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影像丨“四杯茶”沏出新“枫”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6:20 1

摘要:一杯模板化交易的“规范茶”,让市场秩序更加完善,也让茶商、茶农交易起来更加安心。如今,越来越多的茶商、茶农开始使用标准化合同,“白纸黑字,明明白白”成了交易新常态。9月19日,一位茶企负责人笑着说:“现在手里有合同,心里有底了,做生意更踏实!”

紫阳县山清水秀

被誉为茶乡

漫山遍野的茶园不仅是经济的命脉

而且是百姓生活的底色

近年来

紫阳县人民法院蒿坪法庭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用司法的温度沏出了

一杯又一杯浸润着

“和谐、发展、民生”的“枫”味茶

让法治的清泉流入田间地头

沁入百姓心间

一杯模板化交易的“规范茶”,让市场秩序更加完善,也让茶商、茶农交易起来更加安心。如今,越来越多的茶商、茶农开始使用标准化合同,“白纸黑字,明明白白”成了交易新常态。9月19日,一位茶企负责人笑着说:“现在手里有合同,心里有底了,做生意更踏实!”

蒿坪法庭针对茶叶交易环节存在的口头交易、人情买卖等规范缺失问题,联合县茶业协会、市场监管部门共同研制茶叶购销合同模板,明确品级标准、单价、交付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条款,并通过法院微信公众号、村组微信群、茶企联络群等渠道广泛推送,实现207个村(社区)全覆盖。

为了充分发挥普法宣传作用,蒿坪法庭通过直播将庭审变成普法课堂,用一杯“直播茶”,让群众在直观感受庭审的同时,接受法治教育。

采茶工老陈在茶园操作机械时,被飞石击伤左眼,经鉴定为八级伤残。茶企负责人汪某因未及时购买意外保险,懊悔不已。今年4月,蒿坪法庭受理此案后,借助“共享法庭”平台,在紫阳县17个镇207个村同步开展庭审直播,并邀请人大代表、茶企负责人、茶农代表等50余人现场旁听。庭审中,法官厘清了案件事实,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企业负责人和雇员的责任,以及安全生产等相关法律法规。最终,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庭达成21万元分期赔偿协议,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以后一定多学点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紫阳县拥有茶园20余万亩,大部分茶园地处山高坡陡之地,采茶工在作业中极易发生摔伤、蜂蜇等意外。蒿坪法庭在总结审理的多起涉茶伤害案件基础上,经过深入调研,向县农业农村局发出司法建议,推动为采茶工量身定制“采摘保”。“采摘保”以茶园面积为投保依据,60至70岁的采茶工均可参保,保费低、保障实。

蒿坪法庭还主动组织县农业农村局、保险公司等单位召开联席座谈会,对“采摘保”的条款细节、理赔流程等进行优化,确保政策真正落地见效。“采摘保”推出后,茶企纷纷主动投保,采茶工人身意外纠纷明显下降。蒿坪法庭通过一杯“保险茶”,既暖了采茶工的心,也稳了企业的心,从源头筑牢了茶产业的风险防线。

刘某在茶园除草时,不慎从高处跌落,导致身体多处骨折,构成伤残。茶企以刘某自身责任为由拒绝赔偿。刘某无奈诉至法院。蒿坪法庭收到案件后,启动“茶乡调解”机制,邀请当地有威望的人民调解员,组织当事双方围坐一桌,一边品茶一边谈心。调解员从情理入手,法官从法理角度分析,逐步消解双方对立情绪。最终,企业负责人意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当场支付3.5万元补偿款,双方握手言和。

“不伤和气、不花钱、不耗时”,这种依托基层组织、邀请多方参与、以喝一杯“和气茶”代替“对簿公堂”的委托调解模式,已是蒿坪法庭化解纠纷的首选方式。2024年以来,蒿坪法庭通过委托调解成功化解各类纠纷70余起,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四杯茶,四种滋味,从“法”到“治”是蒿坪法庭将审判职能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写照。蒿坪法庭通过规范交易文本、直播庭审、引入调解机制,从事后裁判转向源头治理,实现从“判”到“调”;通过司法建议推动政策补强,推广保险合同,提前介入风险环节,实现从“诉”到“防”,让法治阳光照进茶山。在蒿坪法庭,法官不仅是化解纠纷的裁判者,更像是扎根乡土的“法律茶农”,播种着规范,浇灌着诚信,收获着和谐。

蒿坪法庭的一杯杯“茶”,沏出的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醇厚味道,更是基层法庭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

往期精彩推荐

来源: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相关推荐