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是对奋斗者的最美回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6:27 1

摘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9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从蒙自石榴园、建水葡萄园到元阳哈尼梯田、泸西蔬菜基地,红河大地上处处硕果盈枝、稻浪翻涌,丰收的欢歌笑语勾勒出乡村振兴的蓬勃图景。丰收,既是对全州农民与“三农”工作者辛勤付出的最美回馈,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9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从蒙自石榴园、建水葡萄园到元阳哈尼梯田、泸西蔬菜基地,红河大地上处处硕果盈枝、稻浪翻涌,丰收的欢歌笑语勾勒出乡村振兴的蓬勃图景。丰收,既是对全州农民与“三农”工作者辛勤付出的最美回馈,也是红河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现代农业基地 沈娟 摄

丰收,是对农民“汗水换硕果”的具象回馈。他们对土地的每一份坚守与付出,构成了丰收的坚实底色。丰收节不仅让农民的辛劳被看见、被尊重,也让“劳动光荣、丰收可贵”的价值观深入人心。“新农人”张显借电商直播,将蒙自石榴从“青涩果”变为“致富果”;“云南省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个人”牛斌带领弥勒市东山镇群众种植蔬菜,让日子越过越红火;“全国优秀农民工”李积秀组建“云南巧媳妇金剪刀疏果队伍”,为建水妇女“剪”出一条脱贫路。他们将热爱融入土地,满仓的粮食、飘香的瓜果、畅销的特产,便是对这份热爱最直接的回报。我们也看到,当前农村正迫切需要懂技术、善经营、能创新的新型人才。为破解“农民缺技术、人才缺平台”难题,红河州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整合州、县、乡三级农业技术力量,构建联动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丰收,是对“三农”工作者“实干促发展”的成果回馈。他们默默耕耘在农业一线,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丰收的重要力量。以“五问”为标尺,他们深入田间地头破解难题,坚决扛起粮食安全与农业发展的重任。在粮食安全方面,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目前,全州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64.46万亩,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坚实基础;在技术赋能上,积极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使水稻、玉米、小麦良种覆盖率超93%,主粮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7.2%;在产业升级方面,持续深耕特色产业,助力建水葡萄、蒙自石榴等农产品打通产销链路、走向国际市场,让“红河味道”香飘四海。正是凭借他们在政策推动、技术指导和资源协调方面的不懈努力,才让丰收从一家一户的“小收获”,汇聚成为全州农业振兴的“大成果”。

图源红河州融媒体中心资料库

丰收,是对乡村振兴“协同谋共富”的价值回馈。乡村振兴并非“独角戏”,而是一场多方协同的“大合唱”,集体奋斗带来的丰收,承载着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这背后,是红河州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不懈探索:在结构调整上,实现从“一粮独大”到“多元共生”的转变,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成多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品种升级上,推动农产品由“土疙瘩”变为“金疙瘩”,深化“科技联姻”,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广优良品种与先进技术,成功培育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品种,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在机制创新上,从“单打独斗”迈向“抱团发展”,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模式,使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2025年上半年,红河州夏粮总产量达28.71万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3.9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4元。集体奋斗铸就的丰收,不仅实现了粮食增产、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还推动乡村从“只产粮食”的土地,蜕变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裕的共富热土,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图源红河州融媒体中心资料库

丰收,是对奋斗者的最美回馈,更是迈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起点。如今,丰收节早已超越单纯的欢庆,承载着更深层的期盼——乡村不仅是丰饶的粮仓,还是充满希望的发展沃土。让我们以饱满热情、昂扬斗志,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接续奋斗,共同书写红河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更加绚烂的篇章。

来源:蒙自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