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袤的齐鲁大地上,农业的脉动始终深沉而有力。如何在不增加土地的前提下,让“饭碗”端得更稳、让丰收的成色更足?肥城市安驾庄镇集体经营“一块田”用一道“宽窄行”的几何题,给出了充满智慧的答案。
在广袤的齐鲁大地上,农业的脉动始终深沉而有力。如何在不增加土地的前提下,让“饭碗”端得更稳、让丰收的成色更足?肥城市安驾庄镇集体经营“一块田”用一道“宽窄行”的几何题,给出了充满智慧的答案。
过去,和全国许多粮食产区一样,安驾庄镇普遍采用传统的等行距种植模式。行与行之间距离相等,看似整齐划一,却暗藏瓶颈:田间通风透光差,湿度大,容易滋生病虫害;田间资源竞争激烈,每一株作物所能获取的阳光、水分和养分相对固定,单株产能逼近极限。传统的种植模式仿佛遇到了“天花板”,要突破,就必须换个“活法”。
如今,安驾庄镇积极引入并推广了“宽窄行”种植技术。这并非简单的行距调整,而是一场基于科学的农业精准变革。通过宽行80cm、窄行40cm的合理密植,玉米地里的通风透光好了,作物光合作用更充分,穗更大、粒更饱。实测数据显示,采用宽窄行模式的地块,产量较传统模式有明显提升,每亩地能增产150-200公斤。此外,通过田间小气候的间接改善,使得作物群体结构更加合理,抗倒伏、抗病虫害的能力更强。
北石沟村沣滢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李元敏表示“玉米是高秆作物,喜通风、透光的环境。通过宽窄行交替播种、因地制宜布局,能够有效提高通风与透光率;配合水肥一体化设施,可以按需供应水肥,实现科学高效管理。”
“密植有方,宽窄成行。”安驾庄镇的实践生动地证明,藏粮于技绝非一句空话。科技的翅膀一旦与农民的智慧相结合,就能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出最美的丰收图景。这条“宽窄行”之路,不仅是安驾庄镇的种植新思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仿佛已能看到“大美古镇,幸福安庄”的动人景象正变为现实。
来源:肥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