恶语相向。这时,好评论不应“跟风附和”,而要站出来“踩刹车”。比如,当有人在“给受灾地区捐款”的帖子下,吐槽“捐了也没用”时,不妨回复:“哪怕只帮一个人,这份心意也是有用的——比起抱怨,伸手帮一把更实在。”看到有人拿“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开玩笑,一句“我们也会变老,多些耐心,就是给未来的自己留温度”,既能点醒他人,也能引导讨论回归善意。
针对专项行动中指出的“利用AI合成、视频剪辑等手段渲染美化暴力行为”,好评论应当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而非沉迷于“特效很酷”的表象赞美。
做正向舆论的“连接器”,让共识代替分歧。当下的舆论场,常常陷入“非黑即白”的争吵:讨论“职场加班”,要么骂“资本家压榨”,要么说“年轻人吃不了苦”;聊“养宠物”,要么捧“宠物是家人”,要么喷“养宠就是矫情”。而好评论要跳出“对立思维”,找到大家都能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比如讨论“加班”,可以写“比起骂或杠,更该关注‘能不能让加班有回报,让休息有保障’——这才是打工人真正想要的”;聊“养宠”,不妨说“爱宠的人多些责任感,注意牵绳、捡屎,不养的人多些理解,不要恶意驱赶,彼此让步,才能互不打扰”。这样的评论,不站队、不偏激,而是用“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讨论,凝聚“一起变好”的共识,这正是网信办专项行动希望达到的目标。
有人说,评论区是“社会情绪的镜子”,而我们每一个写评论的人,都是“擦镜人”。“清朗行动”的实施,不仅需要制度约束,更需要每位网民的自觉参与。不必觉得“一条评论没分量”,无数条正向评论聚在一起,就是改变舆论生态的力量。从今天起,写评论时多一份善意,多一份理性,多一份正向思考,让我们的每一句话,都成为照亮舆论场的光,而不是消耗他人的灰。
来源:荆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